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发】2020高考作文模拟题二

(2020-06-22 15:24:56)
标签:

教育

分类: 学习情况

站在线上视角审视“停课不停考”

——以2020年深圳市高三“疫情统一测试”的作文命题为例

江苏省江阴市华士高级中学  耿怀海

此文刊发在20205月《作文》高中版上

    庚子初,新冠出,战疫情,迟开学。新冠肺炎持续肆虐全球,考虑到当下疫情防控的要求,为防止人群聚集,保障师生生命健康安全,教育部通知延迟开学,部署“停课不停学”行动。新冠疫情的非常时期,全体学生不能回到学校上课,只能利用网络平台进行教学,实现教师们在网上教、学生们在网上学的网络课程学习。这无疑开启了大规模的线上教育,对整个教育系统来说,这是一道全新的考题

    诚然,为了检测线上学习效果,提升学生学习状态,摸清知识薄弱点和下阶段的复习方向,各地高三纷纷举行了这场不同寻常的“停课不停考”的“云模拟”线上高考模拟考试。与往年不同的是,这一次考场是在家中,家长为监考,考生“云交卷”,老师完成“不见面”的统一阅卷。2020年深圳市高三“疫情统一测试”的作文命题,表现得尤为显著。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在这个特殊时期,全国人民正在进行一场特别的考试:疫情防控。而作为高三学生的你,又迎来另一场特别的考试——深圳市2020年普通高中高三年级线上统一测试。这场考试有着许多特别的地方:居家、线上、没有老师监考……

    因为特别,你会有特别的应对、崭新的思考、深刻的启发

    今后的人生中,还会有许多特别的考试,而你,就是那答卷人。

    请你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根据要求完成写作。

    以“20年后的你”的身份,给参加这次考试的你写一封信。

    有人说:有监考能保证考试的结果真实可信,希望父母参与监考;有人说:不需要监考,重在自觉,考试的过程更重要。请你针对其中一个看法写一篇驳论文

    请你为《南方教育时报》的“教育众声”栏目写一篇关于这场线上考试的评论。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切合身份,贴合情境;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一、测试形式新奇,堪称史无前例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在“命题原则”中明确要求:“测试形式要创新,多设置可供学生选择的题目,体现学生个性;多设置主观性、开放性的题目,展现学生智慧,鼓励学生发挥和创造。试卷结构和测试形式不应固化,以避免形成新的应试模式。

    抗疫还处在关键期,深圳市举行的这场不同寻常的“停课不停考”的“云模拟”线上高考模拟考试——“疫情统一测试”,测试形式新奇,正契合新课标的要求,堪称史无前例。正如题目中所说,“这场考试有着许多特别的地方:居家、线上、没有老师监考……”每个考生经历了一个多月特别的学习生活之后,迎来了这样一场特别的考试。与往年不同的是,这一次的考场是在家中,家长为监考,考生“云交卷”,老师完成“不见面”的统一阅卷。

    这不是一场简单的考试,每个考生都经历了居家“停课不停学”,都有着独特的体验与感受、探索与思考。而这次“线上考试”,因其相对于传统考试所没有的开放性、居家考试特定场合的独立性,以及考生长时期脱离学校集体学习、复习备考而必然产生的特殊心理感受,而具有了深刻的教育内涵和丰富的社会关注因素。

    二、关注疫情防控,紧贴时代脉搏

    “命题原则”要求:“选用的语言材料要具有时代性、典型性和多样性,贴近学生生活,充分体现语文学科特点,避免出现偏题、怪题。要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材料的选用,引导学生从中获得对当代文化问题的思考。”

    疫情发生以来,短短2个多月,全球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已超过200万。令人痛心的数字不断警醒着各国人民,抗击新冠肺炎不是演习,而是需要每一个个体的参与。武汉封城,全国人民居家不外出,一批又一批医护人员勇敢奔赴疫情防控第一线,成为最美“逆行者”。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我们一定能够取得疫情防控斗争的全面胜利。

    考生是时代的答卷人,高考作文写作内容要具有时代性,要紧贴时代脉搏,这是作文命题的追求。深圳“疫情统一测试”作文题直接考查的是正在发生的事情——战疫情,迟开学,“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考”。

    这道作文题从新冠疫情的背景切入,抗疫正在进行中,居家线上学习正在进行中,一场没有监考老师,在家中进行的考试正在进行中,这一切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都有亲身感受,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情感与思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三、考查核心素养,考查关键能力

    《新课标》明确指出:“为建立核心素养与课程教学的内在联系,充分挖掘各学科课程教学对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的独特育人价值,各学科基于学科本质凝练了本学科的核心素养,明确了学生学习该学科课程后应达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命题原则”要求:“以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为考查目标,依据高中学生语文学业质量标准相应水平要求,通过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语文实践活动,呈现核心素养的发展过程与现有水平。”

    这道作文题从当下的疫情防控入题,乍一看,是一道写抗疫的作文题。但只要我们细心审题,就不难发现,本次作文的核心概念是“考试”,这个概念被“特别”一词多次修饰,而且这个概念的外延很丰富:疫情防控是一场考试,“疫情线上统一测试”是一场考试,今后的人生中,还会有许多特别的考试……

    这场考试的确很特别,正如题目中所说,“居家、线上、没有老师监考的考试……因为特别,你会有特别的应对、崭新的思考、深刻的启发。”题目引导我们关注的,不是疫情,而是从考生所熟悉的“考试”入手,重点是思考“考试”,引导考生思考眼前的考试,延伸开去思考更广泛的人生的考试,反映时代的声音与精神。

    四、借力现场情境,设置情境任务

    “命题原则”要求:“以情境任务作为试题主要载体,让学生在个人体验、社会生活和学科认知等特定情境中完成不同学习任务,以呈现学生语文素养的多样化表现。”

    2020年高考没有考试大纲,没有考试说明,只有高考评价体系。高考评价体系,最强调的是突出“情境”,这道题就是一个突出情境的典型样例。这道作文题的命制,及时抓住了“疫情线上统一测试”这一真实情境作为命题背景和任务情境,要求考生在不同的写作时空、不同的写作任务中做出选择,在选择中充分体现自己的写作优势和写作个性,达到有效考查考生作文写作水平的测试目的。

    突出情境,就要厘清三个问题:我是谁?我在和谁交流?我的任务和目的是什么?这道作文题,设置了三个情境任务。

    以“20年后的你”的身份,给参加这次考试的你写一封信。

    我是谁?我是20年后的“我”,人生阅历丰富了,心理成熟了……

    我在和谁交流?和现在参加这次线上考试的“我”交流。

    我的任务和目的是什么?写一封信,谈谈20年后的“我”对现在这场特殊考试的看法和思考,写出20年前后“我”的思想的变化。

    有人说:有监考能保证考试的结果真实可信,希望父母参与监考;有人说:不需要监考,重在自觉,考试的过程更重要。请你针对其中一个看法写一篇驳论文。

    我是谁?我是现在参加这次线上考试的“我”。

    我在和谁交流?和所有关注这次线上考试的人,即老师、家长、同学等等交流。

    我的任务和目的是什么?写一篇驳论文,针对“这次线上考试需不需要父母监考”的两种观点予以驳论。重在考查考生的思辨性思维,尤其是批判性思维。

    请你为《南方教育时报》的“教育众声”栏目写一篇关于这场线上考试的评论。

    我是谁?我是现在参加这次线上考试的“我”。

    我在和谁交流?和《南方教育时报》的“教育众声”栏目的编辑和读者交流。

    我的任务和目的是什么?写一篇评论,评论这场正在进行的特别的“疫情线上统一测试”。“时报”突出当前时事,适合写“时评”;“教育众声”栏目,适合考生就这场特别的线上考试思考教育的问题。

    高考作文题近几年都属于任务驱动型,这显著体现了写作需要注意“读者意识”“听众意识”。你是写给谁看的,说给谁听的,你在写作过程中心里要始终装着这些人。即使高考没有明确读者是谁,我们依然要思考这三个问题。高考命题方向就是引导我们自觉地和时代联系起来,考查你对所处的伟大时代的参与和感悟。这就是高考作文的趋向,在“立德树人中为新时代发声”,考查我们的核心素养和核心价值观。

    以上是笔者结合近年来的高考阅卷经历,以2020年深圳市高三“疫情统一测试”的作文命题为例,站在线上视角从“测试形式新奇,堪称史无前例”“关注疫情防控,紧贴时代脉搏”“考查核心素养,考查关键能力”“借力现场情境,设置情境任务”等角度审视“停课不停考”,以期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