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试卷分析报告
(2019-01-31 16:09:29)
标签:
教育叙事教育 |
分类: 学习情况 |
安庆市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学业水平考试、
语文试卷分析报告
一、试题分析
(一)试题分值与知识结构
本次高一语文试题满分为150分,其中第I 卷阅读类试题为70分,第II 卷表达类试题为80分。高一年级现代文阅读36分(含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古代诗文阅读34分(含文言文阅读19分、古代诗歌阅读9分、名篇名句默写6分)表达类试题包括语言运用试题20分、写作试题60分。列表统计如下:
2018—2019学年度上学期高一年级
语文试题分值与知识结构统计表
项目 |
阅读类试题 |
表达类试题 |
合计 |
||||||
现代文阅读 |
古代诗文阅读 |
||||||||
论述类文本阅读 |
文学类文本阅读 |
实用类文本阅读 |
文言文阅读 |
古代诗歌阅读 |
名篇名句默写 |
语言 运用 |
写作 |
||
高一 |
9分 |
15分 |
12分 |
19分 |
9分 |
6分 |
20分 |
60分 |
150分 |
(二)试题特点
安庆市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期末考试语文试卷,落实了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充分体现了课程标准和本学期教学内容(必须一必修二)的要求,突出考查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在考查内容上,突出了课内外的衔接并强调知识的拓展和延伸,注重考查了学生知识和文化的积累,对文章的整体感悟、深入理解和体验领悟的能力,以及应用写作能力,注重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他们的思维能力。在考查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还注重考查他们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所达到的程度,以突出语文综合素养的考查。
语文学科高考要求考查考生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六种能力,这六种能力表现的六个层级在本次高一试题中均有较清楚和全面的体现。古诗文名篇名句的默写考查识记与理解能力;论述类文章阅读《生态化保护:让民族传统手艺“活”在当下》,考查了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对文章内容的论证分析的能力;古诗文阅读考查学生理解、分析综合和鉴赏评价能力;文学类文本阅读是冯骥才的《冷脸》,注重了学生的审美体验,考查学生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等鉴赏评价和探究能力;实用类文本阅读是有关家风传承方面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材料非常鲜活,考查了学生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的能力;语语言运用题考查学生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语言文字能力;作文是有关“孝心与行动”方面的材料,是任务驱动型作文类型。本试卷体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学科性质,体现了对学生理解判断、概括归纳、分析综合、鉴赏评价、探究运用等思维品质的考查,体现了对学生学习习惯、积累、运用等核心语文素养的考查,也体现了对其考试技巧与能力的考查。试题设计符合新的语文考试大纲的要求,与高考联系紧密。
二、潜山中学高一语文考生得分情况分析
潜山中学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语文主观题得分情况分析 |
||||||||||||
大题 |
题目类型 |
小题 |
满分 |
总人数 |
0分人数 |
满分人数 |
平均分 |
标准差 |
难度 |
最高分 |
最低分 |
区分度 |
5 |
主观题 |
5 |
6.0 |
534 |
0 |
0 |
3.41 |
0.85 |
0.57 |
5.00 |
1.00 |
0.08 |
6 |
主观题 |
6 |
6.0 |
534 |
4 |
1 |
2.92 |
0.89 |
0.49 |
6.00 |
0.00 |
0.08 |
9 |
主观题 |
9 |
6.0 |
534 |
2 |
222 |
4.93 |
1.14 |
0.82 |
6.00 |
0.00 |
0.14 |
13_1 |
主观题 |
13(1) |
5.0 |
534 |
6 |
169 |
3.66 |
1.21 |
0.73 |
5.00 |
0.00 |
0.23 |
13_2 |
主观题 |
13(2) |
5.0 |
534 |
3 |
82 |
3.45 |
1.02 |
0.69 |
5.00 |
0.00 |
0.16 |
15 |
主观题 |
15 |
6.0 |
534 |
2 |
4 |
3.41 |
0.98 |
0.57 |
6.00 |
0.00 |
0.10 |
16 |
主观题 |
16 |
6.0 |
534 |
16 |
35 |
3.21 |
1.41 |
0.54 |
6.00 |
0.00 |
0.20 |
20 |
主观题 |
20 |
5.0 |
534 |
126 |
0 |
1.18 |
0.89 |
0.24 |
4.00 |
0.00 |
0.09 |
21 |
主观题 |
21 |
6.0 |
534 |
33 |
28 |
3.05 |
1.45 |
0.51 |
6.00 |
0.00 |
0.14 |
22(作文) |
主观题 |
作文 |
60.0 |
534 |
0 |
0 |
41.07 |
2.70 |
0.68 |
48.50 |
22.50 |
0.05 |
潜山中学高一语文组的阅卷任务是文学类作品阅读(冯骥才《冷脸》)的第6小题——小说末尾说全天津的相声园子里“没有人再见过冷脸”,这样的尾声设计有哪些好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该题的难度系数在0.8左右,区分度较大,最高分5分,最低分0分。答案示例给出了四个要点:1.具有悬念效应,2.增强了戏剧性,3.突出了人物个性,4.凸显了小说主题。任意答对1点给2分,答对6分为止。从学生答题的情况看,设置悬念和突出人物形象两点基本上能答,但是回答不全。所以有百分之六十左右的学生只能得到3分;有百分之二十左右的学生只蜻蜓点水的回答了“设置悬念,引起读者兴趣”一点,只能得到2分。只有百分之十五左右的同学能达到3点以上,但是或多或少都不全,所以给不了满分6分。从整体情况看,学生的答题欠规范,学生的答题角度还不会转换。因为毕竟是高一第一学期,学生又是刚刚接触与高考题型一模一样的试卷,挂一漏万在所难免。相信通过后期的训练,学生的答题规范和答题能力都会得到改善的。
四、改进建议
从本试卷的题型分析看,高一第一学期考查的文本样式要尽可能与必修一、必修二教材的文本样式一致(所学的全是散文,但所考的是小说),考查的知识结构应尽可能全面,不宜让学与考太脱节。
高一年级语文试卷的“语言文字运用”未将必修一“梳理探究”部分的“奇妙的对联”和必修二“梳理探究”部分“修辞无处不在”纳入考试范围,不能不说是一个瑕疵。这里姑且不说高一年级上学期小说不是学习考查内容而试题却考查了,因为初中早就涉及,但对联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是高一第一学期让学生锤炼语言并活用语言的好时机。巧借修辞添文采。对联和修辞没有考查,实在给人一种学与考有所脱节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