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公众号《近世植物学史》发文百篇之际

标签:
365 |
分类: 民国生物学 |
写在《近世植物学史》发文百篇之际 (qq.com)
《园边谈旧集》跋 ——写在《近世植物学史》发文百篇之际
去岁三月三十日在山东青岛旅行,下榻黄海酒店,入夜无事,试为开通微信公众号,果然顺利注册,名曰《植物学史》,即将新写《新现广西大学植物研究所新史料》予以发表,在朋友圈转发,并分享在“植物分类学”微信群中,当晚计有40多人关注,点击量有400余次,如此业绩始所未料。愚十五年前在新浪博客开设账号,不时发表文章,但点击量几年之后,每篇仅有十几次,以致一直以来提不起兴致,至今也仅发四十多篇。而公众号则让愚大为兴奋,十三阅月后,竟得百篇,关注量1100人,每篇点击量一般在4-500次。
此百文者,一系旧作,曾在新浪博客上发表过,也有曾发表于报刊,重读似乎不恶,改写重刊,约二十余篇;一系平日所写,未曾自行刊出,也不曾向报刊投稿,今刊出与否,可自作主张,具此大权,甚为痛快,乃检出增补登载,约二十余篇;而大部则属平日搜集材料,检出可以写成文者予以撰写,不几日即成一篇,凡四十余篇。
庐山植物园图书馆前之秋色,愚在此三十年矣
愚之著述,标榜史料价值,历史学即史料学也。尝将中国主要生物学研究机构历史予以梳理成书,主要依据档案史料,才得以完成。此作小文,亦以中国近现代植物学史为范围,以新史料博取读者,但披露新史料,尽可能不与拙著有过多重复,重复令人生厌。当有不为人之历史被纪录下来,总让人有历史原来如此之唏嘘,也让读者对作者从何处觅得这些材料而发出感叹。
公众号开辟三个月后,体会“植物学史”过于宽泛,乃改名“近世中国植物学史”,但个人公众号不能冠“中国”字眼,即改为“近世植物学史”。开辟公众号,以文会友,但开通甚晚,平台将读者留言功能关闭,失去一种交流之管道;但同好者,还是可以找到其他途径与作者联系,只是不够便捷。如今一周之内,总有一二位新朋旧雨联系,愚身处寂寞,有此为之欣慰也。公众号原创之文有打赏功能,一年来共获赏钱二千元余,感谢读者之抬爱,愚不断作文之动力亦源于此;以此回报尚且不足,若有新书问世,当呈送志谢。
公众号还有加载广告之功能,规定关注者满500时即可开通,至800时愚才知悉,开通至今约半年,此类收入200元。现文中也可插入广告,试为加载一次,感此商业气息过重,不为所喜。总之广告烦人,有些甚至低俗,还乞读者谅之。每有新作,均在本人朋友圈推送一次,并非博取点赞,发现有些朋友并没有阅读,也为点赞,对此很是无语;之所以在朋友圈转发,乃是朋友中有愿读拙文,而又未关注公众号者,给予便利;对于重复者,或者错过一次,还有一次阅读机缘。
庐山芦林湖,园边室在此湖之上
愚自知拙文受众面窄小,此前业绩令人欣喜;但在纷扰不断加重之世事之下,一年之后,其阅读量却在减少,又不免令人意冷;但是,无论如何,还得坚持。愚撰历史,乃写给历史是也。持此之故,待再写百篇之时,将其编辑成书,颜之为《园边谈旧集》,前开通新浪博客时即拟定此名。园边者,愚服务于庐山植物园之栖身之所也。 二〇二二年五月六日 胡宗刚跋于庐山植物园
庐山植物园图书馆前之秋色,愚在此三十年矣
庐山芦林湖,园边室在此湖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