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交互式电子白板课《清平乐村居》说课稿

(2016-03-08 17:55:00)
标签:

教育

分类: 微课题研究

               交互式电子白板课《清平乐村居》说课稿

                                     徐磊磊

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26课《清平乐 村居》。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学法指导、教学过程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 说教材

  《清平乐 村居》是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走进名著”中的最后一篇,前面三篇依次是《林冲棒打洪教头》、《少年王冕》、《黄鹤楼送别》,整个单元古韵悠扬。《清平乐 村居》它是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的作品,整首词景美人和,抒发了对乡村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之情。电子白板强大的交互功能,为本节课的教学提供了更多地师生互动、生本互动。

  二、说目标

  根据教材编写意图,新课标教学要求,以及学生已有水平,确定了如下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理解翁媪、相媚好、无赖、卧剥,借助画面了解词的大意。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词的一般特征。在多层次的诵读、想象、拓展中,感受田园生活的和谐美好,体会词人对这种安宁生活的向往。

  本课的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田园生活的和谐美好。

三、说学法指导:

   学程导航倡导“先学后教、多学少教、合作学习、踊跃展示、以练促学”的教学理念,在本课教学中,我将充分利用电子白板的交互作用去一一践行。据于此,我努力转变角色,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孩子。使用交互式电子白板中的幕布、聚光灯、屏幕批注、图片拖拽移动、放大镜、纹理涂鸦等功能来辅助教学,综合运用了创新活动法、讲解法、图示对比法、小组合作、学练结合等教学方法。

四、说教学环节

整个教学流程将分为六大板块。

.课前预热  走近乡村

诗词所描绘的画面、意境距孩子们的生活是比较遥远的,为了拉近孩子与文本的距离,我将启用电子白板——笔盒中——纹理笔的涂鸦功能,预热课堂。我会这样导入:乡下孩子是最幸福的,他们的活动丰富多彩,现在让我们用魔术笔擦去历史的尘埃,穿越到古代,看看那时候孩子们都在干什么!老师有个小要求,等你看清他们的活动时,一定要像古人一样吟诵一句古诗哦!

(设计意图:这里我会将孩子们学过的与儿童生活有关的古诗都罗列起来,如《小儿垂钓》《池上》《所见》等。将古代儿童的生活情景慢慢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渐渐地走进文本。)

.诗词对比  了解宋词

  1.由涂鸦诗《村居》导入,运用电子白板的图片遮盖功能,缓缓出示新授课文《清平乐 村居》。

2.在同屏出现“诗”和“词”两种文学样式的情况下,让孩子进行直观对比,找出两者在形式上的不同?在这个环节,我将把白板笔交到孩子的手中,让孩子们利用电子白板的屏幕批注功能,上台圈画出二者的不同之处,即①标题不同;②句子长短不一致;③分上、下阙。

在孩子们自我发现的基础上,我再利用拖拽功能,将预设文字“词牌名、题目”拖拽出来,以节省书写的时间。同时告诉孩子词牌名是一种歌唱的曲调,拿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乐曲的曲风,是摇滚还是抒情还是rap

    在孩子们找出句子的长短不一致以后,我会给孩子及时脑补一下“长短句”小知识。也即:长短有定数,不是想长就长,想短就短的,如《清平乐》这个曲调就规定8行的字数分别是45766666,共46个字;凡是“清平乐”都符合这个规定。这时我将拖拽出《清平乐 六盘山》,让孩子看清所有的“清平乐”都符合45766666的规定,为了强化知识点,我还将拖拽出《菩萨蛮》,让孩子进行对比,从而对词牌这一新概念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设计意图:白板的交互性在这一环节得到充分体现,将黑板和演示工具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只用黑板的话,老师必须把两者的差异逐一抄在黑板上,耗费时间,只用演示工具的话,学生回答的生成性就体现不出来,少了针对性。使用电子白板,学生自由发现,教师及时讲解补充,课堂灵动、有活力。

.初读课文  感受音韵

1.为了让孩子们感受到词和诗一样也会押韵但上下片的韵脚却不同,这时我运用了白板的同色遮盖功能,让孩子们在找准韵字的基础上,移除遮盖板,显露拼音,继而发现上下片的韵脚,即:上片小、草、好,媪  ao韵,下片东  ong 韵。

2.在读准字音的环节,考虑到“剥”这个多音字,我设计了一个互动选择,让孩子们依据意思自主选择答案。

3.在此基础上,再让孩子们练读。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中,我事先隐藏了七个韵字的拼音,待学生来发现。如果使用传统的PPT,就要费尽心机引导他们死板地按顺序说。但是现在我启用了白板的同色遮盖功能,学生说到哪里,我就点到哪里,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会大受鼓舞。而这样一种交互性,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精神相吻合。)

.赏读全词  想象意境

这个环节我分两步走,一.自主学习先质疑,二.小组合作来解答。

我将请孩子们静下心来,仔细欣赏143页的插图,尝试说说诗句的意思,并在不理解的字词下面画上     

在充分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就可以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了。这时我将给出这样的学程单:

   1)交流不理解的字词。

   2)分工说说句子的意思,按照1号(一、二行)、4(三、四行)、3(五、六行)、2(七、八行)的顺序,每人说两行。 

   3)时间:4分钟。

(设计意图:在字词理解的环节,我将与孩子们一起交流“相媚好”“翁媪”等词语的意思,其中“无赖”一词是个重点,在帮助学生理解时,我会相机拖拽出汉乐府《相逢行》里面的诗句:大妇织绮罗,中妇织流黄。小妇无所为,挟瑟上高堂。通过大妇——大儿,中妇——中儿,小妇——小儿,一一形成对比,从而发现“无赖”就是“无所为”的意思,在词中有调皮、可爱之意。

在全班交流完成后,我将给出名人对这首词的四字评价“景美人和”,引导孩子对文本作细致的解读。先说说作者看到了什么美景,这里我特别关注的是一个叠词“青青草”,让孩子们比较青草和青青草那个颜色更美更脆?从而感受叠词的妙用。再利用电子白板的聚光灯功能,将光束聚焦屋后、地里、山上、树上、池中美景,引导学生也来当一回词人进行即兴创作,如:屋后翠翠竹、池中粉粉花等。在人和的教学中,扣住人物的活动小结三个儿子的特点:(勤劳能干)的大儿子、(心灵手巧)的二儿子、(调皮活泼)的小儿子,充分感受村居生活的宁静闲适,从而理解词牌“清平乐”就是:祈求天下太平安乐的乐章,由此有效地突破了教学难点。)

 

.品读诗眼  感受情怀

对于五年级的孩子而言,如果词的教学仅仅止步于理解诗文内容,似乎显得肤浅了。于是我让孩子们浏览全诗,圈出最能表达作者感情的一个字。(喜)讨论文中人因何而喜?(小儿:好吃贪玩;大儿中儿:劳动之喜;翁媪:儿女懂事、家庭幸福)词人呢?这时可以利用电子白板拖拽出多篇辛弃疾的配图作品,如:《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永遇乐》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这时教师再追问,这些词句都与什么有关?(战争、打仗)作者辛弃疾看到祖国大片的土地被金兵战领,他最想做的事不是写词,而是?(带兵打仗,收复失地)可是他却被夺了兵权,你觉得他是真的“喜”吗?而是“忧”“悲”“愁”。

最后小结,词因悲伤而优美,“清平乐”这个曲调不是我们原来所理解那么欢快,是宁静平和中带着淡淡悠伤的。

(设计意图:此环节运用电子白板显示作者辛弃疾的更多诗文图片,意在拓展学生积累,培养学生的理解力。)

 

.变式诵读  积累诗文

背诵积累是诗词教学的必由之路,如何让背诵变得轻松有趣起来,这里我借鉴了特级教师姜树华的方法,让作品以不同的形式排列、以不同的字体出现,反复练读,自然而然地熟读成诵,这样就避免了乏味的反复。在这里我是这样设计的:1.在宋代,词不是这样横着排列的,它是竖着排列的,来读一读。2.在宋代,词也不是用简体字写的,而是用繁体字来写的,来读一读。

(设计意图:在变式的、有趣味儿的朗读中,将词熟读成诵。)

教育家布鲁纳说:“探索是教学的生命线”,对于如何更好地利用电子白板辅助教学,

我还处在起始阶段,愿和所有同仁一起探索之,使我们的课堂更加丰富多彩!谢谢大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