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孩子搭建广阔的交流平台
——顾老师的《蓝鲸的眼睛》阅读交流课评析
本周的教研活动听取了顾老师所执教的阅读交流课。老师从人物特点品评的角度选择了交流的内容,确定了课堂交流的重点。书中的三个主要人物给学生和听课的教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是这节课最大的成功。
在我看来,课外阅读课应该有如下几种类型:新书推荐会、阅读指导课、阅读交流会、阅读展示活动。这几种课型可以分别安排在阅读的相应时段。顾老师的这节课应该是在学生阅读之后的,属于《阅读交流会》。
顾老师组织的阅读交流会虽然能准确地把握教学内容,但是交流过程中大部分局限于教师和学生单向的形式,所以课堂更像是语文课。如何将课堂的话语权还给学生,为孩子搭建广阔的交流平台,真正上出阅读交流会的感觉呢?我以为要经历如下几个步骤:
一是布置任务,切实准备
阅读交流是需要充分准备的。准备什么?怎么准备?需要教师早作安排。建议根据学生的喜好选择书中的一个人物,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完成阅读成果。可以是“人物卡片”“读书资料卡”“人物品质介绍”“阅读批注”……总之,每个学生都要根据阅读的情况为交流作好充分的资料准备。当然,为了形式的丰富性,教师可以请小组长给各组员分工,确定不同的成果形式。
二是合理分组,人人展示
每个小组都有四个学生。根据书中只有三个人物的情况,可以留出一个同学当组长和评委。课堂上首先搭建起小组交流的平台,请每个同学根据准备情况作交流,其他同学提出改进性的意见,组长进行综合的评定。
三是全班交流,点评提升
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挑选比较优秀的进行全班交流。此时,可以采用“同质组合”的方式,可以先请批注式,再请卡片式……力争让更多的学生有全班展示的机会。
当然,教师在听学生交流的时候,要善于发现学生阅读过程中的难点,进行必要的拓展和加深。如《蓝鲸的眼睛》一书中语言品读,就可以作为教学的点。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