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杂谈】一个家庭七个孩儿

标签:
魏青涞源宋体双双子弟学校杂谈 |
http://ww4/bmiddle/48d81757jw1dy2m1y3hvjj.jpg
http://s15/mw690/48d81757tcc8e21657ca4&690
一个家庭七个孩儿
文/忆梦
深秋时节,气温骤然下降。提前一周,邀请柳虎带着孩子们来参观顺义区焦庄户地道战遗址。因周六有初三的孩子要补习,所以,定在了周日。不想,今天天气很不给面子,阴沉沉,下起了雨。
还好,孩子们到的时候,雨还未到,柳虎一家带着七个孩子顺利参观完地道战。看不出孩子们脸上的兴奋,但是他们能够出来走走,却也是高兴的吧。
中午,在一所附近的农家院内简单地吃了些便饭,因为一家人都吃素,所以,桌子上并没有什么大鱼大肉,只是一些简单的农家饭菜,孩子们或许是因为饿了的缘故,吃的很香。
边吃边和柳虎谈起公益的话题,关于涞源的爱心家园,老人们需要一套房子,暂时居住的这个小院儿,被房东收回,怕老人们因身体状况不好,造成麻烦。柳虎自己也面临着搬家,房东也要收回房子,目前还没有找到合适的新房租住。孩子们都已经上初中,全部都在打工子弟学校上学,有来自山西的,有来自涞源的,不同的地方。而最让人欣慰的是,今年的助学项目做得很好,涞源完成了一百二十二名贫困生的资助。这一百二十二名学生,是从两百多名的学生中经过反复考察核实筛选出来的,让柳虎这一年中,付出了很大很大的心血,但最终全部得到资助,也算是圆满。
坐在我身边的是一位圣诺亚志愿者魏青资助的双双,他的故事、他的家庭都是一个典型的弱势群体的代表者。
当志愿者第一次见到他时是在2011年的10月中旬,当时得知他已经辍学在家1个多月。通过街坊了解到孩子父母的身体都有不同程度问题,不能外出打工,即便是在家做农活都是困难,地里的玉米都需要亲戚帮忙收种,家境很是困难。
陈双双的姐姐和妈妈都是有些痴傻,根本做不了家务更不用说去打工了。陈双双的父亲也因前几年脑出血,身体虽然现在恢复的还可以,但也只是能做些勉强遛遛弯等活动。家里没有任何的经济收入来支持孩子进入初中后住宿所产生的饭费。
后来通过志愿者和当地爱心人士的协调,把陈双双寄养在一个爱心家庭里,通过柳虎的安排,和志愿者魏青的资助,陈双双顺利读完小学,升入初中,孩子的生活及个人状况都很稳定。今年九一,柳虎将双双接到北京,在一所打工子弟学校就读初一,志愿者依旧坚持对他的资助。
双双不爱说话,很腼腆,但是他和其他孩子一样,都很有礼貌,沏茶,倒水,是个很懂事的孩子。
柳虎介绍,在涞源,像双双这样的孩子还有很多,但是,他却无能为力照顾更多的孩子,只有帮一个是一个,能做多少做多少,真的希望社会上的爱心人士们共同来给孩子们一个温暖的依靠,让孩子们有勇气有条件去完成学业,有能力自食其力。
吃过午饭,阴沉的天气,终于下起了雨,所以,他带着孩子们返回家中。而我在回来的路上,不断地思索,我们每个人的力量真的是很有限的,有时候,看到那么多需要救助的人,求助的人,却真的是太力不从心了。
我们只有通过各方的协调,呼吁,宣传,能够牵动更多的善良和慈爱,来关注这样的一群弱势群体,让老人老有所养,让孩子们幼有所依。
特别感谢一直以来持续资助孩子们的志愿者和爱心人士们,更加感谢参与到助学当中,呼吁助学支教,参与志愿者服务的伙伴们。
天下公益本一家,只要你能帮助到需要帮助的人,只要你能有一份善心去关爱他人,相信这个世界就是美好的,相信好人就会一生平安。
2012.10.21
请大家关注打工子弟学校、孤寡老人、贫困学生、病患儿童……
接下来,将开启打工子弟学校文学社团的筹备、成立和爱心书屋的项目,敬请关注。一本书,可以改变孩子一生的命运,一个关注,可以撑起孩子们这一方教育的殿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