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早上,得知朋友有事要去天祝,我便急忙回家收拾了东西,把孩子托付给幼儿园的老师带一晚。便搭顺车于中午11点半赶到天祝(从兰州到天祝没有直达车,坐过路车诸多不便,我上次去历经四个小时才到,这次能有顺车真是万幸)。和朋友吃完饭便分手,他去办事,我和杨柳、灿烂去教育局。在教育局一楼的大厅里看到圣诺亚苏州站的苦咖啡筹集运过来的衣物,共十二大袋。这两天他们教育局比较忙,还没来得及发下去。
下午3点联系好车,我们先去离县城40公里的土沟小学,赵源在这里上学。这条路还是那么地烂,县乡级公路被过路的超重大卡车压得没多少好的路面,有的路段中间完全压烂,车不得不斜到路下面去开。
3点40分,远远地看到土沟小学了,路边的地里什么农作物都没长出来,黄黄地一片。再往前走,还好,门口的水坑已经没了,我吁了口气,想起去年那个大水坑就替学生们担心。进到学校里,校长们都在等,转身就碰到了赵源从校门外走进来。看到我就笑了,脸还是圆圆地有点肿。情况还好,成绩不错,语文80,数学和英语都是90,紫癫病这一年没有再犯,奶奶的身体也算健康,这两天得了感冒。问吃的粮食从哪来的,他回答是亲戚们给的。现在他和奶奶两个人都办了低保,每个月每人有25元的低保金,我一听,这农村和城市的低保金额也相差太多了吧?兰州目前的每人低保金是230元,这25元连个零头都不到呢,真是最低生活保障啊。
然后把收到北京晓晓的文具其中一半发给土沟小学的的一二年级学生,一年级十个学生,二年级十五个学生。我问校长这一二年级的学生怎么这么少啊,他说是天祝计划生育工作做得好,这几年出生率一直不高。呵呵,这个效果是挺明显的。(共收到晓晓寄来的作业本191个,铅笔400支,橡皮100小盒,每小盒里有很可爱的4小块彩色橡皮,卷笔刀75个)
4点出发去松山中学,4点40到达,有王志明、王洪炳、吕宝琴三个学生。呵呵,见到了王洪炳,语文85,数学76,英语65。问他姐姐的情况,居然告诉我说大姐已经出嫁了,这么快啊?说是就嫁在本村,是去年的事。他二姐是在张掖医学院上学。家里有10几亩地,20只羊,年收入有2000多元了。那个一直笑的姐姐在自己家里干了多年的活,现在去一个新的家庭想来还是重复以前一样的生活吧,但愿会幸福啊。
>
王志明,这个学生家里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都在,还有个妹妹,不过家里条件不太好,问有几亩地,想了半天说不知道,只知道种了些小麦、土豆、豆子,有四间土房,没有养牛羊,有1台14吋的黑白电视。学习成绩还行,语文85,数学94,英语60多。问家人的身体,说爷爷有心脏病,妈妈有妇科病,爷爷具体是什么心脏病也不知道。我告诉他,平时除了学习以外,也要关心家里人和家里的其他情况,不能连家里有几亩地都不知道,要帮助家里干点活,下次来可要再问你的啊。他点头答应了。
然后是吕宝琴,这个学生是我朋友捐助的。家人有父母亲和一个哥哥,父亲有腰椎间盘突出,妈妈也是妇科病,哥哥是在同校上学。家里养了40几只羊,年收入大概有2000多元。她的学习不错,语文79,数学98,英语77,人也很乖。只是想到一个问题,不知道在农村里很多的妇女得了妇科病都是怎么治疗的,因为在越来越多的学生情况调查表上都能看到家庭成员母亲的健康状况显示的是妇科病。
>
5点20,我们赶回县城,到了天祝一中。一进门先看到这个“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征文比赛的获奖名单。看第一名的情况,估计满分是60分。
>
然后看到从来没在学校里看见过的这两句话。学习与品德的提高是要同步前进的。
>
一中有王鹏朝、朵小叶、张海龙三个受捐助学生。我先叫的王鹏朝过来了解情况,却看到他眼神不对劲,便问他眼睛是怎么了,他说是斜视加弱视,视力现在经过治疗已经有4.8度了。他父母都在冶炼厂打工,父亲是电工,工资1000元,母亲有800元。问了他开学时交的446元学费,还有10元钱打印各种复习资料的费用。别看小伙子眼睛不太好,成绩可不差呢。语文93,数学146,英语92,物理70,政治87,我特意问了他的政治成绩,上到高一没有思想品德了,可这个思想政治也是要跟上的。
>
朵小叶是个较秀气的女孩,皮肤白白的,眼睛也很大。她父母离异,父亲在北京打工,已另外组织家庭,她是跟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的,爷爷家有4间房,家里还有台21吋的电视。她爷爷是位退休教师,患有心绞痛病,退休工资每月有1200元,而奶奶是无业,也患有关节炎,有次骨折后到现在腿上还打有钢板。朵小叶的学习成绩很好,还是三好学生呢。
张海龙这个学生就让人比较担心了,他的学习成绩是语文96,数学86,英语74,政治65,是和自己叔叔一起生活,叔叔已经40岁了,身体健康,还没结婚。两人住在县城里,有平房4间。叔叔就在外面打打工,月收入才600百元。他开学时交的费用是497元,吃住都是在家里,他们俩平时的生活可想而知是不太好的,但具体情况怎么样等下次有时间一定要去他家里看看。
>
晚上8点30,我和杨柳约好到王鹏朝家里去,刚到路口,就看见他父亲在等我们了。他父母原来都是皮毛加工厂的工人,双双下岗后又一块到现在的冶炼厂打工,爷爷是去年因病在医院住了7个月院,花了4万多元,最后还是去世了。家里还有个72岁的奶奶,得了肺心病,无法做家务活,自爷爷去世后身体就更差了。所以他爸现在不能去上班,只能在家里照顾老母亲。他父亲跟我介绍说王鹏朝从三岁开始眼睛就一直在做治疗,开始是三天去一次兰州,后来减少到每周去一次,现在视力已经恢复得较好,但斜视还是有点问题。还说他是个懂事的孩子,在家很孝顺。学习也很用功,每天在学校上了晚自习回来,自己还要学到十一点才休息。他们现在住的房子03年花5万多买的,大大小小一共4间,加上院子差不多有120个平米,收拾得很干净、整齐,厨房在外面院子拐弯处,还有一间是煤房(没有暖气得自己烧煤的)。
>
>
从他们家出来,我说要到朋友那边去住,因为我还没到,杨柳就已经在宾馆给我预订了房间,我不想去住,只是睡一觉,何必花钱呢?杨柳就说那就去她家,我问能住下不,她说可以。那就好,住她家最好,正好晚上再聊聊,明早也好早早就出发。我们回去时,她老公正在哄女儿睡觉,听到声音,她女儿光着脚丫又跑出来看,呵呵,都快十点了还不睡觉,杨柳又给女儿讲了会故事总算让她睡着了,出来又陪我聊天,说到了天祝的物价很高,一罐液化气要75元,这么贵哦,因为我家是用的天然气管道,不好比较,但是忽然一听这个价也吓了我一跳,别的菜价啊、衣服啊都是很贵,天祝离兰州是最近的了,不应该物价要比较远的古浪县要高,问是什么原因,杨柳说她也不知道,反正一直就这样。十一点我们两个都累了便休息,她的胃不太好,下午都一直忍着疼陪我在到处跑。辛苦了啊!
早上我陪杨柳送女儿去幼儿园,顺路参观了下县城沿街的各种商店。虽然不像在碌曲那样随时能看到穿着藏袍的藏族人民,但毕竟也是藏族自治县,各个银行、商店门口都有汉语、藏语两种文字标识,还有不少出售民族工艺品、服饰的商店。
九点,我们出发去华藏镇初中。见到了上次发放见的李小芳、李生玲、骆亚男。
上次没有详细问李生玲情况,这次才知道,她父亲是水泥厂的工人,月工资是700元,母亲是05年得白血病去世的,弟弟在岔口驿小学上学,家里离学校有
8公里路,她每天得走一个半小时回家照顾家里,做饭、洗衣,所以不能像别的家远的学生一样住校。在场的老师都说这个孩子很辛苦,是啊,早上五点起床和走路1个半小时上学是很久以前的事了,她今年16岁,那就是说在13岁小小年纪时就开始担负家里生活的主要责任了,看着孩子稍显黑、沉稳的面容。真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李小芳,父母健康,都是农民,家里有3间土房,8亩地,还有哥哥、弟弟都在上学。学习方面语文85,数学80,英语85,都有一些进步。当我问到家里年收入大概有多少时,她说有1万多吧。我吓了一跳,又问你家里就8亩地,哪来这么多收入?她说她爸现在在一个石膏矿里打工,主要是挖石膏,所以挣钱多了。我当时就在心里想,如果家里情况有改善的,应该是可以取消继续捐助吧,现在钱已发给,只能回去向助学组反映了。
看到骆亚男时,这个小姑娘在冲我笑,去年我去过她家里走访的,便问她妈妈是不是还在门口的小商店打工啊?她说是的。弟弟呢?还得奖状了没有?她点着头说得了。问了她的学习成绩,语文85分,数学75分,英语80分,比上学期的进步多了。她老师跟我说,去年我给李小芳家给了100元钱,骆亚男的妈妈知道了,到学校来哭着问为什么没给她家里给。我一听就蒙了,当时钱就是给她们家的啊,是从她们家走访出来后我给当时陪我去的魏股长了,让他转交。当时没跟魏股长说对名字,说错成李小芳了。唉,虽然这样,但我听她妈妈还到学校来哭了,心里有点不太舒服,难道我们给谁钱还是必须的了不成?在下步的捐助计划中,就要提到这个问题,所有受捐者不能因为家里条件不好就能无偿地得到捐助,应该建立一个相应的评估机制,如果该生平时热爱学习,又能积极参与学校与家庭的各种活动,热心帮助他人,各方面发展均衡,才能一直得到捐助,还要鼓励家长面对困难积极地进行生产生活,而不是就只等待社会的救助,少得到了一点还要有疑问、哭闹。这种“印象”必须要得到改变。所以虽然上次的钱给错了,但我这次也不愿意给了,还是给其他更困难的学生吧。
然后9点40分到岔口驿中心小学,这里有陈建琴,她一看到我就朝我走过来了。杨柳问这个阿姨你认识吧?她笑着说认识。呵呵,去过她跟奶奶住的养老院了。问奶奶身体健康不?学习进步了不?她都大方地回答了。还告诉我们一次能吃一碗饭,身上穿的衣服是过年时养老院的院长给买的。我们给她带了部份文具和专门从捐助衣物里挑的几件衣服,有件大了点,到冬天穿就好了,其他的都很合适。正好碰到她们做课间操的时间,很好看的课间操啊,像跳舞一样的。一问灿烂,她告诉我是最新的韵律操。
>
>
>
>
这是校长办公室里配发的电脑
>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