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个挑战病魔的青春美少女

(2007-06-22 09:25:15)
分类: 爱心互动

一个挑战病魔的青春美少女

      昨天我(注:澳洲的梦里楼兰)给身患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天津籍大学生刘会春通电话了,其实我本来想给天津的何同学打电话的,想询问一下天津爱心朋友救助会春的进展,可是国际长途打不进小何的手机。我在网上问天津作家心香,给会春打电话合适吗?我说,我还没捐款呢,实在不好意思。心香姐说你在国外不方便,不在善款,情谊无价。我又说,主要现在我们圣诺亚的宣传还没很大效果,不好意思打扰她。心香姐说大家也是关心她,她明白的。当时正是中午,我说,好的姐姐,等午休时间过后,2点半,我再给她打。

      两点四十,我顺利地拨通了会春的电话,听到一个磁性,憨厚而略带稚气的声音,我不敢相信,这就是会春的声音,中气很足,我顿觉欣慰。

      我转告了圣诺亚朋友们对会春的问候,圣诺亚博客和论坛一直在连载救助她的情况,圣诺亚会员也都在自己博客转载关于她的文章。开心和心香已经捐款捐书,圣诺亚领队空降老兵和梦冰姐也很关心此事的进展。然后我告诉她有爱心博友给她提供的天津市商业银行账户汇款被退,她说别的朋友也反映有此问题。我于是建议她请同学在中国银行或建设银行开通帐户,并公布她的邮寄地址,方便博友捐款捐物。

       谈了半个多小时,会春连声感谢圣诺亚朋友的支持和帮助,说有了大家的鼓励,自己更坚定了战胜疾病的信心。谈笑间,会春是那么乐观,开朗,积极向上,完全不是我想象中的患病女孩,而是一个敢于直面人生的勇士,一个挑战病魔的青春美少女战士。我最后说,好好养病,自学时不要太累,劳逸结合,期待她能早日康复,重返校园。

      以下是我设计的宣传单,准备在博客,论坛散发一下,也请大家广为宣传,转载:

      一个风华正茂的天津籍女大学生,从小家境贫寒,父母离异,靠慈善资助考上武汉理工大学,入学六个月却患上了和《血疑》里幸子同样的病——再生障碍性贫血,家徒四壁无钱医治,30万的费用如同一座大山,阻挡了会春当建筑师的梦想。圣诺亚团队的爱心朋友在网上四处呼吁救助会春,募集的少量善款毕竟杯水车薪。花季少女眼看就要凋零,生命之火还能继续燃烧吗?请关注或转载

http://blog.sina.com.cn/u/54641019010009qz

用爱心重燃建筑师的梦想---武汉/天津爱心朋友携手救助大学生

http://blog.sina.com.cn/u/54641019010009wf

爱心热线,真情传递——天津爱心朋友再次探望病中会春

非常感谢。

       以下是转载天津每日新报关于会春的报道,期待更多的媒体能关注此事,期待更多爱心人士加入救助会春的行列。http://epaper.tianjindaily.com.cn/mrxb/mrxb/2007-04/18/content_263083.htm

     

     现在的刘会春态度比较积极:“我怕我不在了,我妈更难以活下去。以前想等挣钱后就给妈妈设计一套房子,然后好好伺候她……”刘会春的话只说到一半就哽咽了,已经无法下地行走的她,早已不敢奢望未来了。

    4月16日,20岁的刘会春一觉醒来发现枕边多了一张药费清单——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一周费用,总计6314.46元。这对于昔日宏志班的优等生、靠社会资助才读到大学、大一期末还考第一的刘会春及其家庭来说,无异于天文数字。

  1987年5月,刘会春出生于北辰区小淀镇的一户农家,家里人靠爸爸在外打短工和患精神分裂症的妈妈耕种几亩薄田为生。2000年9月,刘会春以优异的学习成绩考入北辰区二中的宏志班。刘会春是宏志班中最稳定的学生。直到考入市重点高中47中后,刘会春在初中宏志班时的资助者依然每年为她提供1000元赞助金。

  2006年7月底,刘会春以理科550分的高考成绩,盼来了梦寐以求的武汉理工大学建筑系录取通知书。为了尽早实现自己当建筑师的梦想,刘会春几乎吃住都在教室。

  “这样的生活就维持了六个月。”1月29日,刘会春因为口腔中出现了许多血泡,来到校医务室。转天,刘会春就被辅导员送进了武汉协和医院。后来,辅导员通知了刘会春母亲接她回津治病。刘会春在天津市血液病研究所被正式确诊为“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医生告诉她,如果因为资金缺乏而停止一切治疗的话,病人在三个月内死亡的几率高达90%。而想进行治疗,效果较好的骨髓移植或是ATG疗法,则需要至少30万元的治疗费用。

  刘会春的母亲张学凤因为精神分裂症头脑时常不清楚,可她为了供女儿读书,在农耕之余,还缝制抹布,每月得到不足300元的报酬,全部寄给女儿。刘会春住院两个月来,一家人已经借遍所有亲朋。

  撰文/摄影 新报记者 任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