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财经 |
分类: 资本市场 |
主持人:周斌你好,经过国庆长假之后,大家的工作生活都重新步上正轨,投资者的目光又重新聚焦股市。节后的第一个交易日,也就是10月9号,出现了一个开门红,一改国庆节前的弱市,A股量价齐升,当天上证指数重新站上了2900点。这也让很多投资者都非常关注国庆后行情。作为资深财经媒体人,你所了解到的基金经理们的观点如何?做多的热情又有多少呢?
这一期,我们谈谈投资总监们眼里的“国庆后行情”
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是一千个人眼中的股市,恐怕只有上涨、下跌和区间盘整三种走势。
十月又是开门红.第一个交易日,A股量价齐升,当天上证指数大涨132.29点,涨幅达到了4.76%,重新站上了2900点。
进入今年下半年以来,A股的走势每每出人意料,7月的A股一往无前,而8月的A股却一泻如注,进入9月则峰回路转,进入4季度,A股又将如何演绎?为此,本报采访了八位主管投资研究的基金公司负责人,他们提供的观点有各自判断的出发点和逻辑,但对于市场投资者而言无疑是具有相当的参考价值的。
《21世纪经济报道》的记者简俊东在上周五对八家基金公司的投资总监做了一个调查,了解他们如何看待国庆后的股市走向,得出一个结论:乐观派、平稳派和悲观派的比率为:3:4:1。
认为市场向上的三位投资总监分别是鹏华基金公司副总裁、投资总监高阳;国投瑞银基金公司股票投资部副总监袁野:易方达基金公司总裁助理、基金投资总监陈志民;
认为市场平稳震荡的,包括广发基金副总经理朱平,长城基金公司副总经理、投资总监韩浩;建信基金公司总经理助理王新艳;大成基金研究部总监曹雄飞;
可见,认为平稳或者向上的人数居多数。即便是表示悲观的海富通基金副总经理兼投资总监陈洪,他也认为随着预计向好的三季度季报和经济数据的逐步披露以及大盘股IPO节奏的合理控制和资金紧张局面的逐步缓解,将有助于市场信心的恢复。
主持人:以上您介绍了机构投资者对大市的看法,我们来梳理总结一下。
这些投资总监们的看法,应该代表了市场多数机构投资者的看法,随着年末接近,大家对于市场是否暴涨可能并不见得乐观,但是多数人也认为,现在应该是平稳区域。
综合他们的看法,其实乐观派和平稳派乃至悲观派都一致认为,增长将是未来市场的主要推动力,原来的流动性推动需要过渡到业绩增长推动。那么在目前情况下看,业绩增长驱动,需要等到三季报的业绩出来
实际上,无论是从全球看,美联储主席伯南克说,全球经济开始复苏,有些国家可以考虑加息预防通胀,随后澳大利亚央行在10月6日宣布加息25个基点。这说明,经济确实开始走向上升通道了。所以,复苏正在成为一个大概率事件。
对这些投资总监的调查,让我想起了几年前关于股市的争议,当时很多人认为,股市没办法作为经济的晴雨表,经济增长的步伐和股市的步伐是凌乱的,不合拍的。但是,从现在这些投资总监的观点看来,机构投资者们越来越关心实体经济的增长对股市的影响,所以,我们看到,股市作为晴雨表的作用将会越来越明显,经济的步伐将和股市的步伐一起合奏。踩着有节奏的鼓点前进。
主持人:许多投资者不太看好十月行情,其中还有一个理由就是10月份股市将迎来一个解禁高峰,就您在采访中了解到的情况,专家们关于解禁股对市场影响的看法如何?解禁股对市场的实质压力到底有多大?
今天汇金宣布增持银行股,工行增持了3007万股,中行是500万股,建行是1600万股,这说明,管理层在稳定市场。因为10月份是解禁高峰,解禁股总市值高达2万亿,其中工行一家解禁股的市值就高达1.17万亿,汇金的增持无疑是向市场传递一个明确的信号,工行的解禁不会对市场形成冲击,至于另外两家,中国石化和上港集团的解禁市值大概是8000亿,他们抛售的可能性短期看也不是很大。
而且,今天起,上市公司将会披露三季度报告,很多公司将会在10月底11月初披露,也就是说,真正决定市场走向的时点,可能要到月底,现在市场都会在犹豫和观望中等待。我们还关注到,这周经济数据将会公布。所以,我们基本可以判断,10月份将会是等待的时刻,等待和选择方向。
(该节目每周一晚7点到7点30分播出,欢迎朋友们指正)
经济之声收听频率:北京:96.6;上海:91.4;天津:98.0;
广州:1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