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老是听到关于媒体的负面消息,先是IT界名记者刘韧出事,然后是28名记者山西争领“矿难封口费”,当然其中据说大部分是假记者。还有毒牛奶事件中,所谓网络媒体收“保护费”的事情!
有位朋友是一家媒体的副主编,跟我聊到这些,说听到这些消息很灰心,中间还谈到某家媒体发了地产商的几个版负面报道,逼着对方老板出来谈判,投了几百万的广告费。
这些消息,在一个媒体人看来,怎么也不是滋味,这个曾经被赋予光环的行业,正在褪色!
笔者无意为上述这些行为开脱和辩解,但是想想周围的“毒牛奶”事件,地产商拆迁纵火杀人事件、杀警事件,总让人觉得身处丛林之中,莫非这是资本原始积累阶段必须经历的一切。
我能够开解朋友的是:地产商或者其他企业有黑幕,当然应该报道,至于收钱与否,那是媒体自己的选择,但是,起码利益驱动也比没有什么驱动要好吧!而亚当。斯密的理论认为:每个人“只想得到自己的利益”,但是又好像“被一只无形的手牵着去实现一种他根本无意要实现的目的,……他们促进社会的利益,其效果往往比他们真正想要实现的还要好。”(《国富论》,第四卷第二章)
以此类推,每个群体(包括媒体在内),如果只追求自己的利益,会不会最后他们促进社会的利益,效果比他们真正想要实现的还好呢?这一点,我没有答案。
但是,如果一家媒体为了生存,而让一个有黑幕的房地产商掏钱是不道德的话,那么有一种更加不道德的行为,曾经加诸于我们这个国家和民族之上,而且被顶礼膜拜,我们却似乎选择性地遗忘了批判:那就是曾经提出的所谓“国企冰棍论”,这是一种鼓吹将国企以极低价格私有化,分给权贵,以赎买权力的理论,当然,最后权力没有赎买成功,而权贵阶层却成为财富再分配中最大的获益者。这种以改革为名的私有化理论——冰棍论,其对社会道德的伤害程度恐怕远远超过其他行为,因为那是对全民的掠夺,对毫无反抗能力的下岗工人、被迫承受价格剪刀差的农民、以及那些低工资低福利地干了一辈子的退休工人积累的财富的掠夺,用于肥掌握权力的个人以及整个阶层,跟这种行为相比,如果它不受到谴责,我倒是认为,一些媒体向无良地产商勒索要钱,恐怕还真是“不义之财,劫富济贫”了。
这个社会需要的,恐怕不仅仅是某一个群体的反思,发展到现在,有谁能置身事外?佛家说,一切都有因果,或许,恶的种子,在赎买改革开始的那一天就已经埋下,现在只不过是收获恶果的时候到了而已!媒体的勒索不过是管制之下的寻租行为之一而已!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