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住房政府责任 |
分类: 社会时评 |
专访马来西亚房屋和地方发展部部长黄家泉:让贫苦人民都有能力买到房子
21世纪经济报道
2008年06月10日 本报记者 周斌 吉隆坡报道
在马来西亚,记者曾经问过的士司机,这里的房价贵不贵,司机告诉我的答案是,在吉隆坡,100万令吉(RM,马来西亚货币,100元人民币约兑换47令吉,100万令吉相当于人民币200多万元)以上是顶级的豪宅,可以买到吉隆坡双子塔附近的高级公寓,或者买一栋别墅。
那么普通的房子呢,一套三房一厅的房子,离市区2-3公里,大约的价格是20万令吉,折合成人民币每平方米4000元。
为什么吉隆坡的房价和国内的房价差距如此之大,这是我在预约马来西亚房屋与地方发展部部长黄家泉时最想问的问题之一。
而采访完黄家泉部长后,我才知道,马来西亚的房屋还有更便宜的,那是政府在出让土地时,要求发展商将55%的住房建设为廉价房,现在,一套450-650平方尺面积的廉价房,其售价最高不得超过4.2万令吉。而2007年马来西亚的家庭人均收入大约3700令吉。
现年54岁的黄家泉是第三代华裔,他在马来西亚霹雳州一个叫玲珑的小乡村出生。1978年,黄参加马来西亚华人政党——马华公会。1990年,黄家泉被委任为马华公会全国组织秘书长,2005年升任马华公会总秘书。2008年3月8日当选为霹雳州的国会议员,3月19日,被马来西亚首相阿都拉任命为房屋和地方政府部长。
4月8日上午,在马华公会的办公室里,黄家泉接受了本报记者的独家专访,黄家泉表示,保障贫苦人民住得起房屋是政府的责任,也是自己所领导的房屋和地方发展部的一个重要使命,他详细解释了马来西亚的廉价房和廉租屋制度。
保障穷人住房是政府的责任
《21世纪》:据我了解,马来西亚的房屋价格没有很昂贵,主要原因是政府施行了廉价屋和廉租屋政策,能否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政策?
黄家泉:我们的政策是让贫苦人民都有能力买到房子,根据我们的政策规定,发展商向私人购买的土地,30%要用于建设廉价屋,而政府出让的土地,55%都必须用于建设廉价屋。
廉价屋的大小通常是650平方尺(约70平方米),其最高售价不得高于4.2万令吉,而我们国家2007年的人均家庭年收入是3686令吉。
至于廉租房,我们有一个人民组屋计划,也就是所谓的高层建筑,我们盖一些廉价的房屋,租给城市里贫苦的人民,面积从450平方尺到650平方尺,这种房屋每个月的租金大约是125令吉,实际上政府提供了大部分的补贴。当然,组屋计划主要是在城市,农村也不流行。
《21世纪》:你刚才谈到,政府向发展商出让的土地,55%规定要用于建设廉价房,那么现在马来西亚的土地主要是私人所有还是国家所有?
黄家泉:目前基本上都是政府土地,私人土地也是从政府那里申请的。我们目前土地的使用权是99年,有一些土地是永久产权,1984年,我们土地法令修改后,很少给永久产权,主要是因为政府用长远目标来看待这个问题,如果全国的土地都给永久的土地产权,政府就没有了税收;第二,若都是永久产权的土地,政府如果要征用土地用来发展道路等公共用途就很难,付出成本就很昂贵。
《21世纪》:那么,99年之后这些住房的土地产权怎么办?
黄家泉:一般上,除非当时政府有公共用途,否则我们都会继续保留他们的土地使用权,只不过要重新交一次费用而已。
《21世纪》:那么这个费用多少?会不会等于重新置业的费用?
黄家泉:那不会,要交多少费用也是看当时的物价和地价水平,但是肯定不可能很高,只是给地税而已。地税占整个房屋价格不到一成。
《21世纪》:目前地价占房屋价格多少?
黄家泉:目前发展商的土地成本占房屋价格大约在三成,可能还要更高点。
《21世纪》:政府规定出让的55%的土地必须用于建设廉价房,将会导致土地价格不可能开得太高,为什么没有想到,土地价格卖得高一点,政府收入会高一些?
黄家泉:那么贫困的人民就买不起房子了。
《21世纪》:所以说马来西亚的房屋政策是以照顾贫苦人民为基础的?
黄:我们的政策是让贫苦人民都有能力买到房子。当然,房屋也涉及到很多行业,比如建材、装修、水泥等等,大约涉及到40多个行业,因此,我们一方面要确保贫苦的人民能够有屋住,同时我们也要保证房地产行业顺利发展。这两者表面上看起来有冲突,但是政府要在中间寻求一个平衡点。
华人参政的历史渊源
《21世纪》:马来西亚的华人政治之所以引人注目,可能是因为华人在海外,只有在马来西亚才享有参政权,这是基于什么原因呢?
黄家泉:马来西亚的华人有参政权是有历史原因的,这个历史原因,还得从二战时候说起。
1941年日军入侵马来亚,东南亚局势起了变化。在马来亚,由于日军在中国的所作所为,让我们华人对日军非常痛恨,于是马来西亚的华人组织抗战,虽然华人当时还不是这个国家的公民,但是也为抗日流血流汗,捍卫国家。1945年,日本投降之后,英政府非常感激华人的贡献,因此1949年马华公会成立争取居留权的时候,殖民地政府念这个情,被当时会长陈祯禄说服了,不但没有驱赶华人,还给他们公民权。
后来英军要移交政权的时候也念这个旧情,1946年,英军的盟军总指挥,五星上将蒙贝登将军特意从伦敦飞到马来亚,表扬华裔同胞抗日的精神,他也非常认同华裔爱国捍卫国家的精神,有足够资格成为这个国家的公民,当他移交政权的时候,也认为需要有华人代表在里头,因此华人参与了政权移交,奠定了华人在政府里的地位。
《21世纪》:目前,马华公会是作为国民阵线的一个组成部分,与巫统、印度国大党等政党共同分享政权,这也是当时达成的意见吗?
黄家泉:对,1955年,马来亚独立之前,马华公会领袖和巫统领袖在会长陈祯禄家有一个历史性会面,当时马华公会要求,我们支持巫统领袖做首相,大家共同分享政权,而他必须要确保华文教育不被消灭,同时要确保华人的公民权。
《21世纪》:我感到好奇的是,你师范毕业以及大学毕业后两次都选择了老师这个职业,那么是什么原因促使你走上政途?
黄家泉:这其实是有历史渊源的。马华公会的背景很悲壮,1949年之后,马来西亚的华人才取得公民权,成为这个国家的公民,此前我们都是中国的公民。其实华人在早期,19世纪初期就开始下南洋,尤其是中国清朝末期,政局动乱,民不聊生,当时不少华人来南洋,大家来都是抱着落叶归根的心态,都是要回祖国去。
1949年,当时侨委会最后一次跟马来亚侨领通信,他就告诉侨领,侨民回归无门,希望侨领领导各地侨民从落叶归根转为落叶生根,侨民失去了依附,马华公会就是在这个基础上成立。1949年2月27日成立了。
日后马华公会在全国建立了450个华人新村,把50万侨民转移到华人新村,我就是住在这样一个新村。我认为马华公会对我们帮助很大,如果没有马华公会的设立,我们都被驱赶回中国,现在马来西亚的政局和人口比例也会产生很大的变化。
我的父亲他们都是马华公会的成员,我在这样情况下加入马华公会,继续捍卫华人和国家的权利。
后一篇:只有人,没有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