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南山的大小洞天

标签:
海南南山大小洞天慈禧寿字碑小洞天图片高僧鉴真钓台石船旅游 |
分类: 诗歌散文 |
作鳌山。
山海相连,飞絮卷雪,蔚为壮观。海景、山景和石景形成了气势磅礴的“海山奇观”,宛如
一幅天然浑成的优美的山水画卷。
栩栩如生的鉴真和尚及其弟子雕像。他们庄严肃穆,巍然挺立,凝神屏气地注视着大海,显
示出气贯长虹的高僧形象。
六次渡海,前五次都以失败而告终。天宝七年,鉴真师徒开始了他的第五次东渡日本,在海
上航行了十多天,遇上了飓风,把他们乘坐的木帆船给摧毁,漂流到崖州湾海滩(今大小洞
天风景区)。登岸后,他们被碧海椰林,清水白沙,瓜果飘香,绿草红花的热带风光深深地
吸引住了,边走边欣赏着这美丽的景色,非常兴奋。他们在南山崖城大云寺居住一年多,
其间建造了佛寺,在此传经布德、传法布道,传播佛教文化,给崖城留下了一批佛教经典。
在天宝十二年(公元753),鉴真第六次东渡日本取得了成功。在日本住了十年的时间,为促
进中日两国的文化交流及人民之间的友谊作出了不朽的贡献。南山锋上的巨型群雕,就是
为纪念这一历史壮举而特此修建的。
一看,就是个普普通通的不规则的天然山洞,外宽里窄,道路高低不平,走起来磕磕绊绊。
洞顶虽然有一个碗口大的观天小洞,但仍然觉得黑咕隆咚,若是不小心会磕着脑袋,或者
崴脚摔跟头。好像不到两分钟就走完了,没有任何吸引人的景致。
现在眼前,其下石壁上刻有《大小洞天记》都是古崖州郡守毛奎所书。山上景观极其丰富,
有“鉴真沐海”、“仙桃石”、“交欢石”、“飞来石”等,多处石刻文字都提到鳌山下
海边的“大洞天”之景。
天,而大洞天徒有虚名,究竟在在哪里?至今还无人知晓。
边刻有我国现代著名文学家郭沫若先生于1962年游小洞天时所写的五言古诗《游崖县鳌山》。
清康熙年间崖州学正尹之逵的《钓台》诗中写有“双眼静看消长处,一竿宁计利名时”的感
慨。“钓台”后上侧有一条巨石,形状像头尖尾宽的木船,石身刻有“石船”二字,为宋
淳熙年间吉阳军知军周康的手迹。站在石船上,可俯瞰海湾内的拍岸浪涛,也可远眺海湾
外的竞逐白帆,颇有一种乘风破浪的感受。清康熙年间崖州学正尹之逵在《石船》诗中写
道,“千古仙航元不朽,登临如泛剡溪游”。
厚0.3米,是清末慈禧太后的御笔碑刻。右边石头上写着“南山”二字。如果中间加上一个
“比”字,就是“寿比南山”了。导游告诉我们,在两块石头之间的位置上面向左排坐两个
人,伸平双臂双腿可以摆成“比”字型。我们四个人正好分成两组,我和田老师一组兴致勃
勃地在 “寿”字与“南山”二字中间摆了个“比”字造型,形成了“寿比南山”的完美组合。
道家隐居以及修炼长生不老的地方。巧合的是,南山大小洞天一带生长着数千年的号称“南
山不老松”的龙血树;更加巧合的是,三亚南山地区是我国的高龄长寿区。因此说“寿比南
山”名副其实,“寿比南山不老松”更是恰如其分了。
台”、“海山奇观等历代诗文摩崖石刻让许多游人流连忘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