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红楼梦》中的咏螃蟹诗

(2007-04-10 15:27:58)
标签:

红楼梦

红楼梦中咏螃蟹的诗

贾宝玉

林黛玉薛宝钗

分类: 诗词赏析

 《红楼梦》中的咏螃蟹诗 《红楼梦》中的咏螃蟹诗

其一   贾宝玉
持螯更喜桂阴凉,泼醋擂姜兴欲狂。
饕餮王孙应有酒,横行公子却无肠。
脐间积冷谗忘忌,指上沾腥洗尚香。
原为世人美口腹,坡仙曾笑一生忙。

    1.持螯:拿着蟹钳,也就是吃螃蟹。语本《世说新语》:毕卓曾对人说:左手持蟹螯,右手执酒杯,拍浮酒池中,便足了一生。这是古代贵族过的享乐生活。
    2.
擂姜:捣烂生姜。
    3.
饕餮:古代传说中贪吃的凶兽,后常用来说人贪馋会吃,这里即此意。王孙:自指,借用汉代刘安《招隐士》中称呼。
    4.“
横行句:说蟹。蟹,称为横行介士(战士),见《蟹谱》:又称为无肠公子,见《抱朴子》。横行,既是横走,又是行为无所忌惮的意思。无肠,除字面义外,又用以说没有意兴,无动于衷。这一句语带双关,兼写偏僻乖张。金代诗人元好问《送蟹与兄》诗:横行公子本无肠,惯耐江湖十月霜。
    5.
脐间积冷:我国传统医药学认为,蟹性咸寒,恣食,会积冷于腹内(小说中也写到),须用辛温发散的生姜、紫苏等来解它。

    6.
香:与同义。两句似寓其沾花惹草习气。
    7.“
坡仙句:苏轼(1036—1101),字子瞻,自号东坡居士,人亦称其为坡仙,北宋文学家。苏轼曾写诗笑一生穷愁劳碌的唐代苦吟诗人孟郊,把读孟诗比之为吃小蟹,说是竟日嚼空螯(《读孟郊诗》),所以引以为说。又贾宝玉的绰号叫无事忙,或是有意暗合。

其二    林黛玉
铁甲长戈死未忘,堆盘色相喜先尝。
螯封嫩玉双双满,壳凸红脂块块香。
多肉更怜卿八足,助情谁劝我千觞?
对斯佳品酬佳节,桂拂清风菊带霜。

    1.铁甲长戈:喻蟹壳蟹脚。宋代陈郁为皇帝拟进蟹的批答说:内则黄中通理,外则戈甲森然。此卿出将入相,文在中而横行之象也。见《陈随隐漫录》。
    2.
色相:佛家语,指一切有形之物。借用来说蟹煮熟后颜色好看。
    3.“
多肉句:即更怜卿八足多肉。上一联已说螯满、膏香,故这句用字说蟹脚多肉。怜:爱。卿:本昵称,这里指蟹。
    4.“
助情句:意即谁劝我饮千觞以助情。觞:酒杯。助情:助吃蟹之兴。
    5.
兹:此。佳品:指蟹。酬:报答。这里是不辜负、不虚度的意思。佳节:指重阳。
    6.
桂拂清风:即清风拂桂

其三    薛宝钗
桂霭桐阴坐举觞,长安涎口盼重阳。
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春秋空黑黄。
酒未涤腥还用菊,性防积冷定须姜。
于今落釜成何益?月浦空余禾黍香。

    1.霭:云气。这里指桂花香气。

    2.长安涎口:京都里的馋嘴。佳节吃蟹是富贵人家的习好,故举长安为说。又似与饕餮王孙不无关系。盼重阳:《红楼梦》诗多含隐义,菊诗与蟹诗共十五首,明写出重阳的三首即宝钗所作的三首,这很值得注意。正如清明涕送江边望清明妆点最堪宜等诗句看来与探春后来远嫁的时节有关一样(参见其图册判词春灯谜诗),宝钗始言重阳会有期,继言聊以慰重阳,这里又说涎口盼重阳,可见重阳当与后半部佚稿中写宝钗的某一情节有关。
    3.“
眼前句:蟹横行,所以眼前的道路是直是横它是不管的。经纬:原是织机上的直线与横线。
    4.“
皮里句:蟹有壳无皮,皮里就是肚子里。活蟹的膏有黄的黑的不同颜色,故以春秋说花色不同。又皮里春秋是成语,出《晋书·褚传》:褚为人外表上不露好恶,不肯随便表示赞成或反对,而心里却存着褒贬,所以有人说他有皮里春秋。因晋简文帝后名春,晋人避讳,以,故这一成语亦作皮里阳秋。后多用以说人心机诡深,而不动声色。空黑黄:就是花样多也徒劳的意思,因蟹不免被人所煮食。
    5.
涤腥:解除腥气。用菊:指所饮非平常的酒,而是菊花酒。传说重阳饮菊花酒可辟除恶气。
    6.
性防积冷:意蟹性寒,食之须防积冷。
    7.
落釜:放在锅子里去煮。成何益:意谓横行和诡计又有何用。
    8.
月浦:有月光的水边,指蟹原来生长处。诗中常以点秋季。空余禾黍香:就蟹而言,既被人所食,禾黍香与它无关。唐代陆龟蒙《蟹志》:蟹始窟穴于沮洳(音举,低湿之地)中,秋冬至,必大出,江东人云稻之登也。又宋代傅肱《蟹谱》:秋冬之交,稻粱已足……江俗呼为蟹乐'”(注:以上图片及文字均来自网上)

  《红楼梦》中的咏螃蟹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