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全县疾病预防控制与卫生监督工作要点
桓卫字〔2012〕11号
2012年全县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监督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动力,以控制疾病、依法监督、健康教育和行风建设为重点,狠抓公共卫生体系网络建设,强化公共卫生服务责任指导,凝神聚力,严谨规范,扎实务实,努力实现我县公共卫生工作又好又快发展。
一、大力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深化县镇村公共卫生服务责任指导
1、巩固公共卫生示范村创建成果。切实发挥示范村的带动作用,在内容上再充实,在形式上再规范,增加覆盖面,提高知名度,力争全县所有村都能按工作要求开展健康规范、富有实效的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开展疾控机构责任指导团队工作,建立规章制度,划定责任区域,对镇、村公共卫生工作进行技术指导和工作督导,不断强化疾控体系网络建设,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
2、大力加强内涵建设。扎实抓好实验室计量认证管理工作,力争第一季度做好迎接省级评审的各项准备工作。采取引进来、送出去的办法,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在硬件软件方面,力争建成全省一流的公共卫生监测检验中心,为指导公共卫生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创建数字化预防接种门诊,提升标准,增强能力,为群众提供一流的免疫预防服务。
二、切实抓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
1、继续抓好霍乱、人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手足口病、艾滋病、结核病等重点传染病防控工作。针对重点传染病流行特点和防控重点人群,坚持抓早、抓主动,早部署早安排,突出做好社区、学校、幼儿园等重点部位和人群的防控知识宣传教育。充分发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职能作用,实行责任制,健全基层疾病监测点,筑牢基层防线。霍乱、手足口病、人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艾滋病等重点传染病聚集性疫情流调率和个案流调率达100%,卫生人员防治知识和技能全员培训率达100%。要加强肠道门诊、发热门诊建设,肠道门诊“5.1”要按时开诊,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制度,及时发现和处置疫情。根据《艾滋病防治条例》等法律法规要求,加大县艾滋病防治委员会工作力度,及时组织召开协调会议,加强培训指导,明确部门职责,群防群治。加强艾滋病免费自愿咨询监测、大众宣传和高危人群干预项目工作,做好在押人员、农村外来妇女常规检测工作,开展重点人群的艾滋病抗体筛查,做好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的管理。要增特色、增亮点,继续保持在全市的技术优势。规范性病疫情监测报告。结核病防治以镇为单位DOTS覆盖率达100%,治愈率98%以上;进一步加强结核病患者归口管理,开展县、镇、村防痨人员业务培训,强化各医疗单位转诊、报告制度的落实;利用疫情网络直报系统,做好结核病患者追踪登记工作。
2、强化疫情预测预警工作。加强疫情分析与信息应用,加强疫情监测和研判,实行日监测、周报告、月分析及传染病暴发流行专题分析制度,定期对疫情进行分析预测和风险评估,为及时调整完善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牢牢把握防控工作主动权。严格执行预警信息在第一时间开展流调工作制度,对重大预警信息进行现场指导,组织人员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加强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系统质量管理,对月零报告单位及时进行督导,定期开展全县传染病报告质量督查,对报告质量进行全县通报,切实提高疫情报告质量。
3、加强卫生应急处置工作。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工作,落实救灾防病的人员、物资、技术、组织等各项措施。组织全县卫生应急演练,确保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及时到位,保证万无一失。
4、落实国家免疫规划相关政策,做好免疫相关疾病的防控工作。认真做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的各项工作,提高接种及时率、接种全程率,确保达到95%以上的目标。继续做好免疫规划疫苗针对疾病监测与控制,保持无脊灰、无白喉状态,实现消除麻疹目标,加强甲肝、乙肝控制。切实规范疫苗和冷链管理,加强预防接种门诊规范化建设,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做好预防接种工作。加强和教育部门、托幼机构、学校的沟通,建立定期联系制度。加强基层资料报表和档案的规范化管理,做好麻疹疫苗、脊灰疫苗的强化免疫及各种应急性工作。
5、积极推进慢性病、地方病和寄生虫病防治工作。按照《山东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治示范县考核指标体系(试行)》的要求,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为依托,以心脑血管疾病、肿瘤、呼吸道疾病及伤害综合监测为主要工作内容,以高血压、糖尿病、恶性肿瘤等慢性病病人管理指导为工作手段,健全慢性病防治体系,争创省级慢性病综合防治示范县。进一步推进全县死因监测管理工作,规范《居民医学死亡证明》、《居民死亡推断书》的管理和使用,提高全县死因监测网络报告工作质量,及时进行死因监测分析,为政府制定卫生健康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严格按照工作规范,及时完成饮水型氟中毒、碘缺乏病等重点地方病的监测和病情调查工作,巩固地方病防治成果。严格按照《中国消除疟疾行动计划》和全球基金疟疾项目的要求,及时开展综合防控措施和督导工作,落实好全球基金疟疾项目及重点寄生虫病防治工作。
三、强化卫生监督监测工作
1、健全完善卫生监督信息报告制度。进一步健全卫生监督信息报告系统,完善卫生监督基础数据库,提高卫生监督信息网络直报质量。
2、切实提高食品卫生监测水平。进一步健全完善食品污染物、食源性疾病监测体系和重大活动食品安全保障机制,强化日常监督监测,提高快速检测技术水平和应对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有效预防和控制重大食物中毒事故的发生。重点抓好对餐厅的卫生监督工作,对全县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的餐厅发放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从业人员健康查体、卫生知识培训工作集中在4月底前完成。
3、加大公共场所、生活饮用水和学校卫生工作力度。稳步推进公共场所量化分级管理制度,重点在住宿业推行量化分级管理制度。组织开展重点公共场所卫生监督监测,突出管理重点,提高监管效能。加大对生活饮用水和涉水产品的监督监测力度。制订全县饮用水水质和水源性疾病监测网络建设方案,完善农村饮用水卫生监测网络工作,高质量地完成全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监测任务和全省农村饮水水质监测任务,为改善和提高全县饮水质量提供科学依据。开展以学校传染病防治和饮用水卫生为重点的监督检查,积极做好中小学生重点传染病、常见病的防治工作,加强学生健康监测与体检工作。
4、认真做好职业卫生、放射卫生和消毒管理工作。加大对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情况和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制度落实情况的监督;建立健全职工健康监护档案,努力提高监督监测覆盖率和职业卫生服务的覆盖面。加强职业卫生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企业法人认知水平,主动做好职业防护工作。认真贯彻《放射诊疗管理办法》,以规范医疗机构《放射诊疗许可证》和放射人员工作证发放、个人剂量监测监督管理工作为重点,加强放射防护监督监测。严格落实《消毒管理办法》,加强对各医疗卫生单位,重点是农村卫生室、个体诊所的消毒管理与消毒效果监测工作;积极开展病媒生物监测和哨点医院消毒效果监测工作,严格按照要求及时上报各种资料报表,消毒管理工作要继续保持在全市的优势。
四、深入开展健康教育,学习宣传公共卫生法律法规及健康知识
继续深入贯彻《亿万农民健康教育行动规划》,全面推进无烟医疗卫生机构创建工作。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日等卫生宣传活动,大力开展重点疾病防治知识宣传和健康知识普及工作,不断增强群众卫生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巩固发展已形成的各种宣传阵地,通过图文并茂、喜闻乐见的形式,向群众宣传卫生健康知识。利用多种形式向社会广泛宣传各项卫生法律、法规,使广大消费者及经营者的法制观念和卫生健康意识进一步增强。充分利用卫生许可证换发、健康查体及日常监督检查等时机,不断加强对各类从业人员的宣传培训;定期举办各类从业人员专题卫生知识培训班,提高其依法生产经营意识。加大新闻宣传力度,切实发挥好舆论导向和舆论监督的作用,促进全县公共卫生事业健康有序发展。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