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易经典】塑造人类核心竞争力的系统之作——《国学之树》

标签:
中国文化国学之树中国管理 |
分类: 太极思维看万象 |
中华文明历经多少年?是耳熟能详的上下5000年?还是西方考古学家定义的,自殷商文明以来至今的3500年?在探究这个问题之前,先要搞明白文明应该如何定义。
很多学者将阶级、文字、工具、城市、礼仪等的出现,定义为文明的起始,这其中其实有着概念的混淆,即把“文明进程”当作了“文明”。
这就好比小孩在三岁开始学画画,那么画画这一行为的出现是标志着生命进程中的某一阶段的开始,而不是标志着生命本身的开始。也正是由于对于“文明”的定义本身就没有得到确切的统一,所以以此来考证中国文明起源的年代是不严谨的。
随着2019年浙江桥头遗址的挖掘,诸多陶土器物上发现了伏羲卦符的图纹,这项举世震惊的考古发现,将标志着中华文明产生的卦符推进到了9000年前。
这些卦符,不仅是中国最早的文,是中华文字的起源,更是世界上唯一能够表现宇宙规律、表达能量运转的模型。而中国古人,也正是依据这些宇宙自然的规律,进而创造出领先世界的科技与文明。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我们拥有这样伟大的文明,又为什么要以西方学者给出的定义决定我们的文明年限?
也许我们很少思考,西方给出的评判标准只是基于他们最初出现的文明表现来定义的,但是西方文明的出现本身就要晚于中华文明,因此他们所看到的、理解到的文明本身就已经是文明发展进程中的某个阶段的表现形态。
而中华文明经历了百年动荡以及西学的冲击,使得当代的中国人已经脱离了中华文明的环境,就好像一个自幼流落在外,记忆中没有见过父亲面容的孩子,是难以想象自己的家族曾经创造过怎样荣耀的历史。
这一遗忘,对于当代之国人,乃至未来之中国,都将是巨大的遗憾和损失。
基于此现状,《国学之树》著作孕育而成。该著作由国学管理应用创建者、太极管理理论创建者、新易国学团队创始人、中国古代科技创新推广者、清华大学中国管理研究中心副主任许文胜教授倾力打造。
著作的核心是让国人认识到不能以西方后来的文明来定义比它更早的中华文明,而要以中华文明的特质来界定。
著作将浩瀚的中华文化进行了系统的梳理,无论你是否接触过中国文化,你都能看得懂、学得会,都能对本民族的文化思想有基础认知。而这样的认知,正是开阔眼界思路、提升智慧,乃至建立民族自信的根本。
《国学之树》这本著作,将为你打开探索国学智慧的大门,祂将启发你的思维,给你以哲学的高度,还你一个从未真正了解过的古代中国,重新发现古中国人的思维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