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5月08日
标签:
新易医道智靓 |
武汉肺炎背景现象
2019年12月份,在武汉出现不明原因肺炎的个案,逐渐累计增加,但尚未明显出现在媒体报道和社会传播中。2019年12月30日,因此种肺炎在武汉呈现规模性爆发,武汉市卫健委发布《关于做好不明原因肺炎救治工作的紧急通知》。该通知称,武汉市部分医疗机构陆续发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人。2020年1月7日,卫健委专家组初步认定:本次“武汉肺炎”病原体为新型冠状病毒。2020年1月12日,世界卫生组织将造成武汉肺炎疫情的新型冠状病毒命名为“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2020年1月20日,国家卫健委证实该病毒具备人传人的能力。截止到2020年1月25日下午4点,已确诊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达1377例,死亡41例。
什么是冠状病毒?
冠状病毒(coronavirus)是不分节段的单股正链RNA病毒,可感染人、鼠、猪、猫、犬、牛、貂、蝙蝠、骆驼、刺猬等哺乳动物以及多种鸟类,因为该类病毒的形态在电子显微镜下看起来类似花冠或皇冠,所以被命名为冠状病毒。
什么是冠状病毒引发的肺炎?
曾经的SARS和MERS病毒,均属于冠状病毒,并具有极高的传染性和致命性,导致患者死亡。目前已知感染人的冠状病毒有6种,引起此次武汉肺炎的病毒为β属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因其形态类似图钉,因此本文将此新型冠状病毒以其形态表述为“钉型(新型)冠状病毒”。
目前发现最长潜伏期为14天,需要注意的是重症患者病程中可为中低烧,甚至无明显发热。部分患者起病症状轻微,可无发热,多在一周后恢复。多数患者预后良好,少数患者病情危重,甚至死亡。
为什么出现钉型冠状病毒肺炎
天时作用
由于天体作用的影响,今年自然能量呈现兑卦模型,这种特性在自然界的体现为辛燥、干裂、清肃,枯槁的环境状态,所有依存于自然的生物都会受到这种环境的影响。因此,自然界的生物体也都呈现兑卦模型所显现的能量状态。兑卦模型对应于人体的脏器为肺部器官,所以今年肺部器官就会受到自然的影响而呈现辛燥、干裂、清肃、枯槁的状态,使得肺部组织内的环境容易失去原有的平衡,进而产生肺部相关的疾病现象。通俗讲,今年发生与肺部相关传染病的概率极大。
揭秘
通过易经破译每年的天体能量变化,直接影响人体脏腑的运行状态。
由于五大星体及28星宿的变化影响,今年星体的作用状态为金运太过,少阴相火司天,阳明燥金在泉。俗讲,这就是所谓的五运六气。“运”代表物候,是这一年地球各种事物所表现出来的特性,而“气”是地球同星体间相互作用的反应状态。金的特性对应于人体的肺经,金运太过就是肺经的能量循环作用较强,经络穴位是人体同自然相交换的窗口,今年人体就更容易感受到这种作用于肺经的不稳定变化。
揭秘
通过《黄帝内经》展现每年的星体作用变化,直接影响人体经络的运行状态。
因此,今年肺部多发的传染性疾病(冠状病毒以及细菌)导致的肺炎是受到自然能量和星体作用的影响产生的。当然还有很多相关的其他疾病需要严防,今年不仅限于肺部疾病,还包括皮肤病、肝脏疾病及外部伤害等多种健康问题需要关注。在2019年12月22日《国学与趋势》破译论坛上,许文胜老师所带领的新易国学团队就已将本次发生的肺部传染性疾病提前预警,为相关部门的预防工作提供了参考。以下链接可看到对传染性疾病的精准预见:
更让人叹为观止的是,许文胜老师在不久前的学术群沟通中,在现代医学对武汉肺炎病因还茫然不知的情况下,就已经清楚地破译了该病毒为冠状病毒。
其实,对冠状病毒的破译早在2015年韩国MERS病毒肆虐之时,同样被许文胜老师团队在温哥华精准预见了MERS消失的准确时间。

地利作用
在中元4718年(西元2020年)的趋势破译中,提示关注方位为东部地区,中国在世界的东方,而关注的疾病就是肺部传染病,因而此病也最易在东方国家出现。那为什么会出现在武汉?此类冠状病毒实际出现在汉口地区。
武汉位于华中地区,而此方位位居中部,该地最易受到今年兑卦自然能量的影响,因此成为肺部疾病的重点发病地区。
更为有意思的是,发病地区的名称“汉口”的文字密码同样揭示了同肺部疾病的密切关系。中国的汉字,从造字开始都有其能量特征,每一个地理名称都具有与之对应的能量属性。
汉字“口”为兑卦,对应于肺,同今年能量共振;
发病省份湖北的文字密码,也揭示了同肺部疾病的关系,汉字“湖”为兑卦,对应与肺部器官,同今年能量共振,汉字“北”代表水,为坎卦模型,同病毒的能量共振;所以“湖北”组合出来,也是肺部病毒的汉字密码。

可见钉型冠状病毒肺炎是自然能量同地理位置共振的集中显现。
人和作用
兑卦能量模型,对应在人体为皮肤、口腔。因此,此肺炎病毒极易通过飞沫和皮肤传染,而吃饭聊天,容易促使病毒的相互传播。今年的兑卦能量更容易推动人们的频繁交往,加之武汉在地理位置上是中国最繁忙的中心交通枢纽,经由或聚集此地经商、交友、洽谈的人流本来就众多,无形中大大增加了病毒传播的几率。由于天时、地利、人和的共同影响,钉型冠状病毒的出现,正应验了今年的趋势破译。
西方医学治疗策略
其一:根据病情监测血常规、尿常规、C-反应蛋白(CRP)、生化指标(肝酶、心肌酶、肾功能等)、凝血功能,必要时行动脉血气分析,复查胸部影像学。
目的:密切关注病情发展,以及病毒扩展情况,判断病患生命安危。
其二:抗病毒治疗,但是目前西药中尚无有效的抗病毒药物应对新型冠状病毒。目前试用的是α-干扰素雾化吸入和洛匹那韦/利托那韦。
其三:抗菌药物治疗,有继发细菌感染证据者使用抗生素。目的:为避免盲目或不恰当使用抗菌药物,加强细菌学检测,有针对性应用抗生素,减少由于应用抗生素所带来的副作用。
其四:氧疗,以鼻导管、面罩呼吸机给氧,必要时经鼻高流量氧疗、无创、有创机械通气。
目的:患者出现呼吸困难甚至呼吸衰竭时,给予氧气补给,维持正常生命体征,有缓解症状的作用。
其五:严重者以糖皮质激素治疗。
目的:为严重呼吸困难患者缓解症状以及维持生命体征,帮助机体度过危险期。
以上五点,均来自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三版)。
西方医学策略的优劣
西医优点
1、激素短时间内能够缓解症状,减轻病患痛苦。
激素类药物能够扩充血管,在短时间内能够对机体的代谢、免疫功能起到重要调节作用,因此在病患危重阶段适量采用是能够救命的,同时能够缓解由于呼吸窘迫带来的痛苦。但一定要严格控制剂量,由于其副作用大,绝不可依赖此药物。
2、针对非冠状病毒肺炎的病人运用抗生素的治疗,对明确可知的细菌感染具有速战速决的效果。
在细菌学检测的前提下,针对继发性细菌感染应用抗生素,短时间内达成控制感染扩散的效果。
西医劣势
1、抗生素对病毒无效,同时损伤人体的平衡状态。
由于抗生素药的化学性质本身就能够迅速降低人体内的热量,对人体内部的热量保持产生巨大影响,强行退热会致使人体平衡状态被打破。再有,抗生素杀灭细菌会将人体正常或者有益菌群一起杀死,导致人体菌群失衡,机体各项功能也会因此弱化,从而可能再次引发新的病灶感染。
2、激素类药物降低“免疫力”甚而加剧感染病灶扩散。
与抗生素产生的问题类似,激素短期内能够显现缓解病情的效果,但其本身性质抑制了人的自身“免疫”,破坏体内平衡,从而使微生物获得能够在人体内存活的营养环境,从而加重感染。
资料:病死率增加真相《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3年《185例SARS死亡病例分析及原因探讨》的论文中揭示:在当时病例中应用了大量激素和各种类型抗生素,有的患者竟达7种之多。激素应用的后果存在免疫麻痹以及抑制肾上腺皮质,使危重患者病死率增加的现象,并使血糖升高,与抗生素共同导致菌群失调,造成继发性细菌感染或真菌感染而增加病死率”。
当年的非典有无数人因没能幸免而死亡,但也有很多被治愈的患者活了下来。但是,他们中的一些人在那之后的生活,并不像人们所想的大难不死、必有后福那样美好,而是在承受激素以及抗生素所带来的终身伤痛。
凤凰网2013年的特刊《非典,已过去十年》第2期中记录了多位非典后遗症患者的情况,这些后遗症患者大多出现了股骨头坏死,骨质疏松以及肺部纤维化,以及抑郁症,这使得他们无法如正常人一样好好生活。
所以,非典中的经验已经摆在我们面前,单纯西医的治疗方式是难以全面且长远控制疫情的,并且愈后情况堪忧,即使是解除了病毒感染,那患者面临的后遗症所带来的终身痛苦又该如何?这就需要来自中正医学的治理策略了。
什么是中正医学
中正医学是在伏羲创立的平衡自然模型基础上,由文胜老师传承和整理的系统医学。祂是基于人体的脏腑、经络之间的相互作用,调节体内能量和血液之间的环境平衡,通过五觉方式协调人体的器官组织形成动态健康机体的医学理论。
中正医学治理的是环境
任何生物体,能够长期存活的核心因素,就在于环境;环境的平衡与否,是保证一个生物体能否正常生长、发展的关键条件。如北极极寒的环境,生活着北极熊,但北极熊在热带就根本难以生存;沙漠地区环境干旱炎热,却生长着仙人掌、骆驼刺这样的植物,如果将它们放在长满莲蓬的荷花池,则必死无疑。
自然界中,有什么样的环境就会出现与之对应的生物体。如果环境发生变化,生物体也会随环境而变化。如,在炎热的夏天,人体体内环境的温度就相应升高,血流速度加快,这就是为什么夏天肝阳上亢型高血压多发的原因。同样,在气候变干燥时,有些农业物种就会因为缺乏水份而干枯;而人体由平原进入沙漠环境中,脏腑也会因环境的干燥而呈现缺水现象。可见地球有其自身的环境状态,作为地球生物体的人体也有自身的环境状态。
秘辛:人体健康与否的关键当人体的温度和血液处于相对平衡的环境时,在体内的微生物不会对身体的组织和器官产生破坏性影响,人体表现为相对健康的状态。而一旦这种相对平衡的环境发生变化时,体现在温度上就是寒热温凉的物理学变化,体现在血和津液上就是多少、快慢、疏堵的物理作用。这时人体环境的平衡就被打破,人体体内就会滋生出对脏腑器官有破坏作用的微生物及外来侵入的病毒或细菌,于是人体就会出现发病的状态。
自然能量影响人体环境
大家已经了解,今年天体的兑型能量会影响到人体的肺脏。由于受此种辛燥、干裂、肃杀的自然能量作用、影响,肺部累积热能太多,肺部循环系统较往常更活跃,使得血液消耗较多,精液容易缺乏。
因此,体内对应的局部环境也相应发生改变,从而使原本安稳的微生物群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改变。加上人类活动过程中的外在交换,促使外界微生物通过口、鼻、皮肤毛孔进入人体,而改变的环境如果有益于这些微生物大肆繁殖,最终就造成了病理性的病毒、细菌不断积聚而侵犯人体健康。
中西医的根本差异
中正医学治疗的方向有别于西方医学。西方医学不以环境为主导,重视的是病位以及研究细菌、病毒的来源和产生,以化学药物消灭。但是,消灭过后,环境仍然没有改变,又会有新发的微生物出现,造成病程反复。而中正医学的治疗之本就是解决环境问题,让任何的病毒、细菌等微生物都没有可在人体存活的条件,炎症自然就会消失,病也就好了。文胜老师的《国学之树》中,从本质上厘清了中西医治疗的根本差异。




本草作用在于调整环境,平衡脏腑
我们认知的物理感受,寒热温凉、风燥暑湿实际正是自然界环境的核心属性。人体是自然环境的缩影,而中医就以调整体内脏腑环境为基准,用本草本身的寒热温凉以及升降浮沉散敛等能量特性作用于脏腑,从而平衡脏腑的能量,使脏腑自身恢复正常机能,发挥本来的功能与作用。在这一点上,中医的确用最接地气且浅显的表达方式向大家展示了其医学内涵。
本草总是被西方科学推崇者诟病成分不明,但草药能治病,从来就不是靠成分,而是运用自然所赋予其不同植物的能量属性,来达到治疗效果的。直观地说,西医是在以化学药物治疗疾病,而中医是以植物调理环境使各种有害病毒、细菌没有生存空间,两者具有本质差异。西医在疫情中未能达成的理想治愈率和愈后健康情况时,中医却达成了理想的治愈与愈后效果。
资料:抗击非典中的草药运用
以2003年非典为例,中医药治疗SARS的疗效受到世界卫生组织专家的认可。作为当年SARS的定点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当时中医急诊科收治的病患,以中医为主治疗的患者有73例,全部治愈出院,并未有任何肺部纤维化、股骨头坏死等后遗症。
03年的非典已经为我们总结了这个经验教训,同时中医也通过实践证明了自己。今年的传染病疫情短时间内发生急剧扩展,国家做到了全力支持中西医结合治疗,以及传达了充分发挥中医药价值的指示(1月21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召开会议,传达了中央关于研究中医药诊疗方案的重要指示)。而媒体的责任是需要为广大民众普及中医治病的核心思想,为人们厘清西医与中医治疗的本质区别,这样才能使人们更加客观的正式两种系统医学的不同价值。综上,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必须是以中医为主导,西医为辅助的治疗方式进行治疗。这样才是避免患者死亡率升高以及愈后后遗症的方式。
善用潜伏期,迅速治理体内环境
目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潜伏期最长14天,平均7天。当年的SARS潜伏期最长也有16天,平均在3-5天。潜伏期内,人多伴有发热、乏力、干咳,轻微的人有不发热,平均一周左右会出现呼吸困难,病情恶化情况。
相对长的一个潜伏期说明人体环境对汉口钉型冠状病毒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给通过调节环境消除这些病毒提供了极佳的窗口期。只要适用正确的本草等多种治疗方法将人体环境调整为平衡状态,让此类冠状病毒失去生存条件,就可达到西医眼中的不治则愈,这也是治未病的根本。
秘辛:关于病毒传染这也是为什么当年在SARS疫情中,密切接触过病原的人当中并不是所有人都中招了,这些幸免的人并不是没有被传染,也不是表面上所谓的免疫力强,根本在于他们体内环境状态的良好平衡,病毒进入他们体内后根本无法生存,因此更不会发生后续感染性肺炎。所以,要抓住潜伏期这一最好的时间窗口进行体内环境调整,避免病程向前发展。而已经发病的患者,意味着人体环境已经完全趋向于病毒繁殖的恶性环境状态,就必须以中西医配合形式实施针对性的治疗。
中正医学治理策略
人体的感官系统中有五种基本的感知能力,即味觉、听觉、嗅觉、视觉、触觉,这也是人类接收和获取外部世界信息、物质、能量的五种途径,人体通过五觉直接对外部环境迅速做出反应,接收来自外部环境的不同影响。而中正医学能够利用这五种不同形式与频率的能量影响来纠正人体病态的环境状态。
味觉
味觉:通过辛咸甘酸苦五味的本草调节体内环境,使得肺部环境回归原有平衡状态,减轻自然能量对其的干扰,降低肺部过多燥热能量,加强脾胃运化,避免多余营质壅塞影响脏腑本身清肃,促使钉型冠状病毒无生存条件。本草调理策略:麻黄、银花、连翘、桑叶、玄参易统家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行维属性(天性)选取适合的数理运用建议本草进行平衡预防,也可以咨询中医师根据自己的健康状态进行适量配伍。
听觉
听觉:是耳朵在声波的作用下产生的对声音特性的感觉。声波的传播,实质上就是能量的传递。而音乐,则是声波能量传递的最直接且美妙的表现形式。
在神农没有发现本草之前,早已有了靠声波来治疗疾病的“乐疗”。最早的音乐治疗可追溯到世界上最早的乐器古琴所产生的伏羲时代,樂,即非本草之藥也。乐者,药也。
易统的家人们通过《五觉密码》的课程,都会深度了解:古琴是易经的乐器,可通过对应八卦的八音调节人体脏腑的能量平衡。
音乐调理策略:
针对钉型冠状病毒肺炎,特邀智明老师制作了《能量平衡音疗方》,通过反复聆听古琴慧音,平衡肺部脏器因环境产生多余的燥热能量,强化脾脏运化作用,促使胃部能量的沉降,以达到治理体内环境的目的。请关注医学眼中的健康公众号,嗅觉
嗅觉:是通过鼻子辨别各种气味的感觉。中国自古就有“鼻疗”及“闻香治病”等,是通过嗅觉来识病、祛病、保健的方法,因此古代智者善于佩戴香囊来健康养生。
通过鼻闻嗅不同性味的芳香物,使不同能量属性的芳香通过鼻腔进入人体,以芳香能量疏散肺部郁闭热量,振奋脾胃,加强脏腑间功能协作,修复机体失衡环境。芳香调理策略:茉莉7g、薄荷10g、藿香7g、苍术12g、百里香13g、佛手柑7g、葳蕤6g
用法:此为平衡肺部功能的鼻疗方,将其放置于日常空间,或装入香囊中随身携带。建议每日早、中、晚各闻嗅一次,一次13回。
视觉
视觉:是眼睛接受外界环境中电磁波刺激时,经中枢有关部分进行编码加工和分析后获得的主观感觉。
根据易统的图像能量理论,将色彩、图形产生的电磁辐射,平衡分布于平面介质,形成调整今年自然能量的平衡图形,对人体的脏腑、经络产生影响,从而平衡体内环境。色像调理策略:此太极能量平衡图可设置为手机屏保,或随身佩戴、摆放,帮助包括肺部在内的五脏之间的作用平衡进行调节,协助体内环境的动态平衡。触觉
触觉:
通过工具(针、砭石)按压刺激人体经络穴位,加强机体与外部环境的能量交换与循环,调整人体血液与能量间的相互作用,平衡津液与脉络间的质量,促进肺脏与其他脏腑间的协调平衡。
经络调理策略:
厉兑、尺泽、经渠、侠白、缺盆、二间、少泽、商阳、曲泽、手五里
方法:根据条件选择针法或按压以上穴位,男性右侧取穴,女性左侧取穴。每日每穴按压7次,每次每个按压24回。
易统家人们可研究:2638(东)、6174(西)两组数理。
作者介绍:
智靓,易统传承人,中正医学中西医急救研究小组成员。致力于将东方医学系统模式同西方医学技术应用相结合的实践,让大众认识到传承8000年的东方医学价值。协理:智明 智容 明静
以上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版权联系删除。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