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道道家】“以静清浊”让你安然面对疫情之难
标签:
黄卫东 |

此次疫情给人民生命健康造成巨大危害的同时,也波及到了各行各业,自从1月31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宣布将钉型冠状病毒疫情列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PHEIC)”以来,一些担忧疫情对中国经济产生不利影响的声音逐渐增多。
确实,受疫情影响,春节假期延长、人员流动受限、各地延迟复工,疫情对我国经济的短期冲击不可避免。特别是当前消费需求短期内下滑,已给不少地区的餐饮、旅游、娱乐等服务行业造成明显影响。已经有很多的企业面临生存的压力,停产停业成为常态且恢复时间遥遥无期。

面对突如其来的钉冠肺炎疫情,不少人感到恐慌和焦虑。正是出于这样的担忧,很多企业的领导者在不断的思考:
1、疫情之后人们的行为会有哪些改变?
2、对所属的行业有哪些影响?
3、企业应该如何有效应对?
4、什么是当下做应该做的事情?
…
而面对这些问题的无解和无奈,又加重了企业领导者的迷茫和困惑。那么,什么才是当下,最应该做的事情呢?
原典
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不新成。
——《道德经十五章》
释解:
谁能在动荡浑浊中平静下来,渐见清澈?谁能在安定中变动起来,渐见创新?领悟此道理者才不会自满。正因为不会自满,才能够去故成新。
一杯浑浊的水,只有停止搅动,把它放在那里静止不动,才会慢慢的清澈起来。一颗躁动的心,只有不被各种想法充实,才能渐渐的安静下来。如此,才能体察外面的变化,才能从容应对。

40年来,我们一直快进,拼命向前冲,为了眼前功利,粗放式发展,快餐化生活。天长日久,急功近利形成天量级惯性,积重难返,刹也刹不住。虽然,我们也很早意识到这种发展模式和生活方式携带的问题,但在集体无意识以及偏执的集体行动逻辑劫持之下,无论是集体行动,还是个人行动,很难制动。
曾几何时,我们已经来不及听别人把话说完。
曾几何时,我们已经静不下心来认真看完一本书。
曾几何时,碎片化的资讯大行其道,以至于所有人产生所谓的认知焦虑。
社会无可遏制地在高度发展,街道上行人的步伐越来越快;工厂中工人的手脚越来越利索;学校里学生的眼睛越来越近视;政府官员的神经越来越紧张;知识的更新速度越来越短促;信息的翻倍数量越来越膨胀;物质的消费欲望越来越炽热·····
这次猝不及防的疫情,让快进的中国被迫踩下了暂停键,让我们痛中思痛,反思这么多年快进模式的生活,检视我们单维度的物质追求。宅在家里,让匆忙的生活慢下来,静下心来沉思冥想。

疫情下的街头
在以色列,有一个安息日,这一天最大特点是不能工作。商店、饭店、娱乐场所大都关门谢客,公交车也停运,人们在家中静心祈祷、反思,严禁走亲访友、外出旅游和参加其他社会活动。唯独有一件事是特许的,那就是读书。也因此,犹太民族的人口只占世界的0.2%,但在过去的100多年里,他们却获得了近30%的诺贝尔奖。
所以企业的领导者,此时此刻,让自己静下来,真正地静下心来,这才是当下最应该做的事情。如此,才能看清当下的微小变化,才能体察事物的发展趋势,才能更好地应对明天。
最后,送大家《道德经》中的一句话共勉:“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作者简介
黄卫东,师从许文胜教授研习易经系统,易统传承人;新易国学团队核心老师,中国道家领导力创始老师。充分吸取五千年古老文化宝贵思想,深入探究道家智慧思想的理论体系,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化繁为简,古为今用。国内管理领域道家应用实践第一人。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