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道法家】员工有私心不可怕,让私心为你所用才是关键!
标签:
新易国学谦宁 |

韩非子有言:
人臣有私心,有公义。修身洁白而行公行正,居官无私,人臣之公义也;污行从欲,安身利家,人臣之私心也。明主在上,则人臣去私心行公义;乱主在上,则人臣去公义行私心。
——《饰邪》
这句话的意思是:臣子会有私心,也有公义。注重自身修养、清正秉公,做官无私,这是臣子的公义;为了私欲而做玷污自己品行的事,以利益自己和家庭,这是臣子的私心。如有明君管理,臣子就会去私心行公义;如是昏君管理,臣子就会去公义行私心。
“私心”一直是大家讳莫如深的一个词,似乎一提到有私心就是给人贴上了自私自利、贪得无厌的标签。但其实人人都有“私心”,只不过如何把握这个度而已。如果“私心”仅是为了获取维持生命延续和实现生命价值的合理需求,是被社会认可并接受的。法家就认为人的欲望是构成人性的基本结构,是人生历程和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
所以,私心并不是洪水猛兽,当下的你我都是社会人,都有为满足自身及为亲人创造美好生活的小私心,这并不是什么坏事。但法家也有一个很独到的观点,即“人心向上、人性向下”,也就是说如果没有有效的管控,那些真正害人的以自然属性为掩饰的贪心不足、肆意妄为,将一次又一次刷新人们的认知。
去年,五星级酒店打扫房间的视频被曝光,一块脏抹布或是用过的脏浴巾,用来擦洗手台、擦镜面、擦杯子、擦餐具;用洗发水洗咖啡杯,然后把用剩的洗发水再放回去;从垃圾桶里捡起一次性杯盖继续“循环”使用……这些现象细思极恐,这背后的原因令人深思。舆论哗然后,很大一部分网友认为这个事不能处理保洁员,而需要酒店作出深刻反省,在企业管理中找到核心存在问题,从根源上杜绝这类情况的发生。

在中国,五星级的酒店评定比较特殊,是由省市的旅游局评定与复核,再由省市的旅游局向国家旅游局推荐,由国家旅游局的饭店评订机构直接审核。评定的标准极为细致和严苛,每一个板块的管理都必须有完善的规章制度,尤其服务标准更是清晰明了。
但是所有的制度和标准都是靠人来执行落实的,只要有员工因私心对制度和标准置若罔闻,尤其是那些具体操作的一线员工。随即问题就会接踵而至,成为企业发展的大麻烦。所以说,无论企业大小,最核心的工作之一,就是把人管好,塑造一支听指挥并具有强执行力的员工队伍。
近年来,经济形势复杂多变,很多企业常用的高利益激励员工的方法难以维系,薪资福利增长远远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员工为了安身利家,引发了不合理的私心作祟,往往作出无视规定、没有原则的行为。比如说我们前面提到的五星酒店保洁员。
美国管理心理学家道格拉斯.麦格雷认为:“在每一个管理决策或管理措施背后,都必有某些关于人性本质及人性行为的假设”。这可能是目前企业管理员工最迫切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道格拉斯.麦格雷所说的“人性本质”,其实就是我们所说的“私心”。那企业到底要怎样才能改变员工私心妄为的状态,真正塑造一支企业想要的队伍呢?
很多企业管理者认为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要改变人和塑造人,不现实也不可能。但在法家思想里,用“术”把下属改变和塑造成你想要的人,是管理者的必备技能。

韩非子说:“术者藏于胸中,以偶众端而潜御群臣”,也就是说管理的想法不用说出来,但用各种途径参考验正,最终让你管理的群臣不知不觉跟着你走,按照你的意思办事,成为你想要的臣子。
要达到这种境界,法家认为有三个要素:分别是欲望、习惯和利益。
建立欲望
这里的欲望并不是生活中的原本欲望,而管理者根据企业目标,为员工建立起来的,匹配企业发展的个人欲望或个人使命感。
如果想让一个人把某件事做好,最好的办法不是给他一切条件,而是想尽一切办法让他觉得去完成那件事是生命中的重要使命。
拥有强烈的使命感会让人不自觉爱上所做的事,同时就会产生强有力的欲望。为了实现目标、完成使命,他不会计较得失,也不在乎苦累,只是为了目标而努力。
02
培养习惯
有什么样的环境就会有什么样的习惯,因此企业环境和氛围的营造极为重要。
中国有句古话叫“身教胜于言传”。这里的“身教”其实就是树立起按规则和标准工作的员工榜样,这不是简单作秀而需要长期坚持,才能真正营造出“比学赶超”的氛围,让员工清楚的知道除了按照规则和标准工作外,就没有更好的方法完成任务。
当然,管理者是他们的第一个榜样,你想让别人成为你心目中的那种人,那么你就要成为那样的人。
03
给予利益
无论什么时候,利益的驱动是最为直接的,根据企业的情况,给予职工科学合理的利益激励,奖惩分明、公平公正,让优秀员工不吃亏。
欲望、习惯、利益三个要素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可全方面、多层次作用于某个特定的人或是团队。而且这三者都可以设计、可以培养、可以安排,对于企业团队建设往往能发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这可能是目前的企业透过历史,能得到的最重要的管理启示之一。
文 |
文中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版权联系删除。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