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原创]解读《易经》留给清华大学的百年校训

(2018-08-02 13:58:14)
标签:

新易国学

张宝祥

http://img.xiumi.us/xmi/ua/1pjQE/i/46c4fb5ae549e5e3acaa43e6c7ab8767-sz_138985.gif

[原创]解读《易经》留给清华大学的百年校训

校训,是一所学校教风、学风、校风的集中表现,是广大师生共同遵守的基本行为准则与道德规范,是学校办学理念、治校精神的核心内容。我们熟知的大学都有自己的校训,比如北京大学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北京师大的“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复旦大学的“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人民大学的“实事求是”,等等。在很多历史悠久的学校中,他们的校训都有着深刻的寓意和故事,比如我们非常熟悉的,清华大学的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在民国时期的1914年,梁启超在清华大学任教时,曾给当时的清华学子作了《论君子》的演讲,他在演讲中希望清华学子们都能继承中华传统美德,并引用了《易经》上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等话语来激励清华学子。此后,清华人便把“自强不息,厚德载物”8个字写进了清华校规,后来又逐渐演变成为清华校训。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许多人喜欢把“自强不息”理解为努力奋斗,拼搏不止,把“厚德载物”理解为包容、承载,其实这并不是对于这两句话的全面理解。“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句话是对“乾卦”的诠释,它是说自然的运行是刚健而富有规律的,人类应该找到事物发展的规律,君子者应该效仿规律,以坚定的意志坚持自己最初的愿望,并持续努力前行,方向、信念和坚持三者缺一不可。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句话是对“坤卦”的诠释,它是说大地的姿态是谦卑的,德行是不断积累的,善行是需要靠持续的践行不断累积从而修持自我。由此可见,“乾卦”讲的是做事的态度,“坤卦”则讲的是做人的原则。也正是在这样的崇高追求下,百年清华为世界培养了无数尖端人才,而梁启超先生的后代,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也是就读于清华大学。

我们都知道

《易经》是此一时空万事万物所遵循的根本法则,所以能够指导一切事物和学科的发展,其根本价值在于掌握透析一切事物发展本质的思维方式。《易经》透视了事物过去的轨迹和未来的发展,就如同我们都知道日落升息,知道秋天到了树会落叶,这就是最基础的“先知”,最基础的“预言”。人人都能做到这种层面的“预言”,是因为这些规律浅显而为人所知,但其实宇宙万物都遵循着一定的规律和逻辑,绝大多数不为人所知。所以,《易经》的作用就是把深层次的发展规律归纳总结成模型,展现给你看。

清华大学的校训用短短8个字涵盖了代表“天”的“乾卦”以及代表“地”的“坤卦”,既包含了阴、阳两种层面的能量,还囊括了做人和做事的智慧,更是通过《易经》所饱含的规律为世人留下了远超过字面本身含义的深刻哲理,护佑着代代莘莘学子认知自然、凝聚自我、服务社会。其实,在《易经》中,这样深刻的内容还有许多,这些都是等待我们进行发掘的宝贵财富,需要我们学习和继承。

http://statics.xiumi.us/stc/images/templates-assets/tpl-paper/card/2016-2-4-3-1.png

【作者简介】

[原创]解读《易经》留给清华大学的百年校训

http://img.xiumi.us/xmi/ua/1pjQE/i/586eb2fb3d52747ad3953cbef4e50583-sz_129245.jpg?x-oss-process=style/xmorient

新易国学团队《易经环境之道》系统老师,师从国学导师许文胜教授,在其辅导下从事易学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掌握正统易学精髓。秉承“环境平衡、天人相应”的核心能量理论,对景观学有着本质的认知、科学的解析与独到的见解,与许文胜教授共同建立起符合现今时代的“太极景观系统”,对环境景观学的健康发展起到积极深远的影响。


前方高能

新易吉历为新易国学独创
结合时事热点,取自易经哲学
帮助大家顺天而为、趋吉避凶
从此告别黄历软件随机排版宜忌
月历1号见,吉历天天见!

[原创]解读《易经》留给清华大学的百年校训

http://img.xiumi.us/xmi/ua/1pjQE/i/19792db635a8e20cb9c654352d0970b1-sz_225014.gif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