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教你厘清“尚贤”和“尚法”
标签:
新易国学黄晓雷 |
![[原创]教你厘清“尚贤”和“尚法” [原创]教你厘清“尚贤”和“尚法”](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原创]教你厘清“尚贤”和“尚法” [原创]教你厘清“尚贤”和“尚法”](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选贤用能和制度化管理本就是组织管理的基本必备内容,二者之间相辅相成、并立而行、相得益彰。本不需多言,但自古“尚贤”还是“尚法”却争论了千年,各执一端、各有说辞,把“尚贤”和“尚法”一体两面的对应阴阳,变成非黑即白的对立阴阳。
关于“尚贤”还是“尚法”,法家韩非子曾有过大段的论述来分析他们的关系,现把他的主要观点呈现给大家。
http://img.xiumi.us/xmi/ua/1pjQE/i/959d9575a7f2c75462181fe903c33514-sz_264871.gif奸邪坏人在一定能被察觉的情况下,才会戒惧;在一定要受惩罚的情况下,才不敢再犯,在不能被察觉的情况下,他就会放肆;在不会受惩罚的情况下,他就要横行。
把廉价的东西放在冷僻之处,即使是曾参这样有修养的人也有偷窃的嫌疑;把百金放置在闹市中,即使出名的盗贼也不敢取走。
不被察觉,曾参、史就可能在暗处做坏事;一定察觉,大盗就不敢在闹市上取走放置的百金。
所以明君治理国家,多设监督、重罚罪犯,使民众由于法令而受到约束,不靠廉洁的品德而停止作恶。
同样韩非子还曾记录过这样一个故事,讲的是从大臣的角度来看待这件事情:
“鲁国国相公仪休,他爱吃鱼,全国的人都争相买鱼进献给他。公仪休根本不收。他弟弟觉得奇怪,就劝他:“您爱吃鱼,却不收鱼,为什么?”
公仪休回答说:“正因为爱吃鱼,我才不收。假如收了,一定会有迁就他们的表现;有迁就他们的表现,就将违背法令;违背法令就会罢免相位。这样一来,我即使爱吃鱼,他们也不一定再给我鱼,我也不可能自己再搞到鱼。假使不收鱼,因而不被免相,尽管再爱吃鱼,我也能够经常自己搞到鱼。”
韩非子评论说:这是懂得依靠别人不如依靠自己,懂得靠别人相助,不如自己帮助自己的道理。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喜好,这不是问题,怎么满足喜好,才是问题。
如果公孙休知道收鱼也不会罢相,还是不收鱼,那他就是个道德高尚的人。但不可能指望全社会所有人都道德高尚,就如现在“彰显的奢华”转战到“低调的奢华”就是这样,只能依靠“违法就罢相”的制度来彻底解决问题,让天下人都能有公孙休这样的忧患意识,则天下清明不远矣。
由此可鉴,法家不排斥贤者,希望所管理的组织里全是贤者,但同时法家也认为,贤者不是凭空从天上掉下来的,好制度,能把普通人培养成贤者;没制度,贤者也会堕落成普通人。所以管理者要“尚法育贤”。
http://statics.xiumi.us/stc/images/templates-assets/tpl-paper/card/2016-2-4-3-1.png【作者简介】
http://img.xiumi.us/xmi/ua/1pjQE/i/c0a6665c33c7139da95ac8b4eb3628fc-sz_28461.jpg?x-oss-process=style/xmorient新易国学团队《法家管控之道》系统老师,深刻理解法家治国思想与现代企业管控的核心联系;探知东方哲学的管理思想精华;掌握使企业“富、强、安、久、王”的真谛,创造中国管理模式下的企业辉煌。
前方高能
新易吉历为新易国学独创
结合时事热点,取自易经哲学
帮助大家顺天而为、趋吉避凶
从此告别黄历软件随机排版宜忌
月历1号见,吉历天天见!
![[原创]教你厘清“尚贤”和“尚法” [原创]教你厘清“尚贤”和“尚法”](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http://img.xiumi.us/xmi/ua/1pjQE/i/19792db635a8e20cb9c654352d0970b1-sz_225014.gif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