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新易兵家】建军节·我们网上谈“兵”

(2017-08-01 19:14:26)
标签:

新易国学

易经

建军

宫春涛

军事

7月30日上午,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阅兵在朱日和联合训练基地隆重举行,引发世界范围内多国和地区广泛关注。而为何各国要阅兵,阅兵式又为何牵动世界范围内关注,我觉得孙子总结的最为到位: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孙子兵法·计篇》


这是孙子在《孙子兵法》开篇的第一句话,非常有气势,直接把战争问题提到国家生死存亡的高度来认识,全篇定位在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上,如果《孙子兵法》全篇更侧重于为将军阐明战略思维与技法,那么开篇第一句,更像是针对君主说的,一个君主可以不懂孙子兵法,只要了解这一句,就够了。今天我们就用《易经》思维解读孙子。


  • 孙子告诫君主,对于军事首要就在识“兵”


在这句话当中,兵更像是对于战争的统称,涵盖了战争所包涵的一切元素。由于中国所有的古代经典之中,一定含有《易经》阴阳思辨思维,所以这里我们也可以从微观与宏观上,来看看什么是兵:


从具体构成上讲

内在可以指士兵

外在可以指兵器


从宏观战略上讲

对内可以指国防

对外可以指战争


  • 其次孙子告诫君主,要认识到战场和战争的不同


战场,乃死生之地:战争是要死人的,“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佰战奇略·好战》云:“夫兵者,凶器也;战者,逆德也,实不得巳而用之”。这句话中“死生”的排序告诉我们,战场是生命收割场,所以国君不能以自己国家大、人口多,就倾尽全力进行征伐,使战争无休无止,最后导致国家败亡,到时后悔也来不及了。


战争,乃存亡之道:虽然战场是生命的屠宰场,但是战争决定了国家的存续,人民的生死,所以“存亡”二字,存在前,亡在后。为了国家的存续,战争带来的伤亡也是要承受的,所以《百战奇略·忘战》也强调即使“天下无事,不可废武”。因为如果废弃武备,一旦外敌入侵就难以抵御敌人,无法有效地保卫国家,忽略战争的后果是无法承受的。


  • 最后,作为君主不可不察,察什么呢?


在这一点上,很多时候大部分人都会想到,要时刻考察军队素质是否下降、军备品质是否落后,其实这只是一方面,运用《易经》的阴阳思维我们很容易可以推断出君主要察的第二个方面:如何不滥用武力,那就要靠经常交交心,聊聊文化。


《左传》曰:“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军事强大的背后,必然伴随文化的崛起,不论何时,武力都是一柄双刃剑,而中国但凡军事强大之时,必然伴随着文化的鼎盛,因为在战乱之后,所有人最渴望的就是社会的安宁,生活的富足。这种文化与军事的相互牵制,也使得中国历史上以民族内部斗争为主,而没有对外军事扩张的历史,这一是文化强国的自信,也是对于“好战必亡”的透彻领悟。


不重国防的波兰和穷兵黩武的德国


1939年欧洲上空笼罩着战争的阴云。希特勒德国为了称霸世界,挑起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希特勒多次发表挑衅性演说,制造事端,对西方国家进行威胁恫吓。英国和法国为祸水东引,拼命胁迫盟国波兰步,而波兰首脑在希特勒军队的威胁下,不积极备战,而是把和平希望寄托在西方盟国的调解上。结果当他们还在犹豫之时,战争降临了,德军只用两周时间就击溃了未作好战争准备的波兰军队。这是波兰对于军事以为妥协,也揭示了一条真理,国防永远不可以寄希望于他人之手,不论英法的不作为还是董卓鸠占鹊巢,都不是一个国家可以承受的灾难。


但也德国尽管在战争初期,取得了一连串惊人的胜利,但是希特勒穷兵黩武,四处挑起了战火,把战线拉得太长,到1942年后,德军巳开始走下坡路,而同盟国的力量则越来越强。希特勒德国终于被它所点燃的战火所呑没。


【老师简介】


中山大学兼职教授,新易国际核心顾问,国际太极易学会理事,易学用人专家,太极品牌专家,孙子兵法商用领域的佼佼者,宫老师所创立的兵家营销模式亦让孙正义叹服。



關注国学
扫码識別
【新易兵家】建军节·我们网上谈“兵”

时事|管理|文化|>>>|易学|豐富|有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