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新易文化】清明节扫墓,到底扫什么?

(2016-04-01 14:05:50)
标签:

新易国学

节气

清明

文化

扫墓

 

现在马上要进入中国二十四节气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清明,我们今天的主题就聊聊“葬”。因为清明不仅是个特别重要的节气,同时也有扫墓的习俗,此来源久远,由官及民,逐步成为了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也是现在我们祭祖和扫墓的日子,并且已经正式成为了法定节假日。


然而清明为何要作为法定假日?清明为什么要扫墓?如今大家扫墓都做些什么?可能很多朋友细细想来,反而不知道说些什么,大部分人可能会说:扫墓当然是为了寄托哀思,在这一天以示孝道吧!不得不说,这样的说法纯粹是所谓的“打官腔”。


什么是“扫墓”?

其实扫墓字面意思很简单,就是为先祖打扫他们的墓碑,就像中国人在春节前会大扫除家里一样,清明这天也是为先祖的“阴宅”做一次扫除,通过清扫墓碑,从而证明这家后嗣人丁延续,传承未断。而现在也要再加一条,就是文明扫墓,不要因为扫墓或者祭祀活动,反而弄得一片狼藉。

 

【新易文化】清明节扫墓,到底扫什么?

【新易文化】清明节扫墓,到底扫什么?
这组照片对比你看到时有何感想


但是近些年中国“清明节”却怪象频生,我们不时可以从新闻上看到一些报道,很多人大肆操办葬礼,排场蔚为壮观,甚至在云南省昭通市,有个政府官员葬父,竟然连续宴客5天,每顿200多桌。与此相对的,另一个极端则是流行起来的网络“代扫”服务,更有甚者甚至需要“代哭”,其实说到底,是我们都忘记了“清明”是什么,祭扫的意义是什么。


大多数人越来越习惯于用利益衡量一切,孩子从小耳濡目,从根本上就不以为然,到现在,即使国家用“清明节”作为假期,也成了吃喝游玩的日子,祭扫越来越成为一种形式,这是一种民族意识的消亡,很可怕!


“清明节”到底意味着什么

今天我们就聊一聊“清明节”的前世今生,这次我们从历史上著名的“儒墨之争说起,希望在历史的变迁中,发现我们民族文化、习俗背后,传承千年不断的秘密。


儒家“清明”核心:慎终追远,民德归厚

儒家对于丧葬非常重视,把这个看成尽孝的重要部分,后汉书:“求忠臣必于孝门之子”,儒家认为“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这种人有目的的爱,一旦目的达到了,那么爱也就不在了,而祭扫则是证明子孙后世孝道的一个“试金石”,因为没有足够的“孝道”文化做依托,才不会因为时间、距离的原因,而淡忘一个人。所以清明文化背后是“孝道”的追远,从而达到“民德”的厚重。


清明节与子女教育 

现在很多人都在说“孩子不好教育”,而青少年诱发心理疾病和犯罪率也越来越高,其实我们古代人对此看的更加清楚,所谓“苟不教,性乃迁”其实很多孩子并不是心理问题,而是心的问题,他们越来越自我,不明白能有今天的你,首先要感谢的就是先祖,也就是对于生命源头的尊重和敬畏,其次则是父母对我们的养育和照顾,然而现在孩子无视先的存在,在父母那里也感受不到对于祖先甚至上一辈的尊重,反而感受到了本末倒置的溺爱,这是教化的病,而不是孩子的病。


孔子是主张恢复周礼的,从儒家的官员培养体制不难看出,是按照周王朝的官员体系培养的,因为周王朝以礼治国,太平天下,官员首要责任是教化民风,也就是说你被派去当官,你就要给一方百姓做好表率作用,其次才是管理百姓。儒家认为,中国人民都是厚道,只要教化,就能够回归好的文化,找到好的行为方式,事实上,中国能够传承几千年,这是源自我们文化和中国人的本质决定的。


墨家“清明”核心:丧虽有礼,而哀为本焉。

墨家这个观点确实是针对儒家提出的,但是他是有历史背景的,墨子和孔子所处的是一个战乱不断的年代,在乱世丧葬虽然有必要的礼仪礼节,但是很多人守着儒家的礼节,出现了完成三年的守丧过程,人完全失去健康而力气皆无,要被别人搀扶才能站起来,仗着拐杖才能行走。这个显然不适合大争的乱世局面。所以墨子才提出了“节葬”的理念,认为丧葬虽然有必要的礼仪礼节,然而为逝者哀伤的情感才是根本所在。


然而这个概念放在今天,我则认为针对了一个叫做网上祭扫,还有代人扫墓的服务,需求这种服务或让别人替您去扫墓,有什么意义呢?


“清明”的中医密码

除了追思先人,其实清明对于我们的健康还有着特别重要的作用。我们都有常识,春季的时候肝气容易郁结,需要疏解才能身体健康,而清明扫墓就很重要了。清明节也叫踏青节,说的是走在外面感受春天的阳气生发,大口呼吸清新的明净之气,如果您能对逝去之人悲痛感怀而大哭一场,那更会抒发出胸中郁结之气,这也是我们的亲人对我们的庇佑吧。


“清明”的易经密码

说到逝者对我们的庇佑,很多人会想到中国的阴宅风水。那么,阴宅风水对后人到底有没有帮助?其实,美国诺贝尔化学奖得主李比(Willard Frank Libby)早就给出了科学的答案,在人体骨骼内含有碳-14,这本用来测定地质年代的,但李比发现人体直系血亲的碳-14辐射电子波或粒子线的波长相同,并会产生家族内的强烈共振性,所以如果安葬的墓地通过一些方法进行合理的选择和布局,就会对后人有很好的能量传承效果(火葬不在我们的讨论范围之内)。


清明物语

今天我们说了很多和“清明节·祭扫”相关的话题,其实不难看出,清明文化的本质就是一个“孝”自,这个不论儒家还是墨家都是认可的,只是因为一个以太平盛世为基础,一个以乱世争雄为前提,在对应的时代,都是正确的,然而今天,我们却既缺儒家的仪式又缺墨家的心态,本来清明祭扫,不仅是对祖先的祭拜告慰,福泽后世的文明教化,同时古人选择最合适的时间与方式,为我们带来身体的健康与福德传承,我们只因为不懂得其真正的含义逐渐让它消失,这将是我们民族的损失。


今年的清明请停下脚步

去祭扫自己的祖先和亲人吧


分享是最快乐的学习方式

分享能够提升人生情趣与境界,赢得人们的尊敬,也能找到和你志同道合的朋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