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中国必须保护的国家资源
(2012-07-13 12:55:02)
标签:
中国稀有金属稀土国家战略《易经》杂谈 |
分类: 太极思维看万象 |
许文胜老师口述:周毅整理
据美国国家地质调查局统计,自90年代初中国拥有超过全球50%的稀土资源储量,到1996年的43%,再下降到2009年的31%。
面对逐年下降的稀土储备量,中国一直背负着全球90%的稀土供应,只是稀土价格却一直以成本价销售,致使大量稀有矿藏资源低价贱价出口到发达国家经济体,中国自身却不能在国际大宗商品市场上主导相关产品的定价权,以至于无法发挥我们自身垄断资源的利润优势,长此以往中国将会成为“农夫与蛇”中农夫的境地。加上近日新闻频频爆出,欧美及日本向WTO提出要求:就中国稀土出口限制问题成立调查组采取调查。虽然我国给予了严厉拒绝此调查生效的态度表达,但中国的稀有金属资源仍然处在危在旦夕中。可以讲稀土是中国不能轻易动的国家战略资源。
因此现在我们要做的事必须是将限制稀有金属出口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来。而“聪明”的日本早已将稀有金属资源储备计划当作长期国家战略来执行,此计划属于“国家能源资源战略规划”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在资源类产品市场低价买,高价卖的套路可谓屡试不爽。有消息称,日本大量低价进口稀有金属并大量囤积储备在海底,以备不时之需。还有在2010年时,日本企业从中国收购做精密仪器剩下的碎玻璃,以从中提取稀土,日本这种看似不太合常理的做法,是有自己的考虑的,很可能是希望在中国降低出口配额的情况下,将有限的配额用在进口更加珍稀、战略价值更高的稀土上。
当我们将资源开采殆尽的时候,不可再生资源的产品的价格便会水涨船高,一路飙升。在缺乏定价权的背景下,对于急需的资源类产品我们只能任由摆布,不得已接受高价位的资源产品,那我们终将承受耗尽资源的血的代价。由此看来,保护本国稀有金属资源早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加入世贸组织坦白讲发展中国家一直是处于被动,因为组织的游戏规则不是我们制定,我们的市场诉求也许略显微弱,不过出售资源与否的主动权还是掌握在我们的手里的。怎样能做到“相机而动”就是说要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做出必要的改变,世界上没有一成不变的事物存在,《易经》中的阴阳消长的规律就是最好的佐证。正所谓“阳消阴长”,就是在描述事物发展过程中此消彼长的自然规律。
过去我们一直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以环境换资源,以资源换利益,廉价出口他国。此战略则展示了属“阳性势能”的战略模式,其表现出的行为特点是“扩张”且“无所限制”,几年里关于稀土污染的事件在国内也是屡见不鲜,甚至地方一些唯利是图者不顾稀有金属在国家战略资源中重要地位,妄自走私或盗采相关资源来攫取利润,可见有关稀有金属资源的罪恶实在是罄竹难书。
但应该庆幸的是当这种势能达到顶点的时候,按照“阴阳消长”的规律,国家出于战略安全的考虑会对稀有金属资源的出口做出明确限制。而别国也随着中国对于稀土出口的逐步减缩作出了相应的战略调整,如前面讲的日本为增加本国稀土而回收中国精密仪器所用碎玻璃,美国等国家也在为寻找生产稀土其他途径动脑筋,于是上演诸如此类的诉状。所以对于咱们中国自己,不论是国家现实需要还是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对于重要资源性产品的出口都将逐渐由扩张转为收缩,由破坏转为保护,以免未来将被西方牵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