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怀念瞬逝在复兴中国文化道路上的伙伴----梁佳平老师

(2012-01-19 16:58:15)
标签:

佳平

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文化

中元

新易国学管理团队老师们的追思!

    闻佳平老师病逝,痛至此时久久不能释怀。初识佳平,是在2005年,我们还都是踌躇满志的青年。他那浓眉大眼的样子,口若悬河的谈吐,爽朗热情的性格,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深入的交往,对佳平有了更多了解。祖籍中原的他,骨子里充满着中国人特有的智慧,对各种事物的解读常常受到众人称道;久居成都,又使得他处事临危不乱,有着与年龄不相符的成熟与稳重。缘分使然,佳平随后进入了我们的国学管理团队,他深厚的鬼谷研究功底获得了团队其他老师的赞叹,并以其充满激情的控场能力和幽默风趣的演讲风格博得了听课学员的一致认可。

    佳平染病住院,事发突然,病情恶化迅速,期间探望,数次有好转迹象,以为上天怜爱给予生机再发,心喜万分,祈祷不断。然而,一切终成泡影,斯人终去。佳平这次病重,经历了常人无法想象的痛楚和折磨,但他人生的最后一次演出却让我如此的惊异:他是如此的坚强,多么渴望能够康复起来,不管是病情发展恶化的哪个阶段,他都坦然笑对,时而风趣调侃,让生者安然;他是如此的敬业,病情稍有缓解,就迫不及待地说何日重返讲坛,甚至在最初入院还憧憬着一周后即将到来的新年论坛进行演讲;他是如此的至孝,始终不愿让父母得知自己病重的消息,以免身体不好的父母难以承受如此打击,及至无力回天又坚持最后的信念,在全氧维持的救护车上历经十余小时返回故乡,回到父母的怀抱。

    结识梁老师,是一种幸运,能够得到他诸多启发和帮助,与他共同交流中国文化、探讨课程讲授经验的情景历历在目,在此对他表示衷心感谢,无以回报;失去梁老师,是一种痛惜,如此英年不在,实在感到天地不公,与他闲谈阔论人生百态、同游共聚欢乐时光犹在昨日,在此愿他音容永存,难再言表。

                                                                     张宝祥

                                                         中元4709年12月26日

 

    每个人的生活都会有让人难以忘怀的人或事情,有让我们欢乐的,也有让我们难过与悲伤的,留下的痕迹是那样的深刻不可抹去。努力搜寻记忆里与梁老师第一次相识的场景,但太久远了,已经模糊。可看似已经淡忘的记忆,在看到09年一起庆祝同事宝宝满月的合影时,悲伤在刹那间凝聚在一起,思绪有些恍惚,脑海里清晰的形象在一遍一遍的放映。因为负责教学工作,与梁老师的接触颇多,他灵敏的反应力、丰富的营销思维以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执着与热爱,让我一直望其项背。

    对于突如其来的这场变故,团队所有人都懵了,三周前大家还在一起谈笑风生推杯换盏,还在一起辅导其他老师,还在一起讨论下一次课程,还在一起设计我们的营销体系,还在一起商量12年的发展,还在……
  梁老师与我们在准备开启人生以及事业的另一个高峰时离开了,在他人生最后一段,我们竭尽全力的挽留、陪伴,最终还是只能无力的放手,但希望大家的努力以及心意对他是一点儿慰藉。在未来我们会用我们的方式,让梁老师对中国文化的研究成果继续发扬,让其精髓永远留存。

    哀痛悲伤终将过去,让我们一起把与梁老师在一起的所有美好都封存在记忆中,永远珍藏。祝愿在另一个世界美好幸福!

                                                               李娜

                                                          中元4709年12月26日

  

    惊闻悲音,心中无比惆怅。怎么也接受不了如此的现实。回想不远的圣诞节前,我们还在一起笑侃人生,一切尽在眼前但又恍惚隔世。

    2012年元月一日,我赶到天津,看着佳平,他一脸红润,双眼有神!这样的一张脸和当时的病房、点滴、导液管,几天没有进食,这些事情是如此地反差强烈。我们憧憬着,病愈后再一起研讨学术,一起去看演出,一起经历一切美好。我总不能相信他真的走了。一位正值盛年的挚友,就这样离我们大家而去了。

    病情发展出离想象,无论是谁都会措手不及,被命运的无情击垮。但佳平没有,他默默的承受着、忍耐着。他是那么的顽强,坚韧不拔地与病痛做抗衡,生的欲望是多么的强烈,感动着每一个人。每次在病床前看到他的眼神都是那么的渴望康复。

    见到佳平最后一面,是在他回洛阳老家的急救车上。当我赶到的时候,急救车正要出发,要载着佳平回到他的家乡。我冲上去喊着:“佳平一定要努力,要坚强,大家都在为你加油,你一定要好起来。”佳平微闭的眼突然回过神来,看着我,仿佛在传递着一个讯息:“我一定会好起来的,我们还在一起完成我们的事业。”望着远去的救护车,在寒风中,我们都在为佳平暗暗的祝福祈祷,但不曾想,这便是永别!他是那么的热爱中国传统文化。尤其对鬼谷子学术的研究如此的深邃。他为人师表,深受每一个学员的爱戴。他的教学是那么的风趣幽默,深入浅出。每次搞教学研究时,他都是那么的睿智,见解独特。他对每一个人都非常的热情。失去了他,这对我们的生活、对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事业是多么大的遗憾啊!
    悲乎,佳平!痛失良友!痛乎,佳平!天妒英才!掩面而泣,无法续笔。佳平一路走好!


                                                                黄晓雷

                                                            中元4709年12月26日

 

    昨天是一个难忘的日子,时光停留在这一刻,这一秒。世间的悲欢离合就在这一瞬间让你无法承受。我们不只是失去了一位朋友,我们团队不仅失去了一位战友,更重要的是,在中国文化的普及与推广方面,我们失去了一位热诚的,孜孜不倦的传统文化的传播者。

    在许老师的引见下,认识佳平老师好几年了。还记得那是一个初夏的傍晚,远远地见到一位英俊潇洒的学者,在后来的接触中我们一见如故。是共同的爱好与真诚,让我感觉到了友情的价值。他是一位充满了对生活热爱的人,一位充满了理想的人,更是一位值得我学习的益友。
    我们在北京相处的日子是断断续续的,每次几天。因为他不是在外地做国学研究工作,就是在全国各地讲学。但在一起的日子是短暂而充实的。我们一起研究历史与国学方面的知识,还有对当今时事的讨论。他才思敏捷,对各个话题都有自己的独到见解,每次都让我受益匪浅。

    想起他最后的时光,想起他在医院中与病魔抗争的日日夜夜,想起他在病痛中依然露出坚毅的目光。佳平你也是坚强的,你更是卓越的!记得在天津最后相见的夜晚,急救车离津的灯光在寒风中闪烁。正值隆冬时节,天气阴沉,但我们心中充满了希望,因为我们在心中祷福,希望一切的好转!希望生命奇迹的出现。但我们无法接受,这却是最后的一眼,最后的离别!
    佳平你没有离开我们,我会永远珍藏对你的回忆。你让团队的优秀老师们更有了对中国文化推广的使命感!佳平你一路走好!愿逝者安息,生者安康!

                                                                 朱钧

                                                           中元4709年12月26日

 

 

    痛失我友,悲痛难复。云亦阴垂,莫非真是天妒英才!请佳平家人节哀顺变。

                                                              孙虹钢

                                                           中元4709年12月26日

    辛卯年,辛丑月,戊寅日,痛失益友。

  佳平:你好!
    记得我们最后一次联系还是在一个月前,我去西南财大讲课,成都的郑总喊你一起吃饭,你说身在北京参加活动,无法前来。不想竟成永别,真是让人感叹生命无常,世事难料。
    祝你一路走好!!!
 

                                                                  黄卫东
                                                            中元4709年12月26日

 

  惊闻佳平友猝然辞世,悲欣交集。欣之其善行終始,必往生吉乐,笑看我辈颠沛流离,不得其所。悲之其不能与吾新易之蝼蚁共赴大义。平兄长我一岁,青年才俊飞龙在天,然造物弄人终成大劫,想为天数。昔日思盼与君对酌,笑谈天下分合之事,终成阴阳两隔,永无企及之日。念此,逝者如斯夫,呜呼呜呼,临表涕零,不知所云!

                                      宫春涛                                                           中元4710年01月21日

 

  中国鬼谷文化与企业管理研究专家梁佳平老师,于农历辛卯年十二月二十五日不幸病故。吾与梁老师虽面见次数不多,但其对中国文化的继承与发扬确是有所耳闻,他治学严谨、精益求精的治学理念是我感怀。其才华横溢,怎奈英年早逝,令生者惋惜!呜呼哀哉,梁老师您一路走好!

                                   高学践

                                中元4710年02月09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