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杀手有点冷——夏日的“严寒”
(2011-08-29 11:38:21)
标签:
夏日里二氧化硫人们臭氧空洞高处不胜寒杂谈 |
分类: 太极思维看万象 |
许文胜老师口述:周毅整理
每当夏日里我们从炽热的室外走进写字楼,进到购物中心,去到餐厅酒店,甚至高处不胜寒的飞机上,那里似乎将人们瞬间带入了夏日里的严冬,令人寒颤哆嗦。而这些多数的室内场所夏日中空调温度都低至16℃甚至以下。
然而人们似乎很愿意躲在有空调的室内空间,享受夏日里的“寒冷”。殊不知,长期呆在低温不通风的空调房里,不仅抑制人们汗腺的分泌体中元气无法释放,更会带免疫系统、呼吸道的疾病。室内外的温差也容易使人体内部的平衡调节系统功能失调、紊乱,从而引起各部位的疼痛和关节炎、颈椎病,严重情况会伴随易怒,头晕,恶心,记忆力减退症状。所以空调引起的不适,在性质上属于寒、热、湿夹杂,一般都以宣肺解表,清热健脾化湿为主。
归咎缘由大家就不难明白人们所处的“夏日的严冬”实际打破了四季更替,周而复始的生活规则,因为夏原本就被赋予了离卦的特征,于是当值阳气已盛的时日,万物舒展张扬,从中医角度又提出人在此时正是要汲取阳光带来的滋养,舒展自身,生发汗液,从而达到人与自然的相见,其乐融融。当然酷暑时节也同样要做好解暑消暑的准备。所以烈日酷暑也不是不需要凉爽来缓解。前提一定是要保持健康合理的室内温度(24℃以上),保证间隔时间的通风状况,这样在人体健康所能承受的范围以内,既减少大量能源的耗费还有环境的恶化,又不至于导致人体的疾病。这样就可以通过对自然规则的遵循基础上,利用人类科技协助自身达到与自然地和谐。
之所以要提到保证人与自然的协调是因为关于环境早已被人无数次提起的议题,如全球温室气体的繁增势必造就极端气候的出现(夏日的酷热和冬天的极端寒冷),加上制冷相关的氟利昂的耗费导致极地地区的臭氧空洞,空气中超标的二氧化硫含量等,都归咎于人类要求过快生活节奏、过多物质需要的贪婪欲望。
而这样的贪婪背后实际透露出的是现代人的浮躁,人们都心浮气躁,急功近利,静不下心来,终日处在又忙又烦的应急状态中,脾气会暴躁,神经会紧绷,不愿意承受外界施加的稍微一点点的压力,或者说吝啬于自己与自然间的任何互动。人们连对自然给予的回应都很有抗拒心理,更不用说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的浮躁关系。好比,前几天有消息称有专家提及中医不符合科学,应该取缔,看到这我们就要笑了,拿中医来比科学实不属一参考系中,并引用钱穆先生针对以鲁迅为主的“一味批孔”和崇尚“拿来主义”曾说过的话:“丢了历史,走不出新生”。可是这一切在表面看来都很顺理成章,就像人们表面上很舒适地躲避了盛夏带来的燥热,却未曾意识到物极必反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