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中的特色文化——中国兵家人物系列之(一)
(2011-03-14 15:12:05)
标签:
姜子牙中国周文王殷商周武王 |
本文作者:兵家文化研究学者——朱钧
中国兵家文化渊源流长,自然离不开众多的兵家人物。其中最有名被兵家公认的鼻祖姜太公。这位老先生是中国古代的一位影响久远的杰出韬略家、军事家与政治家。历代典籍都公认他的历史地位。由于他的成就与军事谋略,被誉为“兵家之祖”。
姜太公在历史上是一个传奇式的人物。他是老来得志,辅助了几代周王。到了唐代,也就是唐肃宗上元元年(公元760年),姜尚被追封为“武成王”,立庙祭祀,与受封为“文宣王”的孔子并驾齐驱,成为我国古代一文一武的两尊偶像。
姜太公一生辅助了三代君王。文王时,他官封国师,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军师。后辅佐周武王灭商,封为齐太公,是齐国的缔造者。他在著名历史人物中,人名是最多的一位。有姜子牙(因为他姜姓,字子牙);史书上也有人称为吕尚、吕望、太公望、太公涓、师尚父。我们先来看看他传奇的一生:据说其祖先在舜时为“四岳”之一,曾帮助大禹治水立过功,被封在吕,姜为其族姓。姜子牙的家族是诸侯。但出世时,家境已经败落了。姜子牙的一生很是波折,可以大致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是他见到明君前的失意阶段。孔子说:“三十而立”。可我们这位主人公姜太公。到73岁还没有建树。直到73岁才结束“渭水垂竿,愿者上钩”的赋闲生活,是所谓大器晚成的典型。我们熟悉的“姜太公钓鱼”的故事,也是他成名的开始。
姜子牙年轻的时候干过宰牛卖肉的屠夫,也开过酒店卖过酒。但姜子牙无论宰牛也好,还是做生意也好,始终学习天文地理、军事谋略,研究治国安邦之道。
第二是辅助周文王阶段。周文王想要去狩猎,有太史官为他占卜之后说:“您这次去渭水北岸打猎,将有很大的收获。所得是一位公侯。他是天降给您的老师,他将辅助您成就大业。” 文王虽然将信将疑,但斋戒三天,乘驾着狩猎的车马,去到渭河北岸一带去打猎,遇见坐在长满茅草的河边钓鱼的姜太公。两人一谈,文王大有相见恨晚的感觉。也就是在姜子牙73岁的时候,被周文王拜为太师,仅4年时间,姜子牙运用计谋就辅助周文王,使天下三分之二的诸侯归顺了西周,对殷商王朝形成三面包围之势。
第三是辅助周武王阶段。周文王死后其子周武王做了诸侯,他重用姜子牙,拜他为师尚父。姜子牙辅助周武王发动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十大以少胜多的战役——“牧野之战”,彻底结束了殷商王朝的统治。
第四是治理齐国、辅助周公阶段。由于姜子牙在兴周灭商中建有殊功,武王姬发把姜子牙封到了齐地,成为周代齐国的始祖。为后世孙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为五霸之首奠定了基础。所以现在山东省的前辈可是大名鼎鼎的姜子牙啊。司马迁就曾说“后世之言兵及周之阴权皆宗太公为本谋。”(《史记•齐太公世家》)将这位老先生抬到了很高的地位。
姜子牙在世的年代,正是殷商走向衰亡、地处商朝西的一个属国周逐渐上升的时期。他采用了一系列在战略意义上的谋略,帮助周朝打败商朝。一是姜子牙具有超强的前瞻性,二是他采取了很多具体的谋略,帮助文王制定了一系列发展的政策:
姜子牙协助文王也就是姬昌采用孤立瓦解的政策。首先当时的周国拉拢争取殷商王朝的其他属国。使殷商越来越孤立。结果许多诸侯国和部落陆续地弃殷而投周。最后附属于殷商王朝的属国、部落却连三分之一都不足了。这样,就为最后消灭纣王,创造了有利的外部条件。
后来,姬昌死后,他的儿子姬发继位,也这就是周武王,姜子牙继续全力辅佐姬发以图大业。姜子牙审时度势,认为伐纣的时机已到,便亲任主帅统领大军,联合诸侯各国出兵直取商都。经过牧野一战,大败商军。中国历史上的殷商王朝至此便宣告灭亡了,姜子牙终于完成了扶周灭商的宏图大业。到了元朝时期,民间对姜太公增加了一些神话传说。到明代万历年间,许仲琳创作了《封神演义》小说,从此,姜太公由人变成了神,并且为民间广为信奉。
我们介绍了一下中国历史上的兵家第一位代表人物。随后,我们会一一介绍几位重要的人物。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