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战略资源的阴阳之道
(2010-04-30 15:39:00)
标签:
经济稀有金属铟矿战略资源阳性中国杂谈 |
分类: 太极思维看万象 |
许文胜老师口述:小钧代笔
就在这几天,中日两国就我国海军在东海公海进行正常军事演习时却被日本自卫队舰艇和巡逻机尾随而引起大家关注的时候, 很多网友可能没有注意到另一条更重要的新闻。这条新闻就是:前两天日本政府综合海洋政策总部发布了《海底资源能源确保战略》报告草案,声明日本将在中日存在争议的海域正式开始调查含有众多稀有金属的“海底热水矿床”,并力争在2020年实现稀有金属的产业化。
在新世纪时,大多数人清楚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竞争主要是高科技与信息的竞争。而我们往往忽视了一点就是保证国家发展最基本的基础,资源除了粮食以外就是能源。而能源中从某种意义上讲石油被称作“黄金”,而“稀有金属”却可以看作是能源中“宝石”。
稀有金属对于一般人来讲没有什么概念,我们先简单了解一下。稀有金属主要有三,四十种之多,比如:钨、铟、锗、钼钽、锶、锑、镉、铱、铋、铑、钛、镍、锆、铬、钴等及镍铬、镍铬硅、镍铝、钛铝、铁镍等等。其中钨主要用于硬质合金、特种钢等产品,并被广泛用于国防工业、航空航天和信息产业,被称为"工业的牙齿"。铟主要用于平板显示器、合金、半导体数据传输、航天产品的制造。主要伴生在铅锌矿中,2005年我国原生铟产量也只有410吨。总量非常之少,且不能再生。锗主要用于夜视仪、热成像仪、石油产品催化剂、太阳能电池等生产,并被广泛用于光纤通讯领域。钼用于炼制各类合金钢、不锈钢、耐热钢、超级合金,在军事工业中应用广泛,被称作“战争金属”。所以我们可以看出稀有金属的宝贵之处。
我们根据太极理论中的阴阳原理分析,中国的稀有金属资源优势正从具有优势的阳性能量迅速地转为不利的“阴性能量”。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中国的稀有金属资源中,钨、铟和稀土的储量均居全球第一,产量占全球的八成以上。钼、锗等稀有金属的储量和产量也居全球前列。所以这些都属于阳性能量。但长期以来,中国并没有从国家高度有效地监控与管理这种资源,再加上地方政府只追求短期的利益,而不顾国家利益进行损坏性开采。同时国家在国际市场上没有掌握国际市场上的话语权,而导致其出口价格被无情地压低,甚至接近了成本价。
从这个现象来看,根据阴阳消长的原理,阴阳双方不仅相互对应与依存,而且还进行相互转化的过程。也就是“阴消阳长”与“阳消阴长”的过程。现在中国的稀有金属资源就处在了一个“阳消阴长”的过程。
而相反,日本或其它几个相对稀有金属资源缺乏或没有的国家则是处于不利的“阴性能量”的地位。但是,这些国家由于从国家层面到企业层面的重视采用了积极而有效的策略,迅速地开始扭转其被动的局面,从阴转向了阳。比如日本是中国铟矿的最大买家,从中国进口的铟矿只有一部分用作生产,另外一部分转为日本的储备。实际上,美国、俄罗斯和韩国都有相应的国家储备政策,这些资源主要是从中国进口的。他们全面采用了限制与控制的措施,也就是保证其“阴性能量”向“阳性能量”的转化过程。因此日本采取了以下有利的措施:(1)利用中国国家的政策上的漏洞,采用低价购买,然后全力储存。(2)
从国家的层面锁定了31种稀有资源,出台了具体措施,对“储备清单”上的稀有资源的进口和使用进行严格调控。(3)进行产业化的优化,围绕稀有金属进行深加工,形成产业链,进一步提高其附加值。
因此,中国应从国家战略的高度全面整合稀有金属资源,增强对稀有金属资源的控制,从而在战略层面保证国家的安全,应立即采取两项措施,第一就是全面停止最有价值的稀有金属矿对国外的供应,只保证国家最低的使用量,对受损企业,国家提供专项的补助与补贴资金帮助当地的小厂转产及安置工人,第二就是采用严格的出口额制度,提高稀有金属资源的价格,掌握国际市场上的价格话语权。
当然有人也会质疑,要是日本或美国等国一起联合压价如何处理?实际上也简单,中国有充足的外汇储备,国家可以利用充足的资金进行收购,将稀有金属资源储存起来,从而掌握国际市场上的价格体系。最多一,二年的时间,就可以达到加强中国稀有金属的阳性能量地位。减缓其它国家从阴性能量向阳性能量的转化。
我们为了国际竞争力和国家安全等问题,我们的资源应该由我们自己做主,保持“阳性能量”的地位。我们应学习美国政府的方式,尽管美国有相当多的矿产资源的储量都位居全球首位,但却是世界上第一个实行矿产储备的国家。为了保护本国资源,美国本国封存了大量矿山,从国外进口矿产品。这样一旦国际市场供应紧张,价格激增的时候,美国就有可能抛出储备,打压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