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怎么反腐才让百姓安心?

(2009-03-06 13:31:41)
标签:

两会

反腐

分税制

和谐社会

杂谈

分类: 太极思维看万象

许文胜老师口述,蜀山秋代笔

    腐败与反腐败这对天生的宿敌和冤家始终在各种历史条件下进行着殊死的较量。

 
    今年两会中,百姓最为关注的话题,第一条就是反腐。为什么老百姓始终关注“反腐”这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呢?我认为防止腐败是国家得以长治久安的必要基础,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出发点就是要营建公平、公正、公开,透明的社会环境,如果这个条件得不到根本满足的话,很难说和谐社会的宏伟蓝图能够圆满实现。
 
    对于反腐的工作力度和策略,我觉得曾经存在着很大的误区,所以之前的反腐工作的收效甚微。如何能够真正做到让百姓放心的反腐工作是摆在每一位领导者面前的重要难题。“高薪养廉”是较早提出的一种抑制腐败的政策性提法和做法,但是是否能够有效根除腐败,改善滋生腐败的土壤环境呢?看看我们几千年的官场历史,或是纵览古今中外的历史就会发现,清官和贪官的本质区别不在于他们是否有着较为丰厚的薪水,也就是说根本不可能以薪资的多少作为衡量他们是否会产生腐败行为的尺度。既然无法以物质价值区别判定清官和贪官,又如何能够依靠“高薪养廉”这个不切实际的政策为反腐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呢?简直是天方夜谭,痴人说梦。我们的一些所谓的智囊专家天真地以为高薪能够养廉,试问有多少任劳任怨、廉洁奉公的人民公仆是拿着高额的薪水在为人民服务呢?说到底这根本不是简单的“钱”能够解决的问题,而是从思想上考量对自己本职工作,对人民群众的责任问题。正是有些领导干部的思想作风出现了问题,再加上手里的权力越来越大,制约的力量微乎其微,产生腐败是必然的,因为这完全符合产生腐败诱因的三大关键要素。责任缺失、行政权力过大,监督权力过小纠集在一起形成了腐败的温床。那么为什么一些领导干部的权力会变得如此之大呢?这还要从更深层次的原因中去分析寻找答案。
 
    分税制造成了地方权力过大,滋生地方保护主义。税收制度改革我认为总体上来说是不成功的,虽然有一定的成绩值得肯定,但是产生的消极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政策回调的难度是很大的。分税制直接导致了中央财政权力的急剧萎缩,从而造成地方势力的迅速膨胀,滋生地方保护主义。地方政府为了获得更多的地方性财政收入,自然而然就会与地方的私营企业业主发生经济利益上的关系,受到经济利益的驱动,地方政府转而扮演着官僚买办的角色,从中渔利,中饱私囊。这也就是为什么每次3.15打假,假冒伪劣产品越打越多,始终打不完,打不绝的真正原因。所以彻底铲除官商勾结的腐败土壤要从源头抓起,中央要加强财政集权的力度,不断规范地方政府的经济行为,坚决纠正地方政府以单纯提高GDP为总纲的片面经济发展绩效指标,抑制地方政府为盲目发展当地经济带来的兽性冲动的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
 
    可以仿照香港的做法,设立廉政公署,推行严刑峻法,直接对中央纪检监察机关负责,行使纠察、询问,弹劾百官的权力,对重大及影响恶劣的腐败案件行使无限追诉权,要一揪到底,绝不姑息纵容。既然要依法治国,就要从严执法,对腐败官员完全可以采用媒体宣传的方式,让他暴露在社会大众的视野范围内,通过公众心理震慑的方式“折磨”他的心灵,让他不敢有腐败的想法产生,畏惧法律,畏惧人民就达到了根治腐败的最终目的。我认为至少对于现阶段的中国国情来看,在反腐败力度上推行严刑峻法还是很有必要的。
 

    反腐败不是每天挂在嘴边诵读的“圣经”,而是要找到症结所在,并且要一击制胜,彻底根除。百姓对反腐的迫切要求一点也不过分,和谐的人文社会也并不是束之高阁的虚幻妙想,只求反腐的行动还是要真正落到实处为好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