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CSR新竞争力的开始

(2008-05-12 16:26:32)
标签:

财经

it

科技

互联网

谢谢各位对许老师的支持,由于许老师工作繁忙,以下文章均由许老师口述,由辰阳代笔——

 

CSR新竞争力的开始

 

    面对高科技技术产品的不断研发及上市,加上中小型企业渐渐逼近的步伐,企业间的竞争也越来越大,来自方方面的压力也给企业发展带来相应的困难,怎样从传统中突破竞争压力的瓶颈,也是各企业间面临的一大挑战。CSR作为一种新的企业竞争策略,给企业发展带来了新的竞争优势。CSR全称是Cor-porateSocialRe-sponsibility,即企业社会责任。所谓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在创造利润,对股东负责的同时,还应承担起对劳动者、消费者、环境、社区等利益相关方的责任等等。

 

    在国内,对CSR的理解可能不太完全,多数还会被理解成做“慈善”事业。在欧盟国家,CSR被广泛认可并且实行措施更为具体,很多的企业已经把CSR视作企业核心策略之一。那么CSR的究竟体现在哪里,对企业有什么重要作用,下面我们举些简单的例子,大致了解一下:

 

惠普:贯穿绿色供应链
   

    台湾惠普为了能够让产品做到无毒无害、方便轻巧、有利于回收,在产品设计、包装上已经进行大量精简改进,如包装盒上减少大量印刷,产品简单的用塑胶袋包上,甚至连使用手册都减少印刷。环保意识对惠普已经是贯穿研发、设计、运输、行销为主要主轴。台湾惠普不仅使产品能够有效的做到环保,还尽量帮助供应商合作伙伴共同进步,让整个团体感受企业对社会应有的责任,了解惠普企业文化。惠普让社会更信赖自己,同时也让整个合作团体得到社会的信任。

 

普莱德:帮助弱势学生重建希望

 

    台湾普莱德科技建立了教育信托基金,建立了一套教育体制,锁定一、二、三年级的落后学生,帮助他们尽早可以赶上回到正规教育体制。普莱德发现多数接收的这些孩子,因为单亲或者家暴所导致孩子会出现学习中的阻碍,同时在帮助这些特殊孩子补习的老师们也感觉,这些孩子不仅在补习中可以得到改进,最重要的是孩子们的心灵上也得到了补救。普莱德在多年的经验中一直坚信,无论我做多做少,只要继续做下去,就会有更多的孩子被关心。

 

    提倡环保与帮助弱势学生参与社会,都是CSR的责任之一。表面上看很像是在做“公益事业”,实际上当企业尽自己最大的力量去协调与利益相关方的关系,和尽一份对社会的责任的时候等等,那么回报的远远不只是“公益事业”的“投资者”这个名词。虽然以上这两个简单的案例,并没有谈到做了某某事情得到很大反响之类,但是我们会无形的感觉到,这两家企业是值得我们信任的,如果他们能对这个社会负责,关爱社会,那么他们的产品不会对我们消费者不负责任,如果你作为他们其中的员工,会时时刻刻感受到一种被赋予的责任感,和一种被骄傲充满内心的激情,身为这样的员工,你还会时常感到工作的烦闷吗?如果你是合作伙伴,你难道不会选择这样的合作商来共同创造价值吗?

 

   CSR的重要性就是可以无形的激励、留住员工,吸引更多商业伙伴,提高企业品牌信任度树立品牌形象,并且提高企业声誉,增强企业竞争力等等一系列商业优势。这就是新竞争力,无形的力量更大更广更深入人心。

 

    当然要运作CSR不能只为了做而做。CSR是一个长期的,并且要适合于企业运作本身的,要具体系统化的过程,不是说你做了个“好事”,一甩了之就不用管了,也不是所有的“责任事业”都适合你的企业,更不是在做“面子”上的事儿。CSR是孕育到企业核心策略的一个重要问题。奥运会马上就要在北京开幕了,很多企业已经看到了自身存在的很多问题,都在着手解决这些问题。与其这样的临阵磨枪,为什么我们不把眼光放的更远更广些,让我们在积极研发新产品的时候,也积极为我们的社会和环境想一些办法,让企业发展更健康、为社会创造更多价值。毕竟经济发展全球化,CSR可以有助于我们更好的协调经济、环境的发展和社会的竞争。

 

太极思维:

     古人说:“太和所谓道”,社会和谐是我们每个人努力追求的共同方向。和谐即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宇宙万物、人与自己身心的完美统一。孔子说过:“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和谐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企业如果能自我发展进步的同时,又推动社会与环境的进步,就是与时俱进,达到自我和谐,与社会、自然等相互和谐的状态,则是长久持续发展的根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