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在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
乃问于天师曰: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
岐伯对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醉以人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
黄帝生来十分聪颖而有灵性,三岁即善于言辞,十岁时知识广博,长大之后敦朴敏达,及至成年则登上天子之位。
(黄帝)问天师岐伯:听说上古时代的人年龄都能超过百岁,动作却不显得衰老;可现在的人,年龄刚到半百动作便都衰弱无力了,这是由于时代变迁所造成的原因呢,还是因为今天的人们违背养生规律所造成的呢?
岐伯答:上古时代那些懂得养生之道的人,能够按照天地阴阳自然变化的规律而加以保养,调和养生的方法,使之达到正确的标准。饮食有所节制,作息有所常规,既不妄事操劳,又避免过度的房事,因而能够使形体和精神协调统一,活到应该活到的寿数,超逾百岁才离开人世。当今的人却不同了,把烈酒当琼浆一样纵饮无度,违背生活的常规,酗酒后纵淫行房,为了纵欲过度而耗竭精气,为了满足嗜好而使得真元败敌,不懂得谨慎地保持精气的饱满,不善于调养自已的精神,只知道贪图一时的快意。由于悻过了真正的人生之乐,起居作息毫无节制,因此到半百时便衰老了。上古的对圣人经常教导民众,对一年四季中的各种病邪,要根据节气的变化而及时避开,同时心态要清净安颐,排除杂念妄想,以使体内真气和顺,精神守持于内,这样怎么会受到疾病的侵袭呢?因此,人们就可以心情安闲,寡少欲望,心境安定无忧惧,情绪安定而没有焦虑,形体劳作而不使之疲惫,真气因而得到调顺,各人皆能随其所欲而满足自已的愿望,不管吃任何食物都觉得甘美,任意穿什么衣服都感到惬意,所处环境为安乐,不因地位的尊卑而羡慕嫉妒,这样的人才称得上朴实。因而任何不正当的嗜欲都不会干扰他们的视听,任何淫乱邪论也都不能惑乱他们的心志。无论愚笨的、聪明的、有才能的还是能力差的,都不会因外界事物的变化而烦心焦虑,因此符合养生之道。他们之所以能够超过百岁而动作不显得衰老,正是由于领会和掌握了修身养性的方法,从而身体不被内外邪气干扰和伤害的缘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