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成之道连载——(5)独家

(2007-04-24 14:12:17)
 

第二节 先天易

何谓“先天”呢?就是在宇宙万物还没有形成以前,世间的一切尚在酝酿的起始阶段,这个时期就是先天的状态。换言之,对我们人类来说,在母亲孕育我们的怀胎阶段,也就是我们尚未脱离母体出生以前,即是我们的先天时期。

宇宙万物的生化和自然规律的形成,是不以人的意志存在或转移的,而这个时期阶段,万物变化和自然现象所反映折射出来的“变易状态”,或者说对于自然规律或现象的模拟、认识所得的“易”,就是“先天易”的概念,这部分“易”的来源基本无从考查,由来就有,后人继用。

“先天易”具体又包含了河图、洛书和先天八卦。

一、河图

 

相传很久以前,在洛阳以北黄河边上的孟津地区,有一年从黄河里面爬出了一个非常凶猛的怪物。这个怪物被称作“龙马”,长得很是奇特,龙头马身,并且体形异常庞大。以当时人们的能力,根本不是无法将它制服,所以自它出现以后,百姓吃尽苦头,田地渐渐荒芜,民不聊生。

百姓们实在是对这个怪物没有办法,商议之下只得去向东夷部落的首领伏羲寻求帮助。被称作“羲皇”的伏羲,本领非常大,尤其特别擅长打猎。他在听完了大家的诉说后,就带上工具和宝剑来到了河边。此时,龙马正在河中咆哮,伏羲思考之下,便让手下将它引上岸来,并设圈套将其捉住。

伏羲仔细观察了一下这只龙马,发现它不但长得奇特,并且在其脊背皮肤上还有着很让人惊讶的花纹,好似一块黑白小点图案相间组成的石版。伏羲当时没有即刻琢磨出这个图案的含义,但是也觉得很有价值,就记录了下来。后来羲皇看龙马有悔改之意,便将他放回了河中。龙马背上的图案就是“河图”。



河图是研究银河系内天体运行总体规律的图形,它描述了银河系的旋转规律平衡特性,及至整个宇宙运动的能量平衡特性,是中国古天文学、数学和围棋的老祖宗。


 

河图的表面图形上共显示出十个数字,即1、2、3、4、5、6、7、8、9、10,其中以白色的圆圈为奇数,也为阳,亦表示天数;以黑色的圆点为偶数,也为阴,亦表示地数。

河图在图式结构上,对应了阴阳(即奇数为阳,偶数为阴),描述了五个方位(即东、西、南、北、中央),蕴涵了五行(东方属木、南方属火、中央方属土、西方属金、北方属水),进而囊括了宇宙天地的现象,形成了“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地二生火,天七成之;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地四生金,天九成之;天五生土,地十成之”的状态。

这个状态,是一种能量的状态,是宇宙间的事物现象所表现出的能量属性以及相互作用,并且从本质上又分为“阴性能量”和“阳性能量”两种状态。

“天一生水,地六成之”

这是说天数“1”和地数“6”都在北方,北方属水,北方是“阴性能量”极盛而“阳性能量”始生的地方,相生必有成。

“地二生火,天七成之”

这是说地数“2”和天数“7”都在南方,南方属火,南方是“阳性能量”极盛而“阴性能量”始生的地方,表示“阴性能量”由此发端。

“天三生木,地八成之”

这是说天数“3”和地数“8”都在东方,东方属木,东方是日出的地方,这里“阳性能量”逐渐增长起来,“阴性能量”渐渐消退。

“地四生金,天九成之”

这是说地数“4”和天数“9”都在西方,西方属金,西方是日落的地方,这里“阴性能量”逐渐增长起来,“阳性能量”渐渐消退。

“天五生土,地十成之”

这是说“天数“5”和地数“10”都在中央,东方属土,中央是万物滋生与萧条的转化所在,天地“阴性能量”和“阳性能量”相守平衡。

 

数理应用

河图被誉为“数学起源的奥秘所在”, 数学的观念以及数学的方法都是从这里开始的。河图中直接而又形象地包含了“数”的概念,河图含有1—10共10个自然数,其中,由黑点构成的数为偶数,由白点构成的数为奇数,表达了数的奇偶观念,“ ○”表示1;“ ●●”表示2;依次类推.

 

河图还非常完美地展示了数学的数理关系:等和关系与等差关系。

 

等和关系

等和关系是指除中间一组数(5,10)之外,纵向与横向的数字,其偶数之和(2+4+6+8=20)等于奇数之和(1+3+7+9=20);

等差关系

等差关系是指四侧或居中的两数之差相等,即上(7-2);下(6-1);左(8-3);右(9-4);中(10-5),其差均为5。

同时,河图还可以说是算盘的鼻祖,其数理特点与算盘的主要规则完全吻合,并且对于古代数学和现代数学的诸多定理公式(例如圆周率)都具有重要的决定意义和指导作用。

天文应用

河图是依据五星的出没变化形成的图,即以五五之数描述五星之象。五星古称五纬,就是银河系的五种行星:木曰岁星,火曰荧惑星,土曰镇星,金曰太白星,水曰辰星。实际上,这五星不是单一的星球概念,而是二十八星宿的合成体,并且五星的运行,也是以二十八宿来区划的。五星运行各有出没时节,一般按木、火、土、金、水的顺序,相继出现于地球的北极天空,每星各行72 天,五星运行总计运行360周天,也即约为一年。

中国的古人为了便于研究,把天空分成二十八宿,即是在黄道附近的二十八个区域,每一个星宿区域,都是由若干个星组成的,并组成东西南北四大合体星宿。即东方七宿:角、亢、氐(Di,一声,音同低)、房、心、尾、箕(Ji,一声,音同机);西方七宿:奎(Kui,二声,音同葵)、娄(Lou,二声,音同楼)、胃、昴(Mao,三声,音同卯)、毕、觜(Zi,一声,音同资)、参(Shen,一声,音同身);南方七宿:井、鬼、柳、星、张、翼、轸(Zhen,三声,音同诊);北方七宿:斗、牛、女、虚、危、室、壁。

 
案例

河图对于不但是中国的古天文学的核心基准,并且对于现代天文学也具有重要的启发和指导作用,西元1940年(黄帝纪年中元4368年),中国旅法学者刘子华,运用河图数理以及八卦原理和天文参数达到相互解释和相互印证的效果,完成了名为《八卦宇宙论与现代天文》的博士论文,在其中预见了太阳系第10颗行星——“木王星”的存在,及其相对密度、运行速度和轨道,并且该文经过爱因斯坦和巴黎大学诸教授审查通过,使他于1940年11月荣获法国国家博士和巴黎大学博士双重桂冠。他的这一重大发现,使西方的哲学家、科学家震惊不已!美国的相关部门还为刘子华的论述出版了专门的书籍,用以纪念其对天文学的贡献。

现今,刘子华发现的“木王星”已经被欧美的科学家多次证实的确存在,尤其是美国宇航局于西元2004年(黄帝纪年中元4702年)3月15日宣布“美国天文学家在距离我们的地球130亿公里远处发现了一个类似行星的天体,体积约相当于月球的一半”。

这颗“新”行星比冥王星小,直径不到1700公里,离开地球的距离比冥王星远3倍,是我们太阳系最远的天体,它一半是红色的石头,一半是冰。这颗被美国天文学家们命名为“塞德娜”的行星,就是太阳系的“第10颗行星”,并经过科学测量得出的该行星的各种数据,与刘子华的当年演算数据所差无几。

注:依据最新信息,现在的天文学家经过长时间的争论后,国际天文联合会通过投票的方式,形成了重新的定义,那就是“太阳系只有八大行星”,去掉了“冥王星”。但是,这个“去掉”的意思,只是人为定义概念的方式,并不是说这个星体就不存在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