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古诗文同性恋断袖心理与性文化 |
分类: 性学、性教育与性文化 |
浅谈古诗文中的同性恋
在「龙的传人」所生活的神州大地,关于同性恋的记载,屡见于官修正史,但仅只是发生在男人之间的,女人的几未闻知。
《汉书‧佞幸传》:“董贤,字圣卿,云阳(今陕西淳化)人也。为人美丽自喜。哀帝望见,悦其仪貌,宠爱日甚,出则参乘,入御左右,常与上卧起。尝昼寝,上欲起,贤未觉,不欲动贤,乃断袖而起,其恩爱至此。”
从此留下一个“男宠”的雅称──“断袖”。性喜男宠的男人也被说成是有“断袖之欢”或“断袖之癖”。
《南史‧梁宗室传》:“(萧)韶昔为幼童,庾信爱之,有断袖之欢,衣食所资,皆信所给。遇客,韶亦为信传酒。”
举凡正史所记,无非一方主动,另一方被动的男同性恋,彷佛是或屈从于权势,或接受了金钱,“不得已而为之”。
汉高祖刘邦之弟楚元王刘交的四世孙刘向(公元前七十七年~前六年),从西汉皇室的和民间的藏书中,专就谏议、说辞,辑录整理而成《说苑》一书。
刘向是继司马迁、董仲舒之后的一位大学者,好学深思,识见通达;更虔心敬业,“不交接世俗,专积思于经术”、“昼诵书传,夜观星宿,或不寐达旦”。
《说苑》卷十一「善说」,记载了一场春秋时期发生在楚国的王子与越国的航夫之间,“你情我愿”的断袖之欢。
楚共王之子黑肱,字子皙,封为 鄂城君。他在越国新波河上泛舟的故事,出自《说苑》楚国大夫庄辛对襄成君(生平不详)的说辞。
襄成君开始接受封邑的那一天,华服羽饰,佩带着嵌玉宝剑,足登白缎鞋,站立在水边等待渡船。身旁有大夫抱着钟锤、县令拿着鼓锤,呼喊渡船的船夫。
楚国大夫庄辛正巧路过此地,看到襄成君,不觉心喜,便上前谒见。拜谒礼毕,便起身说,希望能抚握襄成君的手:“臣愿把君之手,其可乎?”襄成君听了,“忿然作色而不言”。
可见庄辛所求“把君之手”不是握一握手,而是抚握,含有“把玩”之意。如若不然,襄成君何必动气,庄辛又何必正式请求呢?
以外臣身分而求抚玩本君之手,岂止有违礼制,简直令人感到屈辱,因为逾情又逾份。
襄成君把庄辛的请求想歪了,庄辛意识及此,就给他讲鄂城君与越国船夫的故事,以化解襄成君的心结。
庄辛退身打拱正色说:“君上不会没有听说过鄂君子皙在新波河上船游发生的事吧?他乘坐刻成鸟形的黑色船,悬挂帐幔,笼张翠羽伞盖,旌旗上插着犀牛尾,服饰 艳丽。当钟鼓之乐停止时,有个越国船夫拥楫而歌,歌辞是:‘滥兮抃草滥予昌拍泽予昌州州焉乎秦胥胥缦予乎昭澶秦逾渗惿随河湖’。”
庄辛又说:“鄂君子皙说:‘我不懂得越语歌,请你译成楚语吧’。于是就召来越语译员,用楚语解说歌辞:‘今夕何夕兮搴洲中流;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蒙 羞被好兮不訾诟耻,心几烦而不绝兮得知王子。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于是“鄂君子皙乃揄修被袂,行而拥之,举绣被而覆之。”
原来,越国船夫爱上鄂君王子。“歌辞的意思是:今晚何其美好啊,去江中洲上采摘香花;今日何其美好啊,能够和鄂君王子同舟!自从见到王子,我心乱极了无止无休,怀有令人蒙羞的情意,我不惜挨骂受辱。山上的树木也有知觉呀,难道我对鄂君您的爱慕您不知道吗?”
鄂君听了不发一语,以行动酬答船夫的爱慕:挥动长袖,走过去抱住船夫,举起绣花被覆盖起他和船夫两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