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人的心理年龄倒置了吗?

标签:
情感 |
分类: 心理学、心理咨询与心理健康 |
现代人的心理年龄倒置了吗?
儿童、少年、青年、中年、老年,不同年龄的人各有其年龄段的心理特点,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心理年龄。而一个人的心理特点如果严重偏离自己所属的年龄段,往往就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如今,老年人心理年龄不断下降,而年轻人的心理年龄却进入中老年。在一些老年大学里,课程越开越多,除了书画、健身等课程之外,英语、电脑、交际舞、模特表演等专业都成了热门。在老年大学里上学的老人大部分年龄都在65岁以上,最大的90岁。老人们精神饱满、心情愉快,许多人认为自己还非常年轻。
而在很多心理咨询机构,却经常接待一些年轻的心理咨询者,而这些求询者大都不认为自己年轻。在心理机构的记录上,许多倾诉者是这样表述的:“我每天奔波劳碌,我觉得一天就老去五六岁”、“我才20多岁,可我觉得我已经老了,没有精力了”……
不久前的一次专项调查也表明:老年人心理年龄不断下降,而有 80%以上的年轻人却认为自己已经“老”了,他们的心理年龄已经进入了中老年。
接受调查的老年人平均年龄为60.5岁,而心理年龄却在29至30岁之间。可作为社会中坚的青壮年人,其心理状态就不那么好了。调研表明:现今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健康定义的人群只占总人口的15%,即“不仅仅是没有疾病,而且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都很好”。另外,有15%的人处在疾病状态中。除去这两部分人,也就是说剩下的70%都处在亚健康状态。
专家对此的看法是:心理年龄是一种心理状态,心理年龄的年轻或老化,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自己的
心理暗示决定的。心理上认为自己年轻,精神就愉快,不仅心理状态好,身体各方面也都会处于良好状态;如果心理上认为自己老了,那么身心都会衰老。
心理年龄变老会限制青壮年的创造性、参与性和社会活动能力。对此,专家建议年轻人应适时地调整好自己的精神状态,如果心理压力超出了自身所承受的限度,应及时地去找心理医生进行心理咨询和治疗,并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修养和能力,以适应社会激烈竞争所带来的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