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灾后心理问答20题(上)
(2010-04-28 02:22:07)
标签:
创伤后应激障碍心理创伤幸存者地震后心理问题杂谈 |
分类: 灾后心理援助 |
地震灾后心理问答20题(上)—心理援助的基本知识
邓明昱博士
邓明昱,医学博士、健康科学哲学博士,美国纽约华人社区咨询中心主任。国际心身医学院院士、国际华人医学家心理学家联合会理事长、中华心理咨询师国际协会会长。资深临床及咨询心理学家,参加过多次灾后心理危机干预和心理卫生服务。如:1988年重庆“118”空难,1994年海南地震活动高潮期,1998年夏季的中国特大洪灾,2001年纽约的“911”事件,2008年四川“512”大地震,2009年 台湾“88”风灾,2010年海地“112”大地震等。
杨明磊,咨商心理学博士,台湾淡江大学教育心理与谘商研究所副教授,台湾注册谘商心理师。国际华人医学家心理学家联合会理事、中华心理咨询师国际协会副会长。资深咨询心理学家,参加过多次灾后心理危机干预。如:1999年台湾“521”大地震,2003年台湾SARS风暴,2009年台湾“88”风灾等。
1. 灾难过后,会对人们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2. 灾难过后,会有哪些心理冲击将随之而来?
3. 救灾人员如何初步处理心理危机?
4. 灾难的经历会导致何种心理方面的困扰?
5. 儿童的创伤后压力疾患有哪些警讯、如何提供协助、何时症状会发生、何时结束?
6. 成人的创伤后压力疾患有哪些警讯、如何提供协助、何时症状会发生、何时结束?
7. 如何进行儿童的悲伤咨询?
8. 如何进行成人的悲伤咨询?
9. 灾难过后,人们的反应将随着时间的过去而有什么样的变化?
10. 灾难的幸存者如何减轻负性心理所造成的危险性,并从灾难的压力中尽快复原?
11. 如何协助孩子因应创伤性的意外?
12. 学校人员如何协助学生在创伤后重新适应生活?
13. 在地震之后,孩子拒绝去睡觉或上学,父母该怎么办呢?
14. 家人该如何相互扶持以度过创伤事件?
15 在灾害事件后,哪些人可能是自杀的高危险群?为什么?如何避免悲剧的发生?
16. 何时该寻求专业心理治疗师的协助?
17. 何时该将受难者转介给专业精神卫生医师?
18. 救灾工作者会面临哪些生理和心理压力源?
19. 救灾工作者可能出现哪些心理症状?
20. 对于也可能受到心理创伤的救灾工作者,该如何提供他们必须的支持?
1. 灾难过后,会对人们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2. 灾难过后,会有哪些心理冲击将随之而来?
3. 救援人员如何初步处理心理危机?
4. 灾难的经历会导致何种心理方面的困扰?
有许多与重大灾难有关的心理困扰或心理疾病,特别会在此刻发生并造成严重影响:
(一)急性应激障碍(ASD)
(二)短暂精神病性障碍(BPDMS)
(三)重度忧郁或哀恸反应;
(四)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
(五)神经症;
(六)心身障碍或心身疾病;
(七)药物或物质滥用;
(八)其他精神障碍。
5. 儿童的心理创伤后的压力疾患有哪些警讯、如何提供协助、何时症状会发生、何时结束?
☆什么是儿童心理创伤?
儿童心理创伤是指孩子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受伤或看到意外发生,如突发性自然灾害(地震、台风)、车祸、火灾等,所造成心理上的后遗症,进而影响孩子的日常行为及以后的人生。
☆有心理创伤的孩子会有什么行为?
受创伤的孩子会变得很胆小,很黏人,很容易被吓到,他可能对以前喜欢的活动没有兴趣,变得容易分心,也很爱哭,爱发脾气,不听话。有的孩子反而会变得很乖很懂事,但是晚上却会作恶梦、睡不着或尿床。有些孩子会在意外发生过一段时间后才有这些行为,有些孩子只会出现其中的某几种行为。
☆心理创伤的复原过程
(一)意外刚发生
孩子可能有的行为--
有的孩子:木然、没有反应、变得特别听话……等。
有的孩子:爱哭、爱闹、很黏人、恶梦、失眠、容易受惊吓……等。
你能做的:让孩子相信你会保护他。
(二)意外发生后一段时间
孩子可能有的行为-- 作恶梦、故意惹大人生气、一直说意外发生的经过、在玩的时候重演意外发生的情形……等。
这时候孩子会在内心里问自己:“为什么是我”?“是不是我的错”?“是不是因为我太坏了”?
你能做的:帮助孩子了解他的害怕和难过,让他说出来或用其它方式表达出来。
(三)复原后期
孩子可能有的行为-- 开始回到正常的生活情形。
你能做的:帮孩子做复学的准备、让家庭回复到以前的生活情形。
6. 成人的心理创伤后应激障碍有哪些警讯、如何提供协助、何时症状会发生、何时结束?
虽然引发创伤的原因不一和方法学上的问题,其研究结果难以统一。但在参考研究数据时需要注意,具严重心理困扰的幸存者,可能无法自行寻求帮助,当然也不太可能被包含在结果内。所以,所有的研究都有低估创伤影响的可能,实际情形应该比这些更严重!虽然大部分人可在数年内恢复,不幸地,部分幸存者会有长期甚至永久的心理创伤。
但是恢复的速度是否可以加快?伤恸时间是否可以缩短?长期创伤者的比例是否能降到最低?一些研究认为,灾后的心理社会压力是影响心灵复原最重要的因素。如何减少幸存者的压力,从政府推出的安置与重建计划,实际解决灾民生活的需求,到心理卫生专业人员推动的心灵重建,有许多可以挥洒的空间。
7. 如何进行儿童的悲伤辅导?
通常采取“悲伤支持性小团体心理咨询”的方式。辅导人员可视学生于震灾后之个别状况与需要,筛选较需协助与情感支持的学生,如家中有人罹难、受伤、房舍损毁、过度惊吓或目睹灾难现场者(但遭遇重大失落者,如家中多人去世、唯一幸存者需特别考虑个别与团体治疗的形式),组成一群4至12个相似遭遇、情感或行为上问题的支持性团体,此团体以分享、支持、关怀与回馈之情感支持为主,增进自我重新面对生活与适应的能力。
8. 如何进行成人的悲伤辅导?
哀伤辅导原则
*使失落真实化:和当事人谈细节(以对抗退缩)。
*帮助认同表达情绪:生气、罪恶、焦虑。
*罪恶感的处理: 引导逐步消除罪恶感。
*提供安全所在:表达情绪虽很痛苦,但不会被淹没。建立包容关系。
*使行为常模化:心理疏导,指出别人也会如此。
*尊重、引导防卫机转: 如转移、否认、合理化等。
*鼓励放开死者:强调“此时此地”的参与。
*下决心的困难: 不要强调当事人下决心。
*认识病态并转介: 如有明显的心理症状,要尽快转介给专业心理治疗师。
9. 灾难过后,人们的反应将随着时间的过去而有什么样的变化?
10. 灾难的幸存者如何减轻负性心理所造成的危险性,并从灾难的心理压力中尽快复原?
(一)亲友可帮的忙
- 倾听受灾者的情绪,能用话语把情绪说出来是最好的复原良药,不要急着给建议,而让他无法把情绪说完。
- 尊重他复原的步伐。不要急于帮助他恢复情绪。
- 旁人对受灾者的情绪有所了解及接受。
- 提供安全协助(包括住所、资源、信息),尤其灾后有许多实际问题要处理,可帮忙收集信息。
- 鼓励受灾者表达自己的需要、情绪,成为复原的发起者。
- 协助受灾者评估问题,找出适当解决方式。
- 协助亲友避免过度反应,如躁动、自伤行为、酗酒等,若出现这些情况,协助找专业人员处理。
(二)自己可帮自己的忙
- 避免、减少或调整压力源:比如少接触道听途说,或刺激的讯息。
- 降低紧张度:和有耐性、安全的亲友谈话,或找心理专业人员协助。
- 太过紧张、担心或失眠时,医生可用抗焦虑剂、助眠药来协助你,这只是暂时使用,但可有较快安定的效果。
- 做紧急处理的预备:逃生袋、电池、饮水、逃生路线等,多一点准备可让自己多一份安心。
- 这段时间会有很多混淆的情绪及事情要面对,先从最重要、较容易完成的部份着手,不要一次处理太多事。
- 不要用酒、毒品。
- 不要孤立自己。要多和朋友、亲戚、邻居、同事或各种宗教、心理辅导团体的成员保持联系,和他们谈谈你的感受。
- 规律运动,规律饮食,规律作息,照顾好身体。
- 学习放松技巧,如听音乐、打坐、瑜珈、太极拳或肌肉放松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