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应激障碍的识别与诊断
(2009-06-01 08:21:06)
标签:
健康急性应激障碍应激源急性应激反应诊断 |
分类: 心理学、心理咨询与心理健康 |
急性应激障碍的识别与诊断
邓明昱 博士
1、对急性应激障碍的识别
对心理障碍而言,目前国际通行的诊断标准为《诊断与统计手册:精神障碍,第四版修订本》(DSM-IV-TR)和《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第10版修订本》(ICD-10-E)。中国自行制定的诊断标准为《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这三个诊断标准基本接轨。在对急性应激障碍的诊断上,有很多一致的地方。综合这三个标准,对急性应激障碍的识别有以下几点:
1. 1
1. 2
1. 3
1. 4
1. 5
2、美国诊断标准(DSM-IV-TR)
美国诊断标准是由美国精神病学会(APA)于1952年制订,2000年修订的《诊断与统计手册:精神障碍,第四版修订本》(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Fourth Edition,TR),缩写为DSM-IV-TR。
在DSM-IV-TR中,急性应激障碍的诊断标准如下:
2. 1 患者曾暴露于创伤性事件,存在以下二者:
(1)患者亲自体验、目睹、或遭遇某一或数件涉及到真正的(或几乎会招致)死亡或严重损伤,或者涉及到自己或他人躯体的完整性会遭到威胁的事件。
3、国际诊断标准(ICD-10-E)
国际诊断标准是“国际疾病分类”(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 ICD),这是依据疾病的某些特征,按照规则将疾病分门别类,并用编码的方法来表示的系统。目前全世界通用的是1990年经第四十三届世界卫生大会通过的第10次修订本《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International Statistic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 and Related Health Problems),仍保留了ICD的简称,并被统称为ICD-10。近年来,世界卫生组织(WAS)又数次进行了小范围的修订,目前的最新版本是世界卫生组织2007年颁布的《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第10版修订本》(ICD-10-E)。
在ICD-10-E中,急性应激障碍称为急性应激反应(Acute Stress Reaction,ASR),其定义及诊断标准如下:
3. 1 定义
ASR为一过性障碍,作为对严重躯体或精神应激的反应发生于无其它明显精神障碍的个体,常在几小时或几天内消退。应激源可以是势不可挡的创伤体验,包括对个体本人或其所爱之人安全或躯体完整性的严重威胁(如自然灾害、事故、战争、受罪犯的侵犯、被强奸);也可以是个体社会地位或社会关系网络发生急骤的威胁性改变,如同时丧失多位亲友或家中失火。如同时存在躯体状况衰竭或器质性因素(如老年人),发生本障碍的危险性随之增加。
并非所有面临异乎寻常应激的人都出现障碍,这就表明个体易感性和应付能力在急性应激反应的发生及表现的严重程度方面有一定作用。症状有很大变异性,但典型表现是最初出现“茫然”状态,表现为意识范围局限、注意狭窄、不能领会外在刺激、定向错误。紧接着这种状态,是对周围环境进一步退缩(可达到分离性木僵的程度),或者是激越性活动过多(逃跑反应或神游)。常存在惊恐性焦虑的植物神经症状(心动过速、出汗、面赤)。症状一般在受到应激性刺激或事件的影响后几分钟内出现,并在2—3天内消失(常在几小时内)对于发作可有部分或完全的遗忘。
4、中国诊断标准
中国诊断标准是由中华精神科学会于2000年颁布的《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关于急性应激障碍的诊断标准如下:
急性应激障碍的诊断标准:以急剧、严重的精神打击作为直接原因。在受刺激后立刻(1小时之内)发病。表现有强烈恐惧体验的精神运动性兴奋,行为有一定的盲目性;或者为精神运动性抑制,甚至木僵。如果应激源被消除,症状往往历时短暂,预后良好,缓解完全。
4.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