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灾后重建最关键的是帮助幸存者重振生活信心

(2009-04-22 22:19:17)
标签:

灾后重建

幸存者

心理干预

大地震

冯翔

分类: 灾后心理援助

灾后重建最关键的是帮助幸存者重振生活信心

 

【侨报4月21日中国时评】“5·12”汶川大地震周年到来前夕,地震延伸的伤痛再度袭来。北京时间20日凌晨,一直未能摆脱地震丧子之痛的中共北川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冯翔在家中自缢身亡,年仅33岁。这是继去年10月该县农办主任董玉飞之后,又一位走上自杀之路的灾区官员,让所有关注灾区的人们心里顿时又沉重了许多。

 

针对地震灾难,国际心理学界已摸清了一条规律:在震后,幸存者先是焦虑,然后是抑郁,而过度抑郁则导致漠视生命。震后一年内是自杀的危险期。冯翔成了这条规律的又一验证者。

 

事实上,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心理重建作为灾后援助的一项重要内容并未中断过。在董玉飞自杀后,四川省委组织部还专门针对灾区的基层官员开展了为期两个月的心理援助服务。冯翔还被派到江西的井冈山参加“灾后重建干部主题培训”并获心理抚慰。

 

然而,心灵的太阳一旦陨落,很难再升起。冯翔的悲剧再次向外界发出警示:灾区的心理危机干预依然重任在肩。据中科院心理学家的研判,灾区民众的心理问题目前正处于“周年危机”的集中爆发期,具有自杀倾向的人数几近10%。

 

国际华人医学家心理学家联合会理事长邓明昱通过对灾区居民点访谈的资料以及在灾区精神卫生病房查房的资料判断,川震灾区患有心理疾病的人数在36万至60万人左右。而按照国际一般统计数据推算,“5·12”大地震后出现长期心理问题的可能有1518万人。

 

与这一庞大人群相较,四川灾区的心理援助机构和心理治疗师不仅屈指可数,还出现了“来如蚊虫,蜂拥而至;去像鸟兽,一哄而散”的尴尬现象。映秀镇的一个由志愿者建立的“灾后干部心理干预工作点”,在今年春节后竟人去楼空。

 

灾后的心理援助是一个长期过程。针对“9·11”后出现心理问题的市民,美国政府制订了长达20年的救助计划,包括提供危机干预服务等。纽约市卫生局还建立了世贸中心健康登记系统,每两到三年调查一次,以获得第一手的研究资料。

 

灾后重建最关键的是帮助幸存者重振生活信心、慰疗心灵。这种重建既有赖于官方主导建立的长期救援资金和机制,也有赖于社会公众伸出的援手,一句话,贵在坚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