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華人「光棍節」紛紛出招求偶

标签:
性健康婚姻与家庭光棍节社会问题心理与性情感 |
分类: 性学、性教育与性文化 |
紐約華人「光棍節」紛紛出招求偶,社會問題專家鄧明昱分析原因
【明報記者劉真報道】由4個「1」組成的今天,是光棍們調侃、傷感和推銷自己的節日。紐約華人中的「剩男剩女」們,無論事業上春風得意,還是3餐不繼,都面臨著人生難得一知己的困境,於是在這個節日裏各自出招,以求在往後的人生歲月裏,能祝福別人光棍節快樂。
光棍節的來歷殊難考證,卻借助網路的力量愈來愈流行。在北美的一個華人徵婚網站上,在最近24小時內,徵婚的貼子暴增五、六十條,其中有三分之一左右是紐約華人的徵婚貼。而同樣內容的徵婚貼,在以往每天最多只有十條左右,光棍節前夕,徵婚貼驟然多出幾倍,顯見許多人已經厭倦繼續做這個節日的主角。徵婚者的年齡多在30至40歲之間,有碩士以上學歷,有穩定工作和收入。
光棍節出租自己做三陪
更有「帥哥」在紐約華人論壇上發貼,在光棍節當天出租自己,包括陪聊陪吃飯陪逛街等,專案不同,收費標準也不同。對這條貼子,跟貼以戲謔者居多,有自稱女光棍者跟貼表示,絕不找這樣的男友。
在紐約的華人,大多數都是在談婚論嫁的適齡期,而且華人居住集中,絕對數字也不少,50萬左右的華人,相當於美國一個中等城市的人口總數,可是偏偏一偶難求,癡男怨女隨處可見。
社會問題專家鄧明昱分析
居住在法拉盛的社會問題專家鄧明昱分析說,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紐約的華人,雖然對愛情有嚮往,但是出於身在海外的現實考慮或實際經歷,許多人不再信奉愛情至上,在擇偶中首選身分、年收入、學歷等因素,女性希望擇偶對象的身分是綠卡族、公民等有穩定身分的人。同時也希望對方有穩定的、較高的收入,這些標準的制定,使得並不小的人口基數,減少到很小,增加了擇偶難度。
鄧明昱表示,婚姻的本質是美好神聖的,婚姻意味著生活伴侶、情感歸宿、事業助手、人生樂趣。如果附加過多的條件,就會使婚姻光怪陸離,失去其本來面目。
——2008年11月11日《明報》(美國版)
http://www.ddt123.com/attachments/20081116_87ebffd9d1f9a7dea7f6WTgjKqr98EA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