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艺著《哪个笑脸是魔鬼》
融性教育于愉悦阅读之中
——为林艺《哪个笑脸是魔鬼》作序
邓明昱
博士
性教育,是贯穿于人生全程的一个教育过程,它向人们提供完整准确地信息,帮助人们在性认同、性关系、性行为等方面建立正确的信念、价值观、态度和活动方式。
那么,到底应该怎样进行青春期性教育,这不仅是性教育专业人员需要研究探索的问题,更是教师、家长、学生和其他社会有识之士所关注的问题。
我非常高兴地看到,林艺先生作为一个关注青少年性教育的义工,作为一个性教育关注者、倡导者、思考者、实践者,在青春期性教育方面做出了新的尝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林艺先生是一个没有任何组织支持的性教育义工。他2003年开始在网络上开通免费的性家教热线,2005年开始在新浪、搜狐网站上建立博客,宣传性教育理念。之后,猫扑、腾讯也相继开通博客,博客总点击率超过2000万,况且每一篇文章都会被转载到很多地方,这是多么大的性教育覆盖面啊!
林艺先生精选了他个人性教育热线的典型实例,撰写了本书。我有幸作为手稿的读者,在该书出版前进行拜读。在阅读过程中,不由得为一个个触目惊心的性问题案例而震惊,也为林艺先生所付出的热情而感动。作为一个从事二十余年性学研究和性教育工作的专业人员,我也感到深深的内疚。我们的性教育工作确实没有做好!
我于2000年移居美国,现在工作和生活都在纽约。看到林艺先生为性教育做了这么多工作,并被媒体称为“中国民间性教育第一人”,不仅想起我自己当年在国内开展性学研究时的情况。
我是中国性学会最早的发起人之一。1986年11月,中国性心理健康研究会筹备组在北京成立,王效道教授任组长,我任总干事。1988年,研究会更名为中国性学会筹委会,王效道教授任主任,我任秘书长。在八十年代中后期,开展性学研究和性教育工作要承受很大的社会压力。那时,学术界的朋友都称我为“中国性学事业的滚雷英雄”。通过8年的艰辛筹备,中国性学会终于在1994年正式成立。我们终于可以名正言顺地从事性学工作了。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我于1998年获世界性学会(WAS,于2006年改名为世界性健康学会)资深个人会员的殊荣。WAS统领五大洲的五个性学联盟,包括世界各国100多个性学学术团体和数10万性学专业人员。但到目前为止,全世界性学家获此殊荣的仅88人,我是唯一的中国大陆背景的专家。
二十年过去了。这几年,我常常在反思,我们的性学会和性学专家们,在普及性教育、促进性文明方面,是否无愧于社会和人民呢?
目前在中国,许多学校的性教育仍然停留在让学生自己看教科书的阶段。就已经开展了性教育的学校而言,现在的的性教育仍然是相当盲目的。老师很少甚至没有去了解一下自己的教育对象已经知道了什么,还希望知道什么,就照本宣科地开讲。正如一些学生所言:“老师讲的那点东西,我早就知道了。根本没兴趣听”。
那么,究竟以一种什么样的形式来开展性教育学生们才能更感兴趣呢?林艺先生探索的性教育公益模式,为我们找到了一个方向。
林艺先生的这本书,分析了40余个青春期性问题的个案,让广大青少年朋友们感到如此贴近、如此熟悉。这些个案,连同博客里所发的文章,就是发生在他们身边的事,足以引以为戒。就教育内容而言,这种故事性的分析,更容易让青少年朋友们接受。
林艺先生的中学生性教育网络,给青少年朋友们提供了一个倾诉、交流、互动的场所。由于青春期性问题的隐私性,许多青少年朋友不敢或不愿对父母、老师和身边人倾诉和求助。而网上咨询和教育可以保护他们的隐私性,他们可以毫无顾忌地敞开自己的内心世界。就教育形式而言,这种网上教育更是深受青少年朋友的欢迎。
林艺先生通过网上义务性教育,探讨出性教育应该走公益之路。中华民族、礼仪之邦、千年文化、爱心昭然。只有人人都关注性教育、都来关爱下一代,中国的性教育工作才能做得更好。就其教育模式而言,性教育的公益模式是有远大前景的。
尽管我是一个性学专家,但在中学生性教育的实践方面,我非常钦佩和感谢林艺先生。试想,我们的性学专家和性教育专业人士,如果都像林艺那样在网上义务开展性教育,那会是一个多么令人兴奋的局面。我们的家长、我们的老师,还会担心孩子们会在网吧、书摊、录象厅、电子游戏厅里受到性的污染吗?
林艺先生为中学生性教育探索了一条新的道路。我以国际华人医学家心理学家联合会理事长兼国际中华性健康研究会会长的名义,代表我们的会员—--分布在二十六个国家和地区的三千六百多名华裔医学家、心理学家、性学专家和性教育专业人士,向他表示敬意!
借此机会,我向全球性教育专业人员、向家长和广大学生朋友们推荐林艺先生的这本书。希望这本书能为更多的孩子指引方向,希望林艺先生探索出来的《中国性教育公益模式》不断完善和发展,希望更多的有识之士成为性教育的志愿者,希望林艺先生的性教育工作更上一层楼。
邓明昱 博士
教授、研究员、博导、硕导
(美国)东西方性学研究所所长
世界性健康学会(WAS)资深个人会员
国际华人医学家心理学家联合会理事长
国际中华性健康研究会会长
《国际中华性学杂志》总编辑
中国青少年艾滋病防治教育工程美国协调员
2007年于 美国纽约皇后区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