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it/科技私募融资跨国并购企业家交易所pevciponysenasdaq汉理资本 |
昨天能够与招商银行行长、中信银行行长等金融界老前辈一起当选为“2007年中国十大新锐金融人物”,我感到非常荣幸。今天,我很高兴能够站在这里,就“中小企业海内外上市”这一话题发表一些想法,与在座的各位沟通、分享。
作为致力于国内成长型企业股权私募融资和跨国并购业务的财务顾问公司,汉理对拥有上市梦想的企业家的建议是:如果你是一家快速成长的企业,如果你想早日上市,应该考虑先进行股权私募融资,找到VC/PE,然后上市IPO就是“水到渠成”、“瓜熟蒂落”的事情了。
我的演讲PPT,将从三个方面来探讨“中小企业海内外上市”这一主题:
1. 中国企业2006年IPO回顾
从上图可以看出来,中国企业首选的IPO地点是境外交易所,从融资金额来看也是境外占绝大多数。下表是按照上市地点进行的细分(breakdown),不难发现,香港主板的IPO数量和融资金额均遥遥领先于其他交易所。
上市地点 |
融资金额(百万美元) |
IPO数量 |
上海证券交易所 |
15,053.97 |
13 |
深圳中小板 |
2,059.50 |
52 |
NASDAQ |
527.07 |
6 |
纽约证券交易所 |
480.55 |
3 |
香港主板 |
41,284.14 |
39 |
香港创业板 |
227.49 |
6 |
新加坡主板 |
1,336.79 |
24 |
新加坡创业板 |
11.55 |
2 |
AIM |
130.42 |
6 |
2.选择上市地点的考虑因素
刚才伦敦交易所、韩国交易所、联交所和Nasdaq中国的负责人分别介绍了各自的优势,那么我现在想进行一次“逆向思维”,就是从企业的角度出发,看看企业应该如何选择上市地点。我认为有三点需要考虑:
(A)业务发展的需要
主要是业务类型和业务地点。公司上市所选择的交易所一般要有一定数量的投资人对公司的业务了解和感兴趣,并且能够发挥IPO的品牌传播效应,吸引到更多客户。
(B)融资与再融资成本
上市地点 |
A股 |
H股 |
平均PE |
61.57 |
22.14 |
上市地点 |
N股 |
Nasdaq |
平均PE |
15.31 |
38.18 |
上市作为一种融资方式,必然要付出一定的融资成本,这主要反映在市盈率(PE)上。而企业要想获得较高的PE,需要考虑上市地的投资人对行业的熟悉程度和对公司商业模式的认可程度以及股票的流通性等因素。除PE外,还要考虑上市费用、再融资灵活性等相关议题。
(C)公司架构和股东结构
如果是PE/VC等海外基金支持的(PE-backed or VC-backed)公司,一般选择海外上市;如果是纯内资的股权结构,就更偏向于A股上市。
3.新形势下IPO的路径创新
从去年9月8号六部委发布十号文以来,以前的红筹模式走不通了,在这种情况,我们就需要思考如何创新地完成IPO。大致说来,有三种模式可供选择:第一种是A股上市,即先设立合资公司(JV),将来股份制改组后直接在A股上市;第二种是境外上市,即在境外换股然后在Nasdaq、NYSE等证交所上市,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模式理论上可行,但实际成功案例还无;第三种是同时上市,这里可以考虑先上A股,然后拿出部分股权去境外发行,也可以考虑在发行A股的同时也在境外发行,这是一种创新模式,就看哪家证交所有勇气吃第一个“螃蟹”。
好了,我的演讲到此结束。希望以上观点能为在座的各位朋友提供一些参考或启发,也欢迎大家会后找我讨论。最后,祝愿所有的企业都能够“插上资本的市场,圆您上市的梦想”!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