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汉理资本_钱学锋
汉理资本_钱学锋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7,955
  • 关注人气:1,11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呼唤中国钢铁业的“米塔尔”

(2007-08-01 18:59:14)
标签:

产经/公司

钢铁业

环保节能

米塔尔

民营

资本运作

分类: 创立、经营公司
 最近我在做一个国内工业节能项目的私募融资,上周末参加汉理的客户和中国最大的民营钢铁公司之一签署合作意向书仪式,由我客户向对方提供钢铁炼铁领域世界领先的节能技术和应用。恰巧,上周末,中国钢铁协会在京开会,各钢铁公司巨头云集京城。
 
去年中国钢铁年产量达到4亿吨,占全球钢铁总产量的三分之一,国内现在有762家钢铁企业,然而2006年全国排名前5位的钢铁企业加起来的钢铁产量,仅占全国的25%,产能达到500万吨的钢企只有21家;行业集中度低,远没有形成规模和技术达到世界一流。因此,中国已发展成为“钢铁大国”, 却远非“钢铁强国".
 
大量中小钢铁企业,与大钢铁企业争强资源、市场、原料、资金等,同时由于其相对落后的技术,存在大量落后的产能和造成相当的污染以及资源、原材料、运输的紧缺。国内钢铁行业与地方政府的利益,又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不少地方的GDP和税收贡献,是来自于当地的钢铁企业。
 
和国内钢铁行业的情况颇为相反的是,世界范围内钢铁行业整合的步伐一直在加快,其中米塔尔集团,去年通过收购世界排名第二的安赛乐集团,成为年产1.2亿吨、横跨五大洲的、占世界钢铁产量10%的全球钢铁“巨无霸”。
 
其实,国内钢铁行业整合已初露曙光。宝钢集团和新疆八钢的联合,本钢和鞍钢的联合、首钢和唐钢在曹妃甸的合资,近日传出武钢入主昆钢等等,但是,上述钢铁业的联合,无一不是国企的整合、以及政府的介入和规划下完成。中国钢铁业“四大基地”方案、即以鞍钢-本钢为核心的东北基地、以首钢-唐钢为核心的华北基地、以宝钢-马钢为核心的华东基地和以武钢-攀枝花为核心的中西南基地,均是由政府规划、围绕着大型国有钢铁企业所制定。
 
中国近几年涌现出的民营钢铁企业,出路何在?中国如何诞生世界级的钢铁“巨无霸”?我觉得,政府的推手肯定会起作用。但长期看来,国内钢铁业的整合、民营钢铁企业的希望,在于三个因素:市场、技术和资本。
 
中国正处于工业化阶段,在未来10-20年间,各行各业对钢材、尤其是特种钢材、德需求,恐怕是有增无减。将来的出口市场、尤其是高附加值的钢材出口,潜力较大。
 
国内钢铁企业在技术上的投入和储备,普遍偏低。民营企业要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必须加强对技术的研发、投入和引用,通过利用更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提高产能、效率、附加值,进而降低成本、能耗和污染,使公司变得更加盈利、更加环保、更富竞争性。眼前的技术投入和引进,为日后更多的丰收作准备、打基础。
 
国内民营钢铁企业普遍缺乏资本运作,还停留在实业阶段,我称之为“做加法”,即卖一吨钢,算一吨钢的钱。民营钢铁老板要学会做“乘法”,即通过资本运作 - 股权私募 - 上市 - 并购,公司的未来价值不是以卖了多少吨钢来计算,而是以公司的净利润,乘上一个倍数市盈率得出。
 
汉理早先的客户、分众传媒的江南春,就在私募(三轮)、上市、收购这三级跳上步步踩中,公司从2003年的近一千万美元市值,发展壮大为现在的50多亿美元,四年间翻了500多倍!没有分众的上市,它也很难收购框架、聚众、无线、好耶等。
 
我国民营钢铁业,藏龙卧虎;由于机制、体制等诸多因素,我更看好国内民营钢铁企业,早晚会涌现出“米塔尔”式的钢铁“巨无霸”,但是,市场、技术和资本是达到彼岸的必由之路。民营钢铁企业的老板们,只有不满足于“小富即安”的状况,勇敢面对市场的竞争,才能有机会把握住市场的机会、才能获得国际资本的亲睐、才能既做大、也做强。
 
                          钱学锋 2007/8/1 于上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