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十九日(明天), 是中国工业气体行业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
国内目前规模最大的、有中国人管理的、领先专业工业气体供应商,
正式组建并投入运营。
大凡工业化程度很高的欧美经济体, 依靠其本国的巨大市场需求,
已形成4-5家几十亿至上百亿美元市值规模的大型专业工业气体公司,
在钢铁、石油化工、有色金属、建筑、 医疗、电子、 半导体等领域,
独占鳌头, 美国拥有Prax Air 和 Air Products (AP), 法国有Air
Liquide, 英国有BOC, 德国则有Linde(该公司已收购BOC),
日本也有两家大型工业气体专业供应商。
早先,
国外大型工业制造公司都是拥有工业气体车间,
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
这些大型工业公司考虑到分工专业化和成本的有效控制,
纷纷将其工业气体业务剥离、分拆, 组建更专业分工的独立工业气体公司。
此种商业模式在中国, 则是在两、三年前, 才刚刚开始萌发,
虽然上述国际工业气体巨头, 早在20多年前就进入国内,
通过中外合资气体公司运营, 但是普遍规模偏小。
工业气体业务运营,
有其相当的独特性, 即“全球品牌”效应, 加上“区域性”定价优势。
通常,
专业气体供应商会和当地一家大型工业公司(钢铁公司或石化公司)签署长期供气协议,
通过管道运输、供气, 这叫“Baseload“, "take or pay",
一般直径5百公里的区域供气价格, 均有该气体供应商决定。
除去长期供气部分, 有相当的其他气体,
可以通过罐装、瓶装运往外部市场, 这叫”merchant", 在钢铁公司,
氧气需主要供给钢厂, 而氢气则可以“外卖”。
工业气体的成本,
空气是免费的, 成本主要有: 空气分离机(Air Seperation
Unit/ASU), 还有电费。该行业现金流稳定, 利润率较高,
但需要不断投资扩大生产规模。
国际上欧美超过80%的大型工业公司,
启用专业工业气体公司(五大巨头),
只有约不到20%工业公司拥有自己的气体供应; 在国内, 此比例恰好相反
-- 国内近80%大型工业公司自己拥有工业气体业务,
国内普遍缺乏专业的、具规模和具品牌的大型工业气体,
挑战和机遇同时并存: 国内急切呼唤自己民族品牌、
且具有国际先进管理经验和全球品牌的专业工业气体公司。
在此大背景之下,
一个中国最大的专业工业气体公司、有中国人自己管理运营、并吸收国际先进管理和全球顶级私募基金投资的团队,
即将正式上路。 创始团队经过三年孜孜不倦的努力,
加上汉理资本一年多的资本运作协助,
此项目从当时的几页纸的合作意向书而已, 到现在”水到渠成“,
创始人可谓是”追梦人“和”造梦人“(dream creator),
而汉理资本则是”造雨人“(rain maker) --
这也是汉理资本四年来作为独家财务顾问所完成的最大一起股权私募融资案例。之后,
在此项目上, 汉理资本不仅是独家财务顾问,
还提供了境外投资法律文件起草、谈判时的法律咨询意见,
此项目也是汉理团队协作的成功案例(team work).
强大的市场需求, 诱人的市场前景 -- 2007年,
必将是私募基金投资中国的“新能源年”,
也是汉理资本在新能源领域取得突破之年。
继国内最大专业工业气体公司之外,
今年在工业节能领域的另外几个大型融资项目, 同样令人期待!
钱学锋
2007/3/18 周日沪上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