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周末,我冒着刺骨的寒风,和同事一起赶到北京,今早参加汉理资本一客户“公司员工期权说明会”,对该司即将考虑实施的员工期权计划,从国际惯例和资本市场的角度,作一个深入浅出的说明和沟通。
高速成长的公司,大凡都会经历三个阶段的发展,或称“三级跳”:第一跳,公司在单一股东、即创始人、带领下,从初创型发展成高成长性公司;第二跳,公司吸引私募投资人,并实施股权计划,使公司由单一股东朝股东多元化以及建立并不断改进公司治理结构方向发展;第三跳,公司实现上市,成为公众型公司。
要完成上述三级跳,最难的通常是,如何引进人才、并设法人尽其用、留住人才,靠高薪吗?靠高职位吗?这些都不是留住人的长久之计;创始人只有考虑,如何把自己作为大股东的利益,和公司的利益,以及公司主要员工的利益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利益共同体”,那么这个激励体制所能释放的能量,不可低估。也就是,
”公司为我,我为公司“,
大河里有水,必定小河的水位高,反之亦然。
如果贵司考虑设立员工期权, 那么有四大核心问题需要考虑:
-
期权发放的对象:是高管层而已,还是主要三类人:管理层、技术和业务/销售/财务骨干,对公司有不同贡献的各级员工,或是所有公司员工?我较倾向第二种,较符合国情,同时也和国际接轨;
-
期权的价格:这和私募融资时公司价值密切相关,通常在融资完成时的公司价值上有个折让;
-
期权设立的时间;有关期权的决定程序等。
股权私募融资, 即是“引资”, 更是“引智” 和
“引制”;引智是能够吸引更多公司发展需要的人才加入;引制则是建立公司治理和团队建设的良好管理机制。私募融资和员工期权计划的设立与实施,好比是一对孪生姐妹。
有了期权计划,才会有高成长型公司的”造梦“计划、致富神话,才会有百度上市,诞生公司许多百万富翁、千万富翁,才会有李彦宏和今日的百度。
钱学锋
2007年3月6日, 于北京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