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八卦古村呈坎

(2014-07-11 20:40:27)
标签:

徽州行记

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呈坎

神秘八卦村

分类: 萍迹--我的杂记

   

 http://s8/bmiddle/001oqxJNgy6KmUbBlQP27&690

 

八卦古村呈坎

----徽州漫步之三十八

 

多次车过呈坎。其中一次,同车的当地朋友说这是一个八卦村,《易经》中阳为呈,阴为坎,呈坎就是阴阳合一,村名即是此意。当时在心里感叹,这古徽州确实不得了,随便一个普通村子的名,就透着如此深厚的文化气息。

后来知道,呈坎不仅不是个普通的村子,而且大名鼎鼎。800多年前的先哲朱熹老先生说它:“呈坎双贤里,江南第一村”。当代国画大师刘海粟先生有言:“登黄山不可不去呈坎”。它是当今世界保存最为古老、最为神秘、最为完好的风水八卦村,号称中国风水第一村。

6月中旬的一天上午,在小雨中驱车前往呈坎。开心的是,一到村口,雨竟停了。徽州区和呈坎镇的朋友们说,雨后的景色更美。

村口是若干栋古民居,典型的徽派建筑,灰白相间的斑驳墙面,高高的马头墙。宽阔的广场对面是永兴湖,介绍说这是东汉至南宋时期的水口,在风水布局中为地户,聚水纳财之意。湖面积不小,此时荷叶田田,莲花盛开。因为雨刚停,叶和蕊上有许多晶莹的水珠。湖中有小道,道上有石桥,近处是典型的徽派古民居,远处是云雾缭绕的青山,怎么看都是很美的风景画。

沿湖边小路来到“平安坎”,坎是一座很短的石桥,前有两只石刻神兽把守。据说它们是紫薇神君下凡时手牵的神兽,专司吞食妖鬼邪气,保留祥瑞之气,佑人平安。按当地规矩我先抬左脚(女性先抬右脚),迈过坎。朋友们笑着说,过了此坎,便一生无坎了。这是呈坎的“过坎文化”,呈坎的旅游广告词就是“登黄山天下无山,游呈坎一生无坎”。遇到大些的困难时,人们都说是碰到“坎”了,困难解决了就说过“坎”了,谁不希望“一生无坎”啊。

湖边还生长着一些别的植物,其中一种开着紫色的花,形状有点像麦穗,也有点像薰衣草,很好看。问人,答曰叫梭鱼草,是一种养在水域的植物。不少游人在湖边和湖中小路上赏荷,在石桥上和古宅边拍照,笑语欢声不断。

在一幅嵌在地上的石刻村形图前,呈坎朋友给我们介绍了村子的由来以及布局。村子坐东朝西,四周围着8座山,构成天然的八卦布局,一条河呈S形由北向南穿村而过,恰好是八卦阴阳鱼的分界线,村中原有两座庙宇是两鱼的鱼眼,可惜现已不存。

这真是一幅典型的中国八卦图,阴阳鱼表示万物之间相互关系相互依存,两个鱼眼表示万物之间相互渗透相互转化,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阳相合,相生相克。自然八卦与人文八卦高度融合于这个偏僻的皖南山村,发现者、设计者必定是深谙易理的高人。

当然是高人。首先在此建村的是东吴大臣诸葛瑾。诸葛瑾是诸葛亮之兄,文武兼备,深受孙权信任。诸葛瑾当然是懂得阴阳八卦的人,他和东吴大将吕蒙平定三越后,发现了这个少见的风水宝地,便在此设长春里,由孙、吕两大姓子孙定居,取名龙溪。这样算来,呈坎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了。

唐朝末年,江西南昌罗文昌、罗秋隐堂兄弟迁居此地。二罗也非常人,生长于世家旺族,通“六经孔孟之传、诸子百家之经”,还晓“天文地理、战鬼陈神、阴阳医卜等术”,因战乱“屣弃家产,遍择里居”,最终选择了龙溪,并改名为呈坎。罗氏兄弟对呈坎进行了一些规划和建设,理论就是风水学说。注重天时地势,讲究负阴抱阳,使村子背山依水,山环水绕,求得阴阳合一、天人合一。

到明时,风水学说已经非常完善,徽州一带更是风水盛行,罗氏后人又对村落和河流进行了大规模的治理,形成了“枕山、环水、面屏”、“龙凤呈祥”的最佳风水格局,完成了自然八卦与人文八卦在呈坎的统一。

走进村子,就像走进了八卦阵,走进了迷宫。呈坎有二圳五街九十九巷,没有熟悉村况的人引导,恐怕真的会进去了就出不来。村口看到几个村妇,向游客自荐做导游,说没人带路会走不明白。

二圳是两条水渠,利用地势将众川河水引入村内,供生活、防火、排水、灌溉等用。在呈坎的大街小巷和房前屋后,经常看到清水在墙边小渠静静流淌。水非当年水,圳是当年圳,水声与当年一样的幽静。

一个村子竟然有五街九十九巷,我以前从没见过。呈坎的五条街大体与众川河平行,南北走向,九十九条小巷则由街向东西方向延伸出去。很明显,村子经过了精心的规划,才可能形成这种布局。

街巷道路全是花岗石板铺筑而成,两侧是高低错落、鳞次栉比的民宅。许多地方是一眼望不到头的,高高的粉墙早已是灰色的,布满黑色斑印。从十多米的马头墙往上看,天空也是窄窄的。一些门楼上,长着细小的树与青色杂草。即使是朋友们陪同,行走在这样的街巷里,依然有穿越时空、回到几百年前的感觉。除了一批一批的游人在导游引导下或来或去,非常安静,听得到水珠从叶上落下的声音。

呈坎是古建筑保存最好的村落之一。呈坎古民居建筑群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据介绍,村里现有宋、元建筑各2处,明清建筑150多幢,其中明代的三层楼建筑就有8幢。还有许多古亭、古桥、古井、古祠等。我们先后参观了下屋、五房厅、燕翼堂、钟英楼、环秀桥、罗东舒祠等。五房厅是二层建筑,很气派的当铺。尽管呈坎昔日是交通要道,村子里有当铺还是令人惊奇。钟英楼是跨街门洞上的小楼,打更、报时、纳凉之用。燕翼堂内三层木楼,高大宽敞,极具特色。众多的石雕、木雕、砖雕,非常精美。

融古、雅、大、美于一体的罗东舒祠最为引人注目,它规模宏大,仿曲阜孔庙,四进四院,占地5亩多,建筑面积3000多平方米。走过高大的棂星门和7开间构成的仪门,400多平方米的庭院中,有一株600多年的桂花树,根部长出四枝主干,枝叶繁密,树冠甚大。据说院中原有4棵桂花树,现仅存此一棵。享堂正面有22扇高大的木格子门,内可容纳千人,大的可以说有些空旷。正中壁上挂巨匾“彝伦攸叙”,为明著名书法家董其昌所书。此匾长6米,宽2.5米,是全国现在保存最大的古木匾,被称为“中华第一匾”。堂中四根粗大的金丝楠木木柱,十分珍贵,价值难以估计。

最精华的地方是寝殿,其气势和精美令所有前来造访者感到震撼。三排宽阔的青石台阶通向大殿,沿廊10根巨大的石柱,殿内46根粗大木柱,明9暗2共11开间,形制宏伟,状如宫殿,也如曲阜孔庙。而且,其精美的雕刻,又远远超过了一般的宫殿。殿内的斗拱、雀替、梁头、叉手等构件,或云或花或飘带或浪花,秀丽典雅。梁托梁脐上雕刻有许多动物、花卉等,非常精致。梁架上满布民间彩绘,是罕见的民间彩绘珍品。大殿上面是一层近5米高的楼阁,这是重修工程因故停止多年后重新修建时加盖的,这就是著名的宝纶阁,专门珍藏和供奉圣旨、皇榜、御赐等。据说因为寝殿的建筑规格逾制,便加盖此层,上敬君主、下供祖先。也说是因为使寝殿高于享堂而建,使整个祠堂形成四进院落一层高过一层,寓步步升高之意,也为体现祖先崇高之意。

这次罗东舒祠的重修,始于1542年,完成于1619年,前后建了70多年,花费白银超过一亿两。美仑美奂的罗东舒祠,是体现徽州建筑艺术、雕刻艺术的代表性建筑,1996年被定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罗东舒祠不是个人祠堂,而是罗氏的宗祠。罗东舒是宋末元初的奇才,多次拒绝元庭邀请做官,自号“贞靖”,在家乡呈坎做个隐士。他精心整理罗氏族谱,为家族做出重大贡献。明嘉靖年间重修罗氏祠堂时,族人一致同意改名为“贞靖罗东舒先生祠”。忠、孝、节、义是徽州文化的重要内容,古徽州人十分看重忠、孝、节、义,由此也可得到充分的体现。

以一族之力,能够建立如此复杂的村庄,能够建立如此众多的高宅大院,原因是呈坎罗氏千百年来人丁兴旺、英才辈出。罗氏兄弟迁来后,枝繁叶茂,很快形成前罗、后罗两大家族,成为歙县八大家之一。地方志记载,仅明代罗氏官至主簿以上者就有110人。出自呈坎罗氏的历史名人有宋吏部尚书罗汝楫、史志学家罗愿,元国子监祭酒罗绮,明都察院右佥都御史罗应鹤、制墨大家罗龙文、地理学家罗洪先,清直奉大夫罗洪化、著名画家罗聘,等等。当然,还出了一批富商巨贾。

朱熹、苏轼、欧阳修、董其昌、祝枝山、林则徐等名人与呈坎罗氏都有交往,并在呈坎留下了痕迹。朱熹为《罗氏族谱》作序,称呈坎“以进士发家嗣世家业赫,为歙文献称首”;欧阳修为《罗氏族谱》题词,“文德武功名留简竹,理学真儒后先继续”。

英才辈出不是偶然的。徽州历来重文兴教,呈坎罗氏更是如此,非常重视文化教育,《罗氏宗谱》中说,“三世不读书,归于小人也”。挂匾是荣耀的标志,罗氏子弟科考高中、为官为宦,家族会为他们挂匾,以示褒奖。现在的呈坎,还有“三代不读书,好比是个猪”的俗语。

呈坎古称龙溪,龙也有折腾的时候,去年6月30日突如其来的一场暴雨,引发特大洪水,给呈坎造成很大损害。洪水进入街巷和民居,高达一米多,元时所建环秀桥倒塌,当时许多中央媒体都报道过。在各级的重视和支持下,呈坎灾后重建工作迅速、有序,没多久就恢复正常,又迎来了一批批游人。至今在许多古民居的墙面上,还能清楚地看到米多高的水淹痕迹。

呈坎还有些特色小吃,毛豆腐就是其中代表性的。毛豆腐是徽州小吃,也是道有名的徽菜。呈坎罗氏的毛豆腐名气很大,入选上海世界博览会指定食品,曾在中央电视台“话说长江”、“舌尖上的中国”栏目中介绍过。在呈坎一条深巷中,有家毛豆腐百年老店,店面不大,生意却很红火。在老板、老板娘的盛情邀请下,我们进去品尝,炸得焦黄的毛豆腐,醮了辣椒调料吃,果然味道鲜美。在店内一间小房里,我还看到了毛豆腐的原料,豆腐上长着一寸多长的白色茸丝,这是鲜豆腐腌制数日后生出的霉菌丝。来黄山后品尝过多次毛豆腐,原料还是第一次见到。

呈坎罗氏当代也有不少人才,分布在海内外,其中包括很多迁移到我国各地的。村子里现在有700多户、2000多人,在皖南还是大村,其中罗姓占四分之三。最早居住于此的孙、吕姓极少,不过,村里仍有孙家巷、孙家庙、吕家井等,流传着孙权、诸葛瑾、吕蒙等人的故事。

在呈坎的街巷里与村人们交谈,你会感觉到他们的纯朴,感觉到他们对生活的从容态度,甚至有许多平淡味。在这块风水宝地上,昔日的繁华、气派不再,但是,村人们的平常生活,也是在继续谱写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崭新篇章。这在现代是非常稀少的,尤其可贵。

 

 

http://s2/mw690/001oqxJNgy6KmUz2RBTa1&690

http://s6/mw690/001oqxJNgy6KmUAtlVH25&690

http://s7/mw690/001oqxJNgy6KmULvW5Mc6&690

 

 

http://s11/mw690/001oqxJNgy6KmUIfnrcba&690

http://s1/mw690/001oqxJNgy6KmUN2a6k30&690

http://s1/mw690/001oqxJNgy6KmUUrTsAf0&690

 

 

http://s8/mw690/001oqxJNgy6KmUVYa4757&690

 

 

http://s12/mw690/001oqxJNgy6KmURXqUH1b&690

http://s13/mw690/001oqxJNgy6KmUTgZTCdc&690

http://s13/mw690/001oqxJNgy6KmUXgiao7c&690

http://s9/mw690/001oqxJNgy6KmUZfCTCe8&690

http://s13/mw690/001oqxJNgy6KmV14W966c&690

 

 

http://s15/mw690/001oqxJNgy6KmVrj5EO6e&690



 

 

                                         2014,7,1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雨中游黄山
后一篇:水墨徽州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