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九池,藏在深山里的那份独特绝美

(2014-04-05 11:44:53)
标签:

文化

分类: 闲云

 http://s4/mw690/001oqsE4zy6HRCh75XZ73&690

  九池,是洋县茅坪镇最远的一个村子,距离镇政府23公里。我与九池似乎很有缘份,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就知道秦岭腹地有这么一个美丽的小山村。那时我刚到洋县县委宣传部不久,专职从事党报新闻宣传工作,每月都有具体的刊稿任务,有此压力,我每天都要睁大眼睛竖直耳朵,去发现去打听有报道价值的新闻事件或新闻线索。1996年4月下旬的一天,我去洋县野生动物保护管理站采访,仇培敏站长向我介绍了茅坪镇九池村精心呵护一只偶然进村游荡野生大熊猫的事情,我感觉它既新鲜有趣,又体现了山民们自觉保护野生动物的环保意识,是个很好的新闻素材。于是,我不厌其烦地向他们打听整个事件进程的具体细节和感人场面,回来后赶紧形诸文字,以《大熊猫进村记》为题目,写了篇现场短新闻,寄给了刚刚创刊的《三秦晚报》。5月4日,《三秦晚报》就在一版全文予以刊发。拿着样报,我心情很激动,一字一句又细读了三遍。尽管当时因时间紧张、条件所限,我没有亲临九池采访,但秦岭深山中的这个“九池”之名却深深印在了我的脑海里,经年累月,挥之不去。--知道那里是个野生动物出没的神奇地方,尤以国宝级动物大熊猫、金丝猴、羚牛等数量之多而名闻遐迩。
  想去九池一睹芳容的愿望很强烈,然而因生活的种种羁绊一直未能成行,记得有一次乘班车都走到三联村了,后因天色晦暗,雨意浓郁而取消。此后有关九池的消息,我都特别关注。2000年4月,我到长青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去采访,听到了一件特别感人的事情,说是九池村的一位农妇(名叫张卫平)看到巡护点上有一只被工作人员从野外救回的小鬣羚,因为饥饿,这只小鬣羚奄奄一息,在工作人员“喂奶”的戏言之下,这位农妇毫不顾忌,毅然决然上前哺乳,挽救了这条可爱的小生灵。这可是个绝好的新闻!我详细打听事情的经过后,写了《陕西一农妇毅然哺乳救活小羚羊》一稿,投寄出去。很快,这篇新闻在《中国林业报》、《陕西日报》、《西安晚报》、《陕西农民报》、新浪网以及新华网等许多媒体刊发。
  羚牛,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与大熊猫、朱鹮、金丝猴同称为“秦岭四宝”。这家伙个大力猛,上山下坡,来去如风。每年春天,一些情场失意的羚牛郁郁寡欢,独自下山,排遣惆怅。若偶遇人畜,它们就惹事生非,挺着一对尖利的牛角,顶撞挑摔,每每酿出非死即伤的惨剧来!九池在长青自然保护区域内,这里山高林密,人烟稀少,天敌缺乏,羚牛数量逐年增多。这也就造成了该地饱受羚牛肆虐与伤害。2002年春天,山上一头公羚牛闯到九池村后,疯劲大发,见人顶人,见畜顶畜。最后造成了俩死俩伤的惨剧。《华商报》和《中国青年报》的记者,都曾亲临九池,采访报道了羚牛伤人,以及洋县林业局最后组织人力射杀肇事羚牛的全过程。当时我极想去九池一看究竟,但有关这方面的消息,林业部门屡次忽略了宣传部,没人提前通气,等事后知晓了,早事过三秋了。遗憾之余,只有空留嗟叹!
  九池村民养蜂成习,全村一年收获蜂蜜几千公斤,是当地山民的一项重要经济收入。在茅坪镇采访,了解到这一情况后,我写了消息,后来发在《汉中日报》以及《陕西农民报》上。
  李爱国,是我的连襟兄弟,他一直在长青局茅坪动物保护站九池巡护点上工作,日常的工作任务就是上山巡护。有这个直接关系,我经常向他打听九池的情况,他呢也乐于介绍九池的人文地理、经济发展、风景物产等方面的事情。他说九池的风景很卓美,山青水秀,动物众多,尤其是夏天去那儿,凉爽宜人,溽暑全消,尤其中午时分,下到纤尘不染的九池河中洗澡,那绝对是一等一的享受。他热情相邀前往考察、游玩,倘若去了,随我意愿,想玩几天就几天,好好感受一下九池。然而单位、家庭,诸事碌碌,一直分身乏术,可等他离开九池,调到茅坪动物站上了,我还没有成行,殊为遗憾。
  白驹过隙,一晃20年了,尽管我践行感受,但美丽的九池永远留在心头割舍不下,总在牵挂着什么时候能去圆梦!3月26日,华阳文友陈全成起伐女儿,我和刘阳前往祝贺送礼。在华阳和陈全成、董云光等人谈得很是亲热,聊天中,董云光又提起了九池。我问他去过没有,他说他也没去过,但知道那个地方的风景很不错。谈着谈着,心中的那份期待和欲望越来越强烈,干脆返回途中折向九池,去探寻一番!我说九池没有亲朋好友,谁也不认识,去了没人接待应酬还成问题。他说九池的支书是张世清,那人热情好客,脾气耿直,人很实在,去了你就找他吧。我一想找就找吧,反正我在县委宣传部呆过14个年头,写过二千多篇新闻,乡村干部们,就算没见我本人,可至少听到我这个名字。我给九池写过三、四篇新闻,对那儿一往情深,就凭这,我想去找找支书,不会不接待吧。为保险起见,我又问李爱国打听九池的支书和村主任。他说支书张世清,村主任是王老牛,和他的关系很好,去了说说他即可。
  我骑上摩托车,带着刘阳离开华阳一路杀奔九池。到茅坪后,过大桥,沿着九池河向东北疾发。原来的 路是狭窄的土路,现在打成了水泥路,尽管不太宽,但走上去很舒心。山回路转,悠悠慢上,只见山高谷深,山溪潺潺。这里的风景与华阳殊异,山势奇特,山沟狭仄,河水清澈,石头既大且奇,各具情态,洁净如洗;溪旁皆长竹树,树下青苔青草萋萋,很是养眼。像在画中游一样,骑行25公里,终于抵达九池二组。在村民的指点下,我们看到了河南高台子上的张支书家。
  我以为去他家的路不会太差,所以骑上摩托过了铁索桥,沿一条羊肠小道,朝坡上开进。忽然我感觉车下的路有些松软晃动,定睛一瞅,心下陡然一惊,原来我驶上一座树枝搭成的小桥!桥极窄,仅容一人通过。我摄定心神,稳好车把,驶了过去。开了二、三十米,忽刘阳在后面大喊说走错路了,要我回头。真是要命,又要提心吊胆地过那个树枝桥。硬着头皮,壮着胆子,再过。捏着一把汗总算过了桥。顺另一条更为逼仄更为陡峭的小路,向上冲去。可惜因坡度太大,刚冲出不远就熄了火。再打再冲,反复折腾,幸亏刘阳在后面不遗余力猛推,费了贼七二磨功夫,拐来拐去,最后终算骑到了张支书家。
  张世清,身材魁梧,脸堂黝黑,浑身上下透着山里人特有那种憨厚、诚挚和信任。他笑了笑,有点惊讶地说:“想不到你还骑了上来!到我家来,骑摩托不好上,路窄坡陡弯急,技术不过硬很难上来。”我嘴里说不要紧的,其实心里到底有点发虚。车子过了吊桥,无法转身,只好一条路走到黑了。
  我向张支书作了自我介绍,他说知道我,过去在报上经常看我写的报道。这样一寒喧,就觉得很亲热,距离一下子拉近了许多。他是军人出身,在村上当了二十多年干部,干过村主任,后来又当了支书。谈起九池的旅游开发,他说九池这地方确实是原汁原味原生态,蕴含一种天然之美自然之趣,根本没有一点人工斧凿的痕迹,真山真水真石真景。九池经他们初步勘探,有23个景点,有:响滩瀑布、东平瀑布、天圆寨、太子庙、太子洞、大龙滩、小龙滩、方家坟、胡家大院、棺材滩、观音岩、鸡公寨、烤人油、三口锅、黑龙洞、黄龙洞和七姊妹山等。他说这些地方都还是原始状态,绝少人迹,孕育着大美大景。我问他从九池二组出发,最远的景点是哪个?他说要说最远,怕是太子庙、太子洞及天圆寨了。要去,得吃了早早饭,背上干粮,转上一趟,回来天都黑了。太子洞,传说是朱元璋的出生地,朱元璋他妈当年逃难来到九池后,在这个洞子里生下了他。旁边还有太子庙,是以后百姓修建起来专门祭祀朱元璋的。(对此,我有些不认同,朱元璋乃安徽凤阳人,小时侯家贫放过牛,后在皇觉寺出家。安徽到陕西有二千多里之遥,重山间隔,朱母怎么会到得汉中,况且还是秦岭深处的九池坝?)天圆寨,过去是土匪盘踞的一处要塞,三面悬崖峭壁,无处攀缘,只有一面有小路可通山顶,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山虽然高,但山上有水,这样就能停住人……
  张支书如数家珍般地向我们详细介绍九池的绝佳景点,太子洞看过照片,不知里面究竟有多深;响滩瀑布,也看过照片,水激冲石,水清石白,很是壮观,东平瀑布,黑龙洞、大龙滩、三口锅、天圆寨等景点都是第一次听说,最感兴趣的还是天圆寨,这个位于高山顶上的寨堡,不知还有遗迹遗物吗?上面地方大不大,有无曲径通幽,别有洞天的隐秘去处?
  张支书很热情,得知我们上来,早从村里请了一位做饭的把式,给我们安排饭菜。攀谈中,饭菜已好,陆续端了上来,全是山里出产的土特产,吃起来特别香甜。村上的王老牛主任,也赶了过来作陪,他们都能喝酒,热情相劝。盛情难却,尽管我和刘阳不会喝酒,一人也喝了七、八杯。饭还没有吃完,村上的文书方升学又打来电话,叫到他家去吃饭,说是一干人在那儿等着。打了几道电话来催,最后王主任先过去应付,一再叮嘱让我们吃几口不饿了赶紧也过去。
  晚上两场酒喝得人晕晕乎乎的,刘阳把我从方文书家搀扶回来,已是夜里12点钟了,但人很兴奋,没有睡意,张支书兴致也很高,他坐在沙发上,和我们吹牛谝传很是投机,这一聊又是两个多小时,等我们休息时已是凌晨三点多了。
  27日吃过早饭,张支书说他亲家家修房打地基,他必须去帮忙,看景点带路让方文书去就行了。这次你们初次来,就看沿路的几个景点吧。要跑遍所有的景点,没有六七天时间是不行的,再说现在树林的叶子还没有长好,景色有些单调,过上一两周就是另一个样子。
  方升学,30多岁,很精悍。他说今天去看看响滩瀑布、方家坟、棺材滩和胡家大院吧。这几个景点都在路边,你们先看看,留个大根印象,下次再看其他景点吧。他骑上一辆摩托,我带上刘阳,沿九池河朝下游走去。
  响滩瀑布,其实不是瀑布,乃是一个跌水滩,因为瀑布是有高度限制的,没有一定的落差,是不能称之为瀑布的。至于多么高才能称为瀑布,我也说不大准。水很清澈,冲过一块巨大的连山石跌入下面的深潭中,潭边山石耸峙,树林丰茂,河道里遍布大石,各具造型,洁净如洗,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水声很大,离得很远就可听见,也许这就是响滩之名得来的缘由吧。
  棺材滩,是个略似长方形的深潭,当地人看它像个棺材乃以名之,刘阳说这“棺材”二字似乎口采不好,重换个名字吧,随口说了几个都不满意,只好留待后来再改了。
  考察较细的是乃方家坟。记得《华商报》曾登过洋县茅坪发现明代古墓的新闻,说是墓主是明代一位陕西布政使、按察使,并说:“藏于秦岭深处数百年占地300多平方米墓葬规格在陕南罕见。”此消息先后被新华社、人民网、《西安晚报》等媒体转载报道,曾引起了一时轰动。但后来经汉中方志学专家、权威郭鹏老先生实地考证,得出的结论是该墓是一座清代道光22年(1842)的墓,并非明代墓;墓主为方光福,并非道光时任职陕西布政使的方载豫,也非其他任何一位陕西布政使或按察使的墓。这就直接否定了九池当地人津津乐道所称的布政使的墓地。
  过跳石,穿树林,远远就看见山坡上一有座高大的墓地,方升学说:“看,那就是方家坟。是我们老祖先的坟墓。”
  这是一块背靠大山,面朝小河,约2亩大小、宽约30多米的墓地,两边用石头垒起四五米高的挡墙,用石条垒起宽四五米的台阶。拾级而上,我们来到墓门处。墓牌坊顶部,有“禄辅廉堂”四大字。墓门石牌坊分三楹,正中的碑被嵌在碑龛内,碑文漫漶不清,仅仅能看到正中的大字:“皇清待赠方公行一讳光福字周盛  孺人吴氏×元基”。墓碑牌坊的右侧,有块题为《圣赐住宅》的碑,内容是赞颂墓主的,署名为“钦命陕西按察使司兼管驿传事务随劳加一级记录十三次”、“陕西布政使司布政使加三级记录二十一次  徐”;左侧也有块《圣赐住宅》碑,内容是赞颂墓主夫人的,署名是“特授陕西汉中府正堂廷试孝廉方正汉中府知府随带军功加六级记录十三次  奉”、“敕授洋县正堂文林郎知洋县事世袭恩骑尉加五次记录十次囗”。
  仔细观看碑文《为方公卜地小引》,乃是洋县当时的僧人然明写的,文中未述及墓主身份、籍贯、生死年月,也无其行状事迹,仅述及墓主之祖父曾在常川府(查《中国地名大辞典》上,历史上并无常川府)任府尹,“公(光福)之年已七十矣……科第为官,清正福寿”。碑尾署墓主子孙名字,署时间为“道光贰拾贰年季马月中旬吉日”。
  虽然郭鹏考证出,该墓非陕西哪位大员的墓地,但有诸多疑问:①该墓地及其墓饰规模如此宏大,又有陕西按察使、布政使、汉中知府、洋县知县的赞词,看来墓主是有一定身份地位的,但是清光绪《洋县志》上为何没有记载墓主及其墓葬?②在墓地内,除已经砌起的三层台阶外,到处橫七竖八地散乱着两米左右的石条,上面雕刻着人物、动物等浮雕,有的尚未刻竣。显然,这是一块尚未竣工的墓地。这是因何原因所造成?③碑文中为何没有墓主人的具体行状、职务、身份等基本记载?④为人卜地属道士职业,佛僧并不为人卜阴阳地宅,但本处《为方公卜地小引》碑文,为什么却是僧人所为?⑤这么有身份的人,为什么碑文却如此不伦不类?而且墓碑石材低劣,牌坊上的五幅楹联书法水平甚差?⑥墓顶“禄辅廉堂”什么意思?碑文中“元基”(按碑格式,应为“之墓”二字,尚未见把墓称“元基”者)、“季马月”,到底是哪一月?
  听方升学该墓在上个七十年代被人盗挖过,在墓门石牌坊正下方,果然看到被人掏挖了一个大洞,墓顶部,也被人掀开了覆盖的土层、石条。处在这样深的山中之墓,何人盗掘?是否盗挖出了有价值的什物?
  这些疑问,只好留待九池旅游兴趣后,来此探寻的文史方面的专家来解决了。
  在另一条沟中,我们去看了胡家大院、这是一处清代的大宅院,院门乃是石条所砌,是个名符其实的“石门”,院内有三间大房,两间厦房,房子是老样式。在外面墙面的青砖上刻有“嘉庆二年,胡朝义二子长男在臣在相。”的字样。
  看完这四处景点,看到天色作暗,似乎要下雨,我们只好告别九池,赶紧赶往茅坪。一路上,牛毛细雨不断,好在雨不大,仅仅濡湿了衣服表面。
  我们刚下茅坪,雨突然大了起来。想返回去,不甘心。看雨小了再走。没想到这天老天似乎和我们做对,我们一上车骑行没有几步,雨陡然又下大了。在西村路边一家避了避雨,生火烤烤衣服再走。雨越来越大,已是中到大雨了。我们再也不想避雨了,冒雨前行。雨水很快浇透了我的衣服,冷水从腿上直灌皮鞋,冷风一吹,冻得人直打哆嗦。雨像密密的箭簇,直射人的脸面、胸腹、腰背,打得脸上生疼。眼睛根本睁不开,眼镜上也是模糊一片,没有办法,只好把眼镜压低,从眼镜框子的上面看出去。天暗得很黑,山谷间雾气很重,风雨如晦、万物隐匿,就在这样的恶劣天气下,我和刘阳没有退缩没有畏惧,横下一条心,天上下刀子,也要赶回洋县城!
  我们咬牙坚持着,互相鼓励着。在天快要黑时,我们终于骑了下来,刚走过东环路转盘,大雨停歇了。可气!不早不晚,偏偏在我们刚进洋县城时天色放晴了,老天和我们开了一个玩笑。尽管很苦很累很狼狈,但我们很高兴,因为我们发现了深藏于秦岭深山中的九池,像是养在深闺人未识的美女,她终于被我们发现了。我们还要让更多的人知道她的天颜美容,让更多的人来朝觐她!

http://s9/mw690/001oqsE4zy6HRCmX1UY58&690

http://s12/mw690/001oqsE4zy6HRCo7KZ5cb&690

http://s11/mw690/001oqsE4zy6HRCpo4WK1a&690

http://s16/mw690/001oqsE4zy6HRCqGqPZ4f&690

http://s9/mw690/001oqsE4zy6HRCs0KDK18&690

http://s3/mw690/001oqsE4zy6HRCtsWlk02&690

http://s5/mw690/001oqsE4zy6HRCuS70o64&690

http://s4/mw690/001oqsE4zy6HRCwe88Pd3&690

http://s4/mw690/001oqsE4zy6HRCxApph73&690

http://s11/mw690/001oqsE4zy6HRCz3IXU4a&690

http://s13/mw690/001oqsE4zy6HRCAN3K4ec&690

http://s12/mw690/001oqsE4zy6HRCCD8P9ab&690

http://s7/mw690/001oqsE4zy6HRCEiNoOb6&690

http://s10/mw690/001oqsE4zy6HRCFYk3Le9&690

http://s2/mw690/001oqsE4zy6HRCHVFe1f1&690

http://s9/mw690/001oqsE4zy6HRCJkT2088&690

http://s13/mw690/001oqsE4zy6HRCKCg1K5c&690

http://s3/mw690/001oqsE4zy6HRCLMtt8f2&690



http://s10/mw690/001oqsE4zy6HRCOzUk9c9&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