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当地的朋友说,他去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旧址看了看,那里已经成了一片草坪,虽然是冬天,绿草茵茵。草地边缘,摆放着多个花环。
从新闻报道中看,总理应该没有去现场,国务活动太密集了,他一个会议接另一个会议,有时连喝口水时间都没有。
朋友发来的图片分辨率不是太高,也看不出是谁送的花环。
但如果没猜错的话,这些花环中,应该有这次到访贝尔格莱德的中国同胞送上的。
这是一段让亿万中国人愤慨而伤痛的历史。看着朋友发回的现场照片,我想起了15年前那个让我和很多同事永远无法忘记的时刻——1999年5月7日夜,美军战机突然向中国驻南大使馆发动导弹袭击,使馆被摧毁,邵云环、许杏虎、朱颖三人不幸罹难。
邵云环大姐是我的同事,我和她未曾谋面过,或者以前见过,但也并不认识。但我读过她很多发自战地的报道,清晰地还记得她在一篇文章中这样说:她每天晚上“像等楼上的另一只靴子掉下来”一样等待爆炸,因为当时北约战机“精确地”炸毁一个目标后,通常便会完成任务打道回府了。
但那一夜,美国战机却“精确地”对准了中国大使馆。漂亮、气派的使馆大楼被炸成废墟。我的同事、还有两名光明日报同行的生命,永远地定格在了这个黑夜,在贝尔格莱德。
我清楚地记得,那是一个北京没有风沙但到到处是飞絮的日子。单位让紧急编写一本《中国不可欺》的书籍,开篇几段是我写的:“1999年5月的北京正是春光明媚、满城飞絮,就在这柔暖和煦的春风里,我们闻到了贝尔格莱德的血腥。而这一次,血腥竟是如此的呛人,中国人沉浸在悲痛和愤怒当中……”
我清楚地记得,我的一位眼睛有病疾的师长,当时就坐在办公室的沙发上,泪水忍不住地溢出。这样的哀伤,同时传染给我们。在当时新华社大厦一楼设立的邵云环灵堂,很多人边鞠躬边哭泣……
还有全国的愤怒,在美国驻中国大使馆外,群情激愤的场景……相信很多人应该还记得!
一晃,15年过去了,真相依然是一个谜。
我后来去美国工作过,也曾问过美国的高官,到底是怎样的失误,才能让精确的美国导弹对准中国大使馆?毕竟,中国大使馆建筑在贝尔格莱德还小有名气,而且也不是才刚刚建成。美国人只是辩称,这肯定是失误,美国真没有炸中国使馆的必要。
我后来也在以色列工作过。当时中国驻以色列大使潘占林,就是炸馆时中国驻南联盟的大使。在潘大使看来,美国肯定是蓄意而为。他还回忆说,当时战争期间,大家都很烦闷,当天小伙子们还提议在地下室里打会牌,一向宽容的他,阴差阳错地没同意。幸好没有,导弹摧毁了地下室,如果大家打牌的话,可能会无一幸免。
真相,随着时间的推移,或许能大白于天下吧。
15年过去了,当年曾愤怒示威的学生,应该都已为人父母。中国,也已崛起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应该不会有第二次“炸馆事件”了吧!
往事不堪。看着朋友发来的照片,无限感慨!
愿逝者安息,愿国家强大,愿我们所有远行的同胞,都健康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