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记得2008年寒冬,奥巴马战胜麦凯恩赢得大选。已是子夜时分,华盛顿数所大学的学生,涌向白宫外的马萨诸塞大街,隔着白宫栅栏高呼奥巴马的名字,然后则是“布什,下台”“布什,滚蛋”的呼喊,浑不顾小布什还住在里面,他还是总统。
奥巴马竞选海报,HOPE(希望)是他胜选的重要原因。
但六年过去了,奥巴马仍然是总统,但希望更多变成了失望,票房保证的奥巴马也成了票房毒药的奥巴马。中期选举后,国会参众两院彻底被共和党掌控,坐镇白宫的奥巴马已然成了跛脚鸭,最后两年必定是“垃圾总统时间”。
从某种程度上说,奥巴马的美国梦实现了,他从一个黑人孤儿成为超级大国的总统;但他的总统梦,很多时候也是一个噩梦,毕竟,要接受无休无尽的嘲讽,需要一种高超的耐力和定力。
以前我也写过多篇分析文章,探讨为什么奥巴马玩不转美国。
这里面肯定有他个人的因素,也不乏美国社会积弊的结果。
从个人因素上说,他为人亲近,但却优柔寡断。比如,在赤字上限谈判中,为避免新的危机,奥巴马一路妥协,这虽显示了他执政理性的一面,但一个总统过于软弱和无原则,更加剧了支持者的质疑和不满。
还有,在叙利亚问题上,美军已箭在弦上,但奥巴马最后放弃战争;在乌克兰问题上,面对普京的强悍作风,美国完全处于守势。奥巴马的和平主义,在国际上风评不错,但总难免让美国人感到憋气。他小圈子的用人方式,更加剧了外界的批评。
还有,则是美国的体制性问题了。上任之初,奥巴马雄心勃勃,展开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推出大规模金融改革方案,然后是全面医疗改革方案,每个方案都牵涉到美国根本。按照奥巴马的话说,他必须打造“岩上之屋”,重塑美国经济的基础。
奥巴马的想法是好的,他看到了美国几十年发展的积弊,他希望在他任期内全面解决,从而留下可媲美小罗斯福的“奥巴马新政”业绩。但改革也是一场革命,必定要触及许多人的利益,遭到各方面的抵制。比如,在医改领域,奥巴马挟新总统的权威,强行通过,但随即引起政坛全面反弹,政党恶斗让政治运转失灵。不少美国人由此认为奥巴马太好大喜功,他的支持率也在纷争中滑落。
尽管美国经济已走出困境,但很多美国人却似乎对奥巴马心生厌倦。
奥巴马的困境,其他很多国家和地区的领导人都有,譬如奥朗德,譬如马英九,如果要拉一个名单,估计会是一个长长的名单,也包括现在一些还很强势领导人。
当年在以色列工作时,著名政治家佩雷斯曾对我说过这样一句话:民意好比香水,闻起来很香,但不能喝下去。
这可以有多种解释。但有一种也是肯定的,政治家自然要尊重民意,敬畏民意,如果总认为民意就在自己手里,肆意挥霍,往往就违背了民意。领导人们,知道否?
在过去几年,希望则成了美国人对奥巴马的嘲讽。一个总统沦落至此,也着实让人感慨!
最后,希望就成了JOKE(笑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