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泥沙俱下自序赤子短诗王久辛 |
分类: 绿卷--自述 |
泥沙俱下
王久辛
大河奔流,汹涌澎湃,气势恢宏,一泄千里。这本诗集的序言,我已经恭请青年才俊黄恩鹏作过了,之所以突然萌生写个自序的冲动,是觉得需要向读者交待一下。交待什么呢?
最初,我是想编一本较为纯粹的短诗集,后来是谁我忘记了,向我提起了巴尔扎克的一个有关作品的理念,大意是:没有绝对的纯粹,凡有生命力的东西,都是粗犷而又逼真的,没有遮遮掩掩、羞羞答答,都是泥沙俱下,玉石俱焚,是什么样,就是什么样,灵感挥洒成什么,就是什么;玉石被焚烧成什么模样,它就是什么模样。创造是没有完全准确的,事实上,也没有完全准确的创造;完全准确的是制造而不是创造。虽然制造与创造只有一个字的差别,但制造出来的是产品;而创造出来的才是作品。什么是作品?现在报刋上天天引用,但未必准确。作品是“这一个”而不是“那一个”,是独一无二,是辩证法里经常讲到的 “唯一”的 “一”,是不可复制,无可替代的 “一”。这让我陷入了沉思:是精选一下?还是和盘托出?如果精选那标准是什么?如果和盘托出,那会不会有很不成熟,甚至很差的作品混进其中而影响鄙人的形象?犹豫与思考的结果,是选择了原生态地、一古脑儿地呈现——泥沙俱下,和盘托出。不是常有人夸奖诗人“赤子情怀”吗?什么是赤子?我理解:赤子就是身体与灵魂的光溜溜,赤条条来去无牵挂。既然你写了那些诗,你又怎么能说哪一首好,哪一首不好呢?我心说:是的,好与不好,都是你的,认了吧。于是,我就认了,就有了现在这本较为完整的、没有被挑选过的、我的短诗合集。是泥?是沙?泥里是否含金?沙里是否有银?统统都不探寻了,就是它了。而这些想法,就正是我要向读者交待的。
我特别喜欢作家池莉的一篇小说,尤其喜欢那篇小说的名字:《怀念声名狼籍的日子》。为什么呢?那是一个人的深度啊。一个成功的人,如果一直都在赞扬声中,那我对他的成功是持怀疑态度的。相反,当一个声名狼籍的人后来成功了,那才是传奇,才令我深信不移,甚至敬佩。像大作家雨果名著《悲惨世界》里的冉阿让,米兰•昆得拉小说《生命不能承受之轻》里的托马斯。等等,等等。我们常听人说:某某某是势利小人。凭什么说人家呢?凭的就是当别人遇难遭灾了,就立刻避之惟恐不及;而一旦听说某某某当了什么长、有了予夺生杀大权了,便立刻扑上去讪笑献媚卖好。我不是在这里说是非,而是在这里讲人道。我以为:当一个人有了“声名狼藉的日子”,他也就有了一飞冲天的可能。因为只有在这种不是人人都有的悲惨境遇中,他才可能去直面命运,正视自己,才可能反省,觉悟,才可能悔恨,忏悔,才可能痛下决心,奋然而起。如果我们留心一下,就会发现:古往今来的成功人士,概莫能外,都有非凡的痛苦与非凡的奋斗经历。从这个意义上说,诗歌就是一个人生命活力的全纪录,哪一个阶段都不能少,少了?那可不是缺斤少两,而是缺胳膊少腿儿,没心没肺,甚至自我阉割也说不定。这,或许是我这本诗集之所以是这样和盘托出的心里话,现在也和盘托出来了,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条解读的道路。
要感谢的人太多了。怎么办呢?美国总统尼克松在他的回忆录《六次危机》中说:衷心感谢我的敌人。这本书出版了差不多半个世纪了吧?今天,我才更深地理解了这位总统的感激之情。我知道,尼克松绝对是真诚的;请相信,我也绝对是真诚的。现在,我决不再认为那些把横杆悄悄上移,那些在别人即将冲刺而给别人下绊索,并试图看人成功破灭的笑话的先生与女士们——是小人。谢谢大人们!我分明看到:人家跳过去,冲过去了!并且接受你的祝贺与祝福;虽然你若是道歉,会显得更美好,更动人。现在,大家不都是好朋友吗?我什么也没有看见,你昨天是正人君子,好了,你今天还是。我知道,我必须恭喜你!你的今生没有“声名狼藉的日子”,这不是很好吗?不过,你也绝对不会有生命遭逢恶运的体验,更不会有什么收获了。当然,我说的收获,是精神的鼓舞,信念的坚硬,意志的刚强,决不是升官发财之类下流者的荣誉感。
2014.8.23. 午.京华.
- 全部博文(860)
- 金卷--长诗(39)
- 银卷--组诗(33)
- 赤卷--诗歌近作(61)
- 橙卷--散文(61)
- 黄卷--评论(152)
- 绿卷--自述(38)
- 青卷--随笔(79)
- 蓝卷--音乐美术随笔(33)
- 黑白纵横--访谈对话(98)
- 紫卷--独眼看作家(40)
- 久辛笔下的冰点人物(16)
- 镜头里的世界(29)
- 诗歌是文学皇冠上的明珠(17)
- 大家眼里的久辛(108)
- 谏言教育(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