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王久辛:诗歌是文学皇冠上的明珠

(2014-06-16 20:11:57)
标签:

诗歌

王久辛

狂雪

诗人

贵州

分类: 黑白纵横--访谈对话
王久辛:诗歌是文学皇冠上的明珠

王久辛:诗歌是文学皇冠上的明珠
王久辛:诗歌是文学皇冠上的明珠
王久辛:诗歌是文学皇冠上的明珠

作者:马晓鸣

版面:第B1版 制作:吴春琴 时间:2014-05-26

王久辛1959年出生。诗集《狂雪》获首届鲁迅文学奖。先后出版诗集《狂雪》、《狂雪2集》,散文集《绝世之鼎》,报告文学集《东方红霄》等,曾担任多部电视系列片总撰稿、作词。2003年荣获民间设立的首届剑麻军旅诗歌奖之特别荣誉奖,2008年在波兰出版发行波文版诗集《自由的诗》。曾担任第3届鲁迅文学奖短篇小说奖初评评委,第5届鲁迅文学奖诗歌奖初评评委,延安大学文学院、解放军艺术学院客座教授等。历任兰州军区战斗话剧团主任,《西北军事文学》副主编,《中国武警》主编,现任大型中英文《文化》杂志执行主编。


王久辛:诗歌是文学皇冠上的明珠


 《狂雪》成了荣辱与共的患难兄弟

马晓鸣:上世纪90年代初,你的长诗《狂雪》自《人民文学》发表问世,如同一场狂暴的大雪席卷了整个诗坛,给人们带来精神的震撼和情感的共鸣。你的《狂雪》被南京大屠杀纪念馆铸成诗碑供参观者诵读,有人说这是诗歌受到特殊的礼遇。这首诗的成功之处是?

王久辛: 写南京大屠杀的诗歌车载斗量,我希望真正的诗人不仅仅要关心写作过程与背景,应该琢磨一下这首长诗从上世纪的1990年发表至今,为何不断被人提及?几乎每天都有人阅读甚至评论?我希望大家理性地沉入这首诗的内在结构与表达的艺术方式上,它是如何实现畅达淋漓的表达的?难道仅仅是题材重要人们就会经久不断地关注?如果我说出来,也许会有人以为我不够谦虚,有点卖弄?所以我还是不说为好。但可以肯定的是:这首诗的成功,首先是审美创造的成功,是丰富了既已存在的诗歌样式的成功。是艺术形式的成功,它当然首先是独一无二的,而后才是引人注目,最后才是评判。欢迎70后,80后,90后来评判。

马晓鸣:《狂雪》获得第一届鲁巡文学奖诗歌奖后,对你的生活和创作带来了什么变化?

王久辛:《狂雪》在《人民文学》发表后,当时就有很多读者给编辑部来信。我记得《人民文学》在正刊上曾选发了两封信。时任《人民文学》主编的刘白羽先生亲笔给我当时所就读的解放军艺术学院写了感谢信,言:感谢军艺为《人民文学》提供了《狂雪》这样的好作品。并明确说:“《狂雪》是可以流传后世的。”24年过去了,一语成真,白羽先生的话被时间证明此言不虚。老人家的鉴赏水平在他那一级文化官员中,的确是翘楚一指,令我敬佩。对我的影响,我自己也很难说清楚。但有一点是清楚的,从此我的名字与《狂雪》紧紧地连在了一起,成了荣辱与共的患难兄弟。

诗歌是高贵的“贵”

马晓鸣:作为一名诗人,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社会责任感和担当?我们到底为什么写诗?

王久辛:作为一个诗人,我想,我除了写诗以外,还能为这个社会干些什么呢?难道诗歌就是诗歌,是纯粹的艺术,除此之外就什么都不是吗?这样的疑问从1984年开始就围绕着我、纠缠着我,直到1989年我考入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之后,尤其是对西方的各种文艺思潮和文学主义有了比较系统与深入的了解之后,才深深地感到:诗人实际上是一个立场,是一个人道与人性的立场,他从人类的苦难与灾难中爬出来,就是为了要告诉人们──有一种声音,那是命运的旋律;有一种颜色,那是理想的旗帜;有一种思想,那是人性的光芒。在这个世界上,谁都有理由不去想这些问题,唯独诗人,不能不想这些问题,不能回避这些问题。因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诗人,这些问题正是其才华横溢的精神骨骼,没有这样的骨骼的支撑,一个诗人是无法站立在这个世界的。这也正是一个优秀诗人与平庸的诗人根本的区别。为了与平庸相区别,我们必须抛弃许多虚妄的狂想,必须舍弃许多沽名钓誉的机遇,必须无视许多貌似权威的家伙。否则,你就一事无成,甚至写不出一行结实而有力的诗句。

王久辛:人生像谜一样难以琢磨。我常常会陷入迷茫,常常会觉得什么也抓不住,倒不是要抓住什么金银财宝,而是要抓住那些正直的人所必须掌握的做人的准则或可说是原则。这是十分必要十分重要的。因为大千世界什么样的人生观都有,而受什么样的人生观影响,就会使人产生什么样的人格。我曾在多篇诗论中论及人格的问题,多次谈到过这样一个简单而深刻的命题──我们到底为什么写诗?逼迫我不得不回返到这个最初的写作动机的追问之中的原因是:我们目下的许多人生观写作观以及最根本的有关人的一些见解,的确是让人目瞪口呆的。当一些非常世侩的庸俗不堪的生存伎俩,已经波及到下一个世纪的“人”将是一些非常流氓的人的时候,我在想,我在回顾20世纪中国新诗的时候,就不能不想到一个词儿──人格。

马晓鸣:你多次在多种场合提到:诗歌是文学皇冠上的明珠。在你心中,诗歌为什么是高贵的?

王久辛:诗歌是高贵的。而且不是贵族的“贵”,是高贵的“贵”。之所以这么认为,是因为当代真正优秀的诗歌佳作确实不多,所以显得难能可贵,显得弥足珍贵。由此我注意到,有人误以为诗歌的高贵,是贵族的“贵”。所以,请容我说一句不够恭敬的话──错了。古今中外的优秀诗歌,从它们诞生的那天起,就是属于大众的,是为大众写的,并为大众所接受。尽管这个“大众”可能或未必都能读得懂。如:屈原的《离骚》、《天问》,无论是在它刚刚写出来的战国时期,还是在当下我们的今天,屈原的诗歌都有人读不懂,都有人不理解。但是,不能因为有人读不懂或不理解,就误以为屈原的诗歌是属于少数人的,或者是属于少数能读得懂的所谓一小部分“贵族”的。在这里我想指出的是:我们所说的诗歌的大众化,指的是思想情感的大众化,而非语言文字的大众化。学富五车的教授,不可能用粗俗的俚语去写作;相反,引车卖浆者,也不可能用之乎者也去作诗。这里的关键问题是,无论怎样写,只要情感立场、思想立场是属于大众的,那么他就是属于大众的。而不是指诗歌语言文字的大众化。这也正是优秀的诗人,像白居易,追求写作能够让路边老妪读懂的道理。

王久辛:诗歌是文学皇冠上的明珠,是艺术表达的极致。当代已故诗人公刘先生说:“诗歌是精神的稀有元素。”我赞同并铭记了近三十年。公刘先生说的不仅是表达什么的问题,而是怎样表达和怎样表达的更艺术、更独特、更精准、更深刻、更动人、更纯粹──更直入人心。诗歌之所以是稀有的元素,是因为它是语言之上的语言,是优美之上的优美,是朴素的朴素,是华丽之上的华丽,是形式的极端主义,是内容的高度概括,是绘画中的旋律,是音符中的画面,是令人绝望的语言,也是让人喜极而泣的文字,它是历史中的哲学呈形象挥洒的音符,又是哲学中的历史似骏马奔驰甩下的一路蹄声,它是对权利崇拜的无情打击,也是对金钱腐蚀的誓死捍卫,它告诉孩子们语言是美丽的,它安慰老人们文字可以留住灵魂,等等、等等。所以,我们不能以主题的正大来掩盖艺术的贫乏与拙劣。从这个意义上说,对诗歌艺术的敬畏与虔诚,也正是对诗歌所要表达的内容的敬畏与虔诚。只有有了高明的、卓越的、超拨的艺术技巧,我们要表达的内容或者说要表达的正大主题,才能实现对正大的表达和对正大超越的表达。一句话,才能真正提炼出稀有的诗歌元素,写出千古流芳的佳作。

好诗就是好诗

马晓鸣:你眼中好诗的标准是什么?

王久辛:好诗就是好诗。一新鲜,没见过,见了又顺眼顺心,有时还顺口;二震撼,读了让人心动,让人产生想象,由已及彼,由彼及已,又由此致远,由远致近,浮想联翩,心潮起伏;三典雅,有文字修养与文采。像精雕的家俱,而不是一堆柴禾。

马晓鸣:2008年,您的诗集《自由的诗》在波兰出版发行,您如何看待翻译作品? 

王久辛:这是我第一次在外国出版诗集。我非常幸运,出版社免费为我出版,从头到尾,没要我一分钱。而且始终在给我做工作,即,他们告诉我说没有稿费,但恳请我同意在他们出版社出版我的诗集。他们向我介绍说,他们为中国某某、某某、某某等等出版的诗集都是他们自费出版的,我这本不收任何费用的,但是没有稿酬。我说:稿酬必须有,否则不像话,哪怕一个兹罗帝(波兰的钱)呢,也要给。波兰在中国的代理安飞龙先生大笑,并连声OK!一个中国诗人的诗歌被翻译介绍到外国,这无疑是好事。但我对翻译水平始终不放心,一如我们看《楚辞》的不同翻译的译本就会发现:无论是郭沫若,还是钱钟书,他们的翻译都与原文的美质有很大的差距。所以,我不敢期待国外的知音,就权当有这么回事儿吧。至于能否深刻地感染人,并获个“诺贝尔奖”之类的好事儿,我看就别作此等黄粱梦吧!

马晓鸣:“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能否请你为文学青年推荐一下读书的方法? 

王久辛:在读书上,我倒可以介绍两位领袖的读书方法:一位是日本首相田中角荣。田中少年时读书,读一页,撕一页,读一本书,撕一本书,目的是强迫自己用心强记;另一位是法国前总统蓬皮杜。他有一句格言,二十多年过去了,我至今一字不差的记得,他说:“读书不是用时间来计算的,而是以注意力的集中程度来衡量的”。可见,这两位卓越的政治家,都非常强调读书时要专心致志。我最敬佩的前清大员曾国藩,也有一句读书的格言,他说:“一句不通,不看下句;今日不通,明日再读;今年不精,明年再读。此所谓耐也”。由此可见,读书,还真得有点“死读书”的耐心。

营造诗情画意的贵州

马晓鸣:“首届贵州诗歌节”在全国众多诗人作家的关注支持下,在2013年12月得以成功举办,并有幸成为2013年中国诗歌十大新闻。首届贵州诗歌节暨“尹珍诗歌奖”评选由你担任组长,最终评出尹珍诗歌奖创作奖10名,诗歌新人奖7名,诗歌评论奖4名。印象较深的作品有哪些?对获奖的作品,其质量达到了一个什么样的高度?

王久辛:整体感觉贵州的诗歌比较强,有着李发模、唐亚平、南鸥等一批实力强劲的队伍,自从欧阳黔森担任贵州省作协主席后,贵州的小说、散文、诗歌等得到了快速发展。首届贵州诗歌节从始至终都组织得井井有条。在担任“贵州诗歌节暨尹珍诗歌奖”组长期间,我们评委会每一位都很认真,在评审过程中有争论,但最终获奖名单都是一致通过的。获奖的作品放在全国来说,也是在相当高的水平上。最有印象的是诗歌理论奖得奖作者隐石、赵卫峰、颜若水,他们的文章视野很开阔,思想很活跃,评论很到位。

马晓鸣:在首届贵州诗歌节之高峰论坛上,你说:诗歌是文学皇冠上的明珠,建议各位诗人在诗歌创作上一定要坚持“专注、持久、忘我”的精神和思想境界。诗人向着诗歌创作的巅峰靠近,脚下应该注意什么?

王久辛:诗人向着诗歌创作的巅峰靠近,我们应该不断学习,在民歌中、在古人中、在世界中吸取营养,放开胸怀,包容诗人、包容万物,同时要提升个人素养,做一个文明的公民,树立和保持诗人优良的形象。

马晓鸣:你多次到过贵州,也多次与贵州诗人交流,要推动贵州新诗发展、提升贵州诗歌在全国的影响力,贵州亟待解决的是什么?

王久辛:贵州真是一个多彩的地方,山脉多、民族多,到处充满了生机。以诗歌节类似的活动推动文化发展的方式很有操作性,花钱少、效果好,贵州是否再办“首届贵州散文节”、“首届贵州小说节”、“首届贵州音乐节”、“首届贵州美术节”……并持久、系统的开办下去。既然是多彩的贵州,我们就要营造诗情画意的贵州、欢声笑语的贵州,让这方水土的人民过上真正诗意的生活。一个地方的文学要发展,重要的是重视评论及理论人才队伍的发展与建设。

狂雪: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1e6b600100g1pz.html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1e6b600100bojo.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