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陈大羽黄来铎邓拓石涛的士史 |
分类: 蓝卷--音乐美术随笔 |
王久辛
到了中国美术馆,我和女儿先看的是“陈大羽百年纪念展”。大羽先生早年的写生精心细腻颇见匠心,尤其是他画的水乡的“水”,每一幅都不一样,我让女儿互相比较着欣赏大羽先生的“水”,不同的倒影画法与效果,不同画作中那最出彩的地方,并让她自已找出来。女儿悟性极高,一点即明,令我心之欣喜非常。陈大羽先生中晚年的画我不甚喜欢,画得都太率性了,不如青年时代的,也就是五十年代的作品,每一幅的每一笔都很用心。我告诉女儿:一位优秀的艺术家,一定要把用心贯彻到底。每一幅示人的作品,都不能马虎。大艺术家都是用心成就的,哪怕你再有名、别人给的酬劳再多,也不能草率地将不成功的作品予人。要知道收藏作品的人也许并不懂得欣赏,只是要买个名字满足虚荣心而已。他们花钱收购、帮助收藏,使之流传后世。这原本是件好事,但若传下来的是次品,或并不能代表你水平的作品,传到世上高人那里,那不就让人笑话了吗,而你的名声不也受损失了吗?所以自已都不满意的作品,千万不能让它流到市面上去,宁肯毁之--不管多缺钱,也不能放任其流。一误人,二误已,更是对艺术的亵渎,切记!
我和女儿都极喜黄来铎先生的油画。黄先生的每一幅作品,都堪称是上佳之作。我教女儿要先从黄先生画作的光源找起,然后顺着、沿着光源找画家对光景的不同的、丰富的表现方法与大胆新异的用彩。看画展原作,与欣赏一般的印刷品完全不同的是:原作留下了画家绘画时的生气与最初的原始印记。如果有慧心,便常常能发现画家的高妙之处。我指给女儿看黄老先生画作的每一笔的准确,用色的奇异鲜活与生动细腻的笔划。女儿看得入神,一点即明。我发现:女儿对黄先生画作的复杂、丰富的表现力,有一种天然的、可以找到入门钥匙的天性。例如,女儿对黄先生画的水乡,那一片片的莲叶儿和莲叶儿周边的光影的笔划和烟囱及房屋倒影的精细准确的表现,以及对光源相对应的关照等等,女儿都有较为明确的指证,看得出女儿慧心了然的兴奋。当然我也异常高兴。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在观瞻时黄来铎先生也在现场,我忙上前恭请,并为女儿与黄先生拍下了难得的合影。我告诉女儿:你长大就会明白,黄先生一定会与陈逸飞、靳尚谊先生一样,是中国最优秀的油画家。
“心爱斯文非爱宝,身为物主不为奴。”在“邓拓收藏古书画展”厅,我与女儿一同欣赏了邓拓先生所收藏的许多展品,而女儿最欣赏的是大师石涛的写生小品,那每一幅作品的构图都令女儿欣喜,尤其是其中一幅的山,画靣上的山是一个“s”,沿“s”是树,树是远近大小各有不同,稀疏浓淡蜿蜒而走,画得极是潇洒,我和女儿驻足良久,研讨半天。我们被石涛的才华折服,看到了石涛靣对山水的领悟与表现的天才之能。在书画展的后记,我记下了邓拓先生的一句诗:“心爱斯文非爱宝,身为物主不为奴。”邓拓先生收藏的这些艺术珍品,虽不能说件件瑰丽,但说“斯文之宝”却决不为过。然而他全数捐给国家,以无私的行动,证明了他“不为奴”的心志与情操,令我敬仰。
回家的的士上,我向司机讲了来时的士刘师傅说的的士史和他的养生之道。司机说:“我是密云的农民,是两人一辆车。我每月必须挣够一万元,交了份钱、除了油钱,才有可能剩下个四千来元。如果生病歇几天,或遇到车出毛病,我就等于白干了!”这几句话,又将我们上午所得的欣慰彻底抵消了。或者说,让我们回到了现实生活的严峻。司机师傅说:你们上午碰到的司机,是北京三环内的市民,他们出道早,一人一辆车,中午可以回家午休。我们呢?两人一辆车,晚上回不了家,就靠在车上睡一会儿,第二天接着干,身体干三年就完蛋操啦!
清明长假第一日的上午,我和女儿这样度过,有欣喜,也有说不出的难过。
2012.4.3.京华.
心清目明,郊外踏青;
筋随骨错,气伴神灵。
思贤美质,暗追攀升;
反躬内省,闲是英雄。
莺歌燕舞,四大皆空;
情为何物,觉是色崩。
原汁无味,苦辣生津;
仁小如梦,王者无形。
巍峨功业,深潜道行;
人生辉煌,贵在静宁!
2010.4.4.午.
- 全部博文(602)
- 金卷--长诗(28)
- 银卷--组诗(32)
- 赤卷--诗歌近作(45)
- 橙卷--散文(24)
- 黄卷--评论(85)
- 绿卷--自述(37)
- 青卷--随笔(61)
- 蓝卷--音乐美术随笔(27)
- 黑白纵横--访谈对话(83)
- 紫卷--独眼看作家(31)
- 久辛笔下的冰点人物(16)
- 镜头里的世界(24)
- 久辛眼里的[今日诗典](9)
- 诗歌是文学皇冠上的明珠(17)
- 大家眼里的久辛(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