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国家图书馆》邮票上的“四大专藏”

标签:
云林邮趣邮票欣赏集邮文化历史文献杂谈 |
分类: 云林邮趣 |
□ 文/云林书童
解读《国家图书馆》邮票上的“四大专藏”
———《永乐大典》、《敦煌遗书》、《四库全书》和《赵城金藏》
一套两枚的《国家图书馆》特种邮票将要于二○○九年九月九日发行了,而这一天正好是中国国家图书馆建馆一百周年纪念日。
《国家图书馆》特种邮票为影写版印刷,采用了防伪纸张、防伪油墨、异形齿孔、荧光喷码的防伪印刷的方式,李群设计。第一枚邮票主图建筑为古籍馆——文津楼,票图背景图案则展示了国图“四大专藏”之一的《永乐大典》和《敦煌遗书》中著名的《辩亡论》部分图文信息;第二枚邮票主图建筑为国图总馆北区,即新馆,票图背景图案则是“四大专藏”中的文津阁《钦定四库全书》以及《赵城金藏》中的《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六十四中的部分内容。
在这小小的方寸之上,两枚邮票向人们展示了如此之多的人文信息,却是让我没有想到和十分惊讶的。因为这些信息对我来说,的确是很陌生的,像《永乐大典》和《四库全书》这样的典藏精品,我也是只知其名,而不识其容。那么,《国家图书馆》邮票上所展现的“四大专藏”到底是怎样的古籍典藏呢?
其一
其二
敦煌遗书是人类重要的文化遗产。浩大丰富的敦煌遗书的世纪性发现,为二十世纪和二十一世纪的广大学者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珍贵资料。中国国家图书馆在妥为保藏敦煌遗书的基础上,还进行了长期的整理、修复与编目工作,并对研究者开放阅览。这些对推动敦煌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而重要的作用。
其三
其四
抗日战争期间,日本人觊觎《赵城金藏》,广胜寺主持利空和尚联系八路军,由八路军将经书及时转移,保存在废煤窑中,并派人看管。一九四九年北平解放后,《赵城金藏》运至北平,移交当时的北平图书馆(今国家图书馆)收藏。《赵城金藏》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由国家拨款的大型古籍整修项目。当《赵城金藏》运抵北平时,多数经卷潮烂断缺,粘连成块,几乎无法打开。国家专门调来四位富有经验的装裱老师傅帮助修复,历时近十七年,终于在一九六五年修复完毕。《赵城金藏》共有六千九百八十卷,六千多万字。今日除国家图书馆收藏的金藏有四千八百一十三件以外,国内主要图书馆和博物馆也有收藏,海外公私藏家亦有收藏。从一九八四年开始,在任继愈先生主持下,中华大藏经局以金藏为底本,整理并出版了《中华大藏经》(汉文部分),使稀世珍宝《赵城金藏》得以广泛流传。
修复前后的《赵城金藏》
其五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從千字文“天”字始,至“柰”字止,共六十函,每函十卷,合六百卷。《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六十函目錄:天地玄黃、宇宙洪荒、日月盈昃、晨宿列張、寒來暑往、秋收冬藏、閏餘成歲、律呂調陽、雲騰致雨、露結為霜、金生麗水、玉出昆崗、劎號巨闕、珠稱夜光、果珍李柰。
从以上的介绍来看,我们可以想见,《国家图书馆》特种邮票中所表现的集邮元素是非常之丰富的,仅邮票原地而言,就可以有多种选择了。这套邮票的主题原地当然的是国家图书馆所在地:北京地安门邮政局(邮政编码:10009),主图原地分别是:北京西四邮政局(邮编100034)、北京魏公村邮政局(邮编100081)、南京市明故宫邮政支局(邮编210016),还可以选择加盖甘肃敦煌、山西洪洞县和陕西铜川县邮政局日戳。在邮票发行之时,要制作原地首日邮品,诸如原地首日封、极限片等,邮票主题和主图的多样性,就会连带有很多派生邮品出现,这对集邮者来说,既是一个富有趣味的邮品收集过程,却又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原始文字和图片资料均来源于网海)